刘汝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枣庄职业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艺术更多>>
- 兰斯顿·休斯的激进诗歌之我见
- 2009年
- 20世纪30年代,兰斯顿·休斯创作了许多革命的激进诗歌(RadicalPoems)。这些诗歌自发表以来一直备受争议。这篇文章从休斯的激进诗歌写作的背景入手,探讨了休斯在30年代的美学上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他的激进诗歌的影响,分析其备受争议的原因。30年代休斯坚持实用诗学观,一方面强调诗歌的政治功用,而他的激进诗歌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诗歌的文学美;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他更加强调诗歌与民间文化的结合,虽然这一技巧多为批评家们所诟病,但却创造了一种集合了各种声音、融合了多个文化,能反映大众心理的诗歌形式。人们应该从多个视角去审视用休斯的激进诗歌,而不能一味地批判。
- 刘汝娟
- 关键词:兰斯顿·休斯美学观
- 兰斯顿·休斯的诗歌美学初探
- 兰斯顿·休斯(1902-1967)是20世纪20年代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Harlem Renaissance)中重要的作家及思想家,是20世纪乃至21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休斯一生中创作的大量诗歌是他留给文学史的宝...
- 刘汝娟
- 关键词:美国诗歌兰斯顿·休斯美学观点美国黑人文学
- 文献传递
- 《菊次郎的夏天》的成长主题解读被引量:1
- 2008年
- 《菊次郎的夏天》是日本导演北野武的作品。这部电影表现的是两个主要人物正男和菊次郎的共同的一段成长经历。从心理学理论和成长小说理论角度看,这部电影在三个方面表现出了典型的成长主题的特征,一是以寻母为开端,实际是寻找爱和自我;二是两人一路上的挫折、经历,构成了两人人生的抛锚与际遇;三是旅程的结束,寻母未见的失落,却带来了另一种收获。
- 刘汝娟钱志富
- 关键词:成长主题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