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琦胜

作品数:39 被引量:42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青藏
  • 8篇地质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第四纪
  • 6篇断层
  • 6篇铁路
  • 6篇铁路沿线
  • 6篇青藏高原
  • 6篇青藏铁路
  • 6篇青藏铁路沿线
  • 6篇湖相
  • 6篇湖相沉积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花岗岩
  • 5篇化学特征
  • 4篇地震
  • 4篇念青唐古拉
  • 4篇锆石
  • 4篇纳木错

机构

  • 38篇中国地质科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北京离子探针...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地质矿产部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作者

  • 39篇刘琦胜
  • 30篇吴珍汉
  • 27篇胡道功
  • 25篇吴中海
  • 25篇叶培盛
  • 15篇赵希涛
  • 10篇江万
  • 10篇邵兆刚
  • 9篇孟宪刚
  • 9篇朱大岗
  • 8篇冯向阳
  • 5篇马志邦
  • 3篇杨欣德
  • 3篇王建平
  • 3篇王连捷
  • 3篇张汉成
  • 2篇彭华
  • 2篇郑达兴
  • 2篇尹功明
  • 2篇张耀玲

传媒

  • 5篇地球学报
  • 5篇第四纪研究
  • 5篇地质通报
  • 3篇现代地质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2005年青...
  • 1篇2005年全...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5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9
2006年
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拉萨地块中部,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得到锆石壳部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90±8Ma、193±7Ma和191±10Ma,代表成岩年龄,属早侏罗世侵入岩;核部的继承锆石年龄值大体可分为2部分:300~500Ma为古生代基底锆石;1000~1500Ma为元古宙基底锆石,个别测点得到2160Ma和2356Ma的古老年龄值,反映源岩比较复杂,并提供了拉萨地块存在中元古-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年龄信息。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的SiO_2为73.14%~78.12%、K_2O为3.42%~5.72%,K_2O>Na_2 O,AL/CNK为1.22~1.42,刚玉标准分子含量为3.18%~4.69%,属典型的强过铝花岗岩。微量元素Rb含量特别高(410×10^(-6)~737×10^(-6)),Sr含量低(9.2×10^(-6)~49.0×10^(-6)),Ba含量低(20.8×10^(-6)~127×10^(-6));稀土总量低,∑REE为38.59×10^(-6)~97.84×10^(-6),铕亏损中等—强烈(δEu=0.22~0.62);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为1.150900~0.861037,^(143)Nd/^(144)Nd为0.511879~0.511993,反映岩浆主要来自于上部地壳泥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应属于冈底斯构造带印支造山旋回晚期碰撞阶段的产物,对它的综合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冈底斯构造带的历史和构造演化过程。
刘琦胜江万简平叶培盛吴珍汉胡道功
关键词:地球化学青藏高原
念青唐古拉山中段第四纪冰期划分被引量:22
2002年
念青唐古拉山脉呈NE和近EW走向 ,其主脊海拔 6 0 0 0~ 70 0 0余米 ,第四纪冰川活动强烈。根据第四纪地层剖面、地层层序、地质地貌特征及其相互接触关系 ,在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可清晰地划分出 3期冰期 ,从新到老依次为 :拉曲冰期Q3 、爬然冰期Q2~ 3 、宁中冰期Q2~ 1。每次冰期及间冰期沉积物中的砾石及其岩性、砾态、沉积厚度、风化程度等都有明显区别。另外 ,还对老冰期与冰碛层。
朱大岗赵希涛孟宪刚吴中海邵兆刚冯向阳刘琦胜
关键词:第四纪冰期划分冰川活动砾岩风化程度
拉萨地块北部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被引量:21
2003年
拉萨地块北部发育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NLT),由前锋纳木错构造带、根部安多—伦坡拉构造带和底部滑脱构造带所构成。前锋纳木错构造带总体呈WNW向展布,由20多条向北倾斜的逆掩断层、宽阔的韧性剪切带、4条蛇绿岩片带与大量不同类型的构造岩片所组成。根部安多—伦坡拉构造带位于班公—怒江缝合带中段,由3条WNW向一近EW向逆冲断裂带、宽阔的蛇绿混杂岩岩片与已发生褶皱的古近纪盆地所组成。底部为中上地壳滑脱带,对应于15~30km深处的高导层,主要由蛇绿岩和构造岩组成。NLT推覆距离达120~150km,主要形成时代为古近纪晚期—新近纪早期。
吴珍汉叶培盛胡道功刘琦胜
关键词:拉萨地块逆掩断层蛇绿混杂岩
念青唐古拉花岗岩侵位与山脉隆升过程
<正> 念青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内部的著名山脉,属拉萨地块中部伸展型盆—山构造地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呈北东向分布于当雄—羊八井盆地西侧,山脉和盆地之间以长达百余公里、宽800-5000m的低角度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和高角...
吴珍汉刘琦胜胡道功叶培盛
文献传递
西藏纳木错第四纪湖泊沉积的初步观察——兼论纳木错与仁错—久如错连通和藏北高原古大湖问题
2002年
藏北高原古湖岸线分布广泛,湖泊沉积与湖成地貌发育。目前,在纳木错沿岸不仅发现了由水平层理十分发育的砂与粘土所组成的、高出湖面分别为3~12m、15~22m、25~30m与35~45m的4级湖岸阶地,以及覆于基岩之上、高出湖面60~150m的湖相沉积和多达50条左右、由扁圆的湖滨相砾石所组成的湖岸堤。而且在连结纳木错与其西北的仁错约玛、仁错贡玛。
朱大岗赵希涛孟宪刚吴中海吴珍汉冯向阳邵兆刚刘琦胜杨美玲
关键词:西藏纳木错第四纪湖泊沉积
西藏纳木错地区第四纪环境调查研究
朱大岗孟宪刚赵希涛邵兆刚王津王建平郑达兴马志邦吴中海冯向阳刘琦胜
测制、建立西藏纳木错地区第四系标准剖面,提供纳木错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化高精度实测资料;剖析纳木错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化过程与机理。建立了藏北高原内流区晚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剖面,并将其命名为纳木错群(Q3-4n)。为该区及邻...
关键词:
关键词:第四纪纳木错环境调查
当雄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被引量:12
2004年
发现青藏高原内部最古老的年龄记录,测出土那片麻岩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766Ma,玛尔穷片麻岩岩浆锆石U-Pb年龄为727~772Ma。在乌鲁龙来姑组剖面底部新发现一批腕足类化石,在麦隆岗组中新发现一批牙形石,在设兴组上部地层中发现始新世—渐新世孢粉组合。发现纳木错逆冲推覆构造与旁多逆冲推覆构造,厘定了拉萨地块北部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查明纳木错逆冲推覆构造经历191~144Ma、109Ma和44Ma三期构造变形事件,旁多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时代为始新世晚期—渐新世。发现念青唐古拉地区出露面积达1500km2的巨型中新世花岗岩侵入体,岩浆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8.3~11.1Ma。新建晚第四纪湖相岩石地层单位——纳木错群,重新划分念青唐古拉山地区第四纪冰期,新建第四纪地层系统及时代框架。
吴珍汉孟宪刚胡道功江万叶培盛朱大岗刘琦胜杨欣德邵兆刚吴中海
关键词:推覆构造古大湖冈底斯
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调查与地应力测量
吴珍汉胡道功廖椿庭王薇彭华郑达兴吴中海刘琦胜吴云生王连捷张春山赵希涛叶培盛江万吴树仁张永双区明益吴满路何锋周春景徐刚乔子江李国岐韩金良
研究进展包括:提交《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调查与地应力测量》研究报告、实测望昆-土门-拉萨段沿线大比例尺活动断层及诱发地质灾害(1:2000)、测编格尔木-唐古拉-拉萨段沿线活动断层分布图(1:10万)、沿线活动断裂与地震...
关键词:
关键词:青藏铁路地应力测量
西藏当雄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吴珍汉孟宪刚胡道功江万叶培盛朱大岗刘琦胜杨欣德邵兆刚吴中海赵希涛王建平冯向阳纪占胜柯东昂
报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测区岩石、地层、构造、古生物、矿产和第四纪地质特征及演化过程。报告简要介绍了测区位置、自然地理条件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论述了测区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体变质与变形特点,划分出变质相带和变质作用期次,建立了相...
关键词:
关键词:区域地质调查
青藏高原北部铁路沿线移动冰丘的特征及其灾害效应被引量:1
2006年
青藏高原北部常年冻土地区部分断裂破碎带发育移动冰丘。青藏铁路沿线典型移动冰丘包括不冻泉活动断裂诱发移动冰丘、乌丽活动断裂诱发86道班移动冰丘、二道沟盆南断裂破碎带桥梁施工诱发雅玛尔河移动冰丘、断裂破碎带桥基施工诱发83道班移动冰丘和乌丽盆北断裂破碎带DK1202+668大桥中部桥墩施工诱发85道班移动冰丘。移动冰丘的形成演化与活动断裂、地下水运动、气温变化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是青藏高原北部常年冻土地区内动力与外营力相互耦合的标志和产物。移动冰丘能够穿刺公路路基、拱曲破坏涵洞结构、导致桥梁墩台破裂和输油管道拱曲变形,产生显著的灾害效应,成为高寒环境地质灾害的重要类型。采用适当的工程措施,通过疏导、排放地下泉水,能够有效地防治移动冰丘及灾害效应。
吴珍汉胡道功吴中海叶培盛刘琦胜
关键词:移动冰丘地质灾害青藏铁路沿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