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淋巴细胞微核及DNA含量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研究应用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与DNA含量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早期诊断 ,特别是癌前、MDS转白前瞻性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方法 :利用改良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 ;DNA异常倍体周期分析 2项指标 ,对 80 2例不同种病人、正常人 2 80例综合观察研究。结果 :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 ,MDS较ALL、恶性肿瘤明显减低 ,但较良性疾病及正常人明显增高 ,相互间有明显差异 (P <0 .0 1) ;AL与恶性肿瘤二组之间 ;良性疾病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DNA异倍体及周期分析 ,MDS、AL、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疾病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各组DNA异倍体率 ,分别较微核阳性率明显减低 (P <0 .0 1)。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及异常倍体可做癌前、MDS转白前瞻性的诊断 ,为白血病、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及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 ,提供重要方法和理论依据。并对MDS、AL、恶性肿瘤疗效。
- 王永才赵成艳刘玲高学军
- 关键词:微核DNAMDS
- 特异性免疫联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0例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异性过敏原脱敏,每周2次,梯度皮下注射)联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25...
- 何巧洁孙玉燕刘玲
- 文献传递
- 肾盂癌CT强化表现与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肾盂癌CT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程度与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例肾盂癌病灶的VEGF及CD34表达情况,并计数MVD值,测量CT增强扫描癌灶的CT强化值,并按强化值分为轻、中、重3组,将各指标之间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不同强化程度组的MVD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T强化程度与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CT强化程度与肿瘤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VEGF表达与肾盂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不同肿瘤分期中MVD值无明显差别,不同VEGF表达组间MVD表达无差别。结论:CT增强扫描肿瘤的强化程度可以很好地反映肿瘤的血供、新生血管形成情况,且与MVD具有一致性;VEGF随肾盂癌临床分期增高而表达增强,但MVD不随VEGF表达及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肿瘤区CT强化程度亦不随之升高,可能与VEGF的血管通透作用有关。
- 张秀丽刘玲王朝晖吕申李梅
- 关键词:肾肿瘤
-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病变特点及螺旋CT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16例输尿管癌的螺旋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期对照分析。结果:癌灶沿输尿管横径1.0 ̄2.1cm,纵径1.5 ̄15.2cm,于低分期组(pT0 ̄T2)和高分期组(pT3 ̄T4)中横径之间差别及纵径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1)。癌灶平均CT值平扫时43HU,增强后74HU,增高幅度30HU,增强后显示更清晰;曲面重建(CPR)可显示泌尿道全程;pT3期6例,CT诊断正确1例,pT4期2例CT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输尿管癌病灶沿输尿管蔓延纵径大于其横径,但横径及纵向累及范围并不能作为肿瘤分期的依据,T0 ̄T3期CT鉴别困难,T4期CT诊断准确;CT增强扫描具有确诊及鉴别诊断作用,CPR为临床医师直观地观察病灶提供方便。
- 张秀丽王淑静刘玲吕申
- 关键词:输尿管肿瘤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左上臂昆虫叮咬伤继发感染后检查确诊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
- 2005年
- 病人,女,57岁。于2001年4月13日就诊,自诉4个月前左上臂昆虫叮咬后继发感染,逐渐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左臂活动受限,经各种对症及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而来就诊。查体:T37.5℃,P104次/min,BP135/66mmHg,神志清楚,发育正常,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应灵敏,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臂前侧可见5cm×6cm红肿,边缘较清,触痛明显,无波动,
- 段晓红王永才赵成艳刘玲朱杰
- 关键词:非何杰金淋巴瘤
- 应用多肽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00例临床观察
- 2007年
- 再生障碍性贫血(AA)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发病率为0.74/10万.呈散发性.严重地损害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观察、分析小分子多肽在治疗AA过程中的临床不同阶段的血象变化。主要检测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变化。本文观察总结了小分子多肽在治疗AA中的临床价值.
- 刘玉明刘玲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小分子多肽身心健康血象变化血红蛋白
- MSCT及立体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三维成像技术完善胃癌的术前诊断和比较研究不同重建方法的优越性。方法36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M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jons)、SSD(shaded surface dlsplay)、RT3D(real-time 3D)、CTVE(CT virtual endoscopy)、立体剖割重建。术后均有病理证实。采用SPSS 10.0进行秩和检验。结果CT对胃癌的大体分型准确率为100%。各种重建技术对于不同病变的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MPR:P〉0.05,浸润型、菜花型、溃疡型三种类型无差异。SSD:P〉0.05,三种类型的胃癌无差异。立体剖面:X^2=13.750,P=0.001,浸润型效果差。RT3D:X^2=26.837,P=0.000,浸润型效果差。VE:X^2=18.669,P=0.000,浸润型效果差。结论多种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胃癌术前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消化道检查方法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各种重建技术对于不同病变的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应该采用多种重建技术,综合分析。
- 韩万智王晓梅刘玲边杰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