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莉 作品数:6 被引量:9 H指数:2 供职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bl-b、CD28和CTLA-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E3泛素连接酶Cbl-b及其相关信号分子CD28和CTLA-4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RT-PCR法检测Cbl-b、CD28和CTLA-4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HCV RNA;采用IN-NO-LiPA线性探针杂交法检测HCV基因分型。结果 Cbl-b、CD28和CTLA-4 mRNA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表达升高,较健康对照分别升高1.38倍、1.90倍和2.68倍,其中CTLA4-4的升高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1b基因型(n=11)中,Cbl-b和CTLA-4 mRNA水平较HCV 2a基因型(n=14)显著升高,分别升高1.74倍和2.81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bl-b、CD28和CTLA-4水平与HCV RNA和ALT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bl-b和CTLA-4可能参与了HCV感染所致的机体免疫耐受,在HCV感染慢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海莉 张野 李颖 白雪帆 贾战生 王九平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 CBL-B CD28 CTLA-4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1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刘海莉 张颖 贾战生 王九平文献传递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1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1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XCL9和CXCL11的浓度;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HCV RNA病毒载量;INNO-LiPA线性探针杂交法检测HCV基因分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对照组(n=26)和慢性丙型肝炎组(n=48)血清CXCL9的浓度分别为(596.8±238.4)pg/mL和(2457.8±1650.7)pg/mL,血清CXCL11的浓度分别为(106.8±76.95)pg/mL和(307.5±259.4)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丙型肝炎组内,CXCL9和CXCL11的水平在不同HCV 1b基因型组和2a基因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XCL9和CXCL11浓度与血清ALT水平无相关性(CXCL9:r=-0.119,P=0.397;CXCL11:r=0.219,P=0.138),与HCV RNA载量也无相关性(CXCL9:r=0.253,P=0.212;CXCL11:r=0.105,P=0.451)。结论 CXCL9和CXCL11可能参与了慢性丙型肝炎感染导致的肝脏免疫损伤过程,ALT和HCV RNA与CXCL9和CXCL11浓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 刘海莉 张野 于海涛 魏欣 白雪帆 贾战生 王九平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 趋化因子 CXCL9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负性调节因子与T细胞功能的失调 被引量:2 2011年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全世界约有1.7亿~2.0亿HCV感染者,其中我国占4000万以上,HCV感染率约3.2%。由于HCV能够躲避宿主免疫,约80%的HCV感染者为慢性持续感染,这种持续感染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高度相关,已成为肝移植的首要原因。目前,HCV持续感染的机制尚不明确。 刘海莉 李军 王宇 王九平 贾战生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负性调节因子 T细胞功能 宿主免疫 Cbl-b在丙型肝炎患者T细胞失能中的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1和外周血E3泛素连接酶Cbl-b及其相关信号分子CD28和CTLA-4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XCL9和CXC... 刘海莉 张野 贾战生 王九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2014年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产生的脾脏肿大占位效应和血细胞过度消耗及伴随骨髓移植等临床综合症状,严重影响了针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目前通过非手术治疗难以控制脾脏肿大,且无特异性药物有效遏制,极易造成重度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导致的出血现象,此时外科和介入治疗手段则为首选方式,一般包括脾脏切除、脾脏部分切除、介入治疗(目前以脾动脉栓塞为主)等,其中又以脾脏切除术疗效最直接和确切。然而脾切除对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使人们认识到保脾的重要性,但如何最大限度的保留脾组织和脾功能,至今争议仍然存在。因此,本文综述了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脾亢的诊断标准以及脾功能亢进的外科和介入治疗方法,为脾功能亢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纪光晰 郭永红 马力 王宇 马志远 成程 刘海莉 贾战生关键词:脾功能亢进 外科治疗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