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贵华

作品数:48 被引量:54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生物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湿地
  • 11篇植物
  • 10篇种子库
  • 8篇植被
  • 7篇水生
  • 6篇水体
  • 6篇沉水
  • 6篇沉水植物
  • 5篇营养化
  • 5篇湿地植物
  • 5篇群落
  • 5篇富营养化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水生植物
  • 4篇种子
  • 4篇污染
  • 4篇物种
  • 4篇湖泊
  • 4篇长江中下游

机构

  • 4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西藏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长江大学
  • 2篇桂林电子工业...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云南省环境科...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浙江省水利河...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澳大利亚迪肯...
  • 1篇昆明市环境科...

作者

  • 48篇刘贵华
  • 14篇李伟
  • 10篇刘文治
  • 10篇邢伟
  • 7篇袁龙义
  • 5篇张全发
  • 4篇刘寒
  • 4篇史俏
  • 4篇吴昊平
  • 3篇郝贝贝
  • 2篇许经伟
  • 2篇汪秀芳
  • 2篇鲁静
  • 2篇吴文颖
  • 2篇李守淳
  • 2篇厉恩华
  • 2篇萧蒇
  • 2篇刘寒
  • 2篇李天煜
  • 1篇梁琼

传媒

  • 6篇植物科学学报
  • 5篇武汉植物学研...
  • 4篇生态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湖泊科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园林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环球科学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淡水湿地种子库的小尺度空间格局被引量:20
2006年
以长江中下游淡水湿地湖里沼泽为对象,研究了种子库在小尺度空间范围的水平分布格局。在沼泽中选择地表植被分布比较均一的16m×4m大小的方形区域,按1m间隔获取64个内径7·8cm、深5cm的圆柱状土样,通过幼苗萌发法鉴定每个土样的种子库组成。采用2个格局指数(离散系数和Lloyd平均拥挤指数)以及Moran空间自相关系数分析了种子库中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种子库由17个物种组成,多年生的锐棱荸荠(Eleocharisacutangula)和龙师草(E·tetraqueter)是种子库中密度最大的物种。两个格局指数显示7个分布频率大于10%的物种的种子全部为聚集分布。MoransI统计分析显示其中只有3个物种为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表明这3个物种的种子斑块大小超过了目前的两个取样单位之间的距离(1m),而其它4个物种的种子斑块则小于这个尺度。
刘贵华刘幼平李伟
关键词:种子库扩散
底质营养盐对菹草生长及养分分配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在野外池塘中,利用3种不同营养状况的底质研究底质营养盐对菹草生长及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水植物菹草面对底质营养盐的胁迫出现了急性的生理生化反应,在生长初期叶片总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肥沃的底质上高于贫营养底质上;根、茎、叶和石芽各构件都具有异速生长现象,并且表现规律不一样;菹草的根冠比随底质营养盐的不同而变化;随着营养条件对菹草生长胁迫加重,根、冠的异速生长愈明显,同时石芽的N∶P和C∶N比率显著受底质营养盐的影响,而菹草叶片和茎N∶P和C∶N比率不受底质肥力的影响,这些响应将改变石芽第2年的命运和影响种群的维持;在胁迫生境下,菹草首先分配资源到无性繁殖体———石芽上以便维持种群的延续,以回避策略应对底质营养盐胁迫。
袁龙义陶玲李伟刘贵华
关键词:菹草底质胁迫
三种常见挺水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规律被引量:1
2023年
湿地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湿地植物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规律,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Trin. ex Steud)、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L. Liu ex Renvoize&S. L. Chen)和菰(Zizania latifolia Stapf)3种常见挺水植物为研究对象,模拟受控实验,研究单一物种及两两混合物种分解过程中的分解速率、碳氮磷元素的含量及其比例的变化。结果显示,无论是单一物种还是混合物种,均呈现出前5 d分解最为迅速,随即分解速率急剧下降,而后缓慢降低直至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分解速率与凋落物的初始氮、磷含量相关,养分归还与瞬时分解速率常数呈显著正相关。混合分解可能受到养分的迁移和分解的影响,在分解初期和末期呈协同效应,而在分解中期呈拮抗效应。研究结果说明混合分解并不是单一分解的简单加和,还需进一步深化对凋落物分解机理的研究。
鲁昱崔莎莎李文洋刘贵华周雯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养分归还
西藏高原湿地植物和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植物和微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驱动力。了解湿地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西藏高原26个湿地进行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以揭示湿地植物与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关系,明确影响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相关,但驱动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异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因子而非植物。植物多样性的变异主要受土壤电导率影响,而细菌多样性的变异则与海拔、年降水量、土壤pH值以及植物功能性状(叶片总氮和总碳)相关。
欧阳露巴桑拉多刘小艳刘贵华刘文治刘文治
关键词:高原湿地植物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电导率
洱海流域44种湿地植物的氮磷含量特征被引量:42
2011年
研究湿地植物中的氮和磷含量既能帮助了解其所处生境的营养状况,又能为湿地生态恢复提供指导。测定了洱海流域44种湿地植物干生物量中的氮、磷含量。结果表明洱海湿地植物中总氮和总磷平均含量为15.7 mg/g和3.3 mg/g,变化范围为6.4-34.3 mg/g和1.4-6.5 mg/g,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氮磷比范围为2.2-9.5,显示该地区磷过剩,氮是限制因子;不同功能群植物间的氮和磷含量有显著差异,总氮含量以沉水植物最高而挺水和漂浮/浮叶植物最低,而总磷含量则为湿生植物最高而沉水植物最低;植物的地上部分分别占有整株72%的生物量、82%的氮含量和75%的磷含量,表明收割湿地植物的地上部分可以高效去除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氮和磷。
鲁静周虹霞田广宇刘贵华
关键词:总氮总磷营养限制生态恢复洱海流域
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的应用、完善与扩展被引量:24
2015年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基本原理,研究碳、氮、磷等化学元素在各种生态过程中的平衡。由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可以把生态实体的各个层次在元素水平上统一起来,因此生态化学计量学已成为许多生态系统的新兴研究工具。目前,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已深入到生态学的各个层次(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区域等不同尺度。由于C、N、P对有机体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作用,C∶N∶P化学计量学成为各种生态过程研究中的核心内容,其基本理论(动态平衡理论、生长速率理论)围绕C∶N∶P化学计量比而展开阐述。将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应用于全球格局下的生态系统研究时,产生了许多崭新的成果(如植物营养全球格局等)。希望对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概念、核心理论和全球格局下的应用以及该学说的完善与发展状况的简单介绍,能有助于推动我国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
邢伟吴昊平史俏刘寒刘贵华
关键词:全球变化
一种去除景观水体颜色的方法
本发明属水处理环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利用混凝剂、氧化剂和稳定剂去除景观水体颜色的方法,其步骤为:1)采集富含腐殖酸的水样;2)将原水样稀释至色度107~100,并调节pH为7.5~9.0;3)向溶液中添加硫酸铝1...
邢伟刘贵华刘寒史俏
文献传递
滇池生态系统退化成因、格局特征与分区分步恢复策略被引量:52
2014年
选取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份:浮游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的历史演变和现在分布状况数据,结合水质变化情况,揭示了滇池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在外因上,污染物持续输入以及围湖造田、直立堤岸和水量交换缓慢等外力干扰加剧系统组分失衡是直接原因;在内因上,由于滇池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等原因,蓝藻生物量对营养盐增加的响应远高于其他湖泊(太湖、巢湖),草型向藻型湖泊的转换进程更快;与太湖和东湖的生态系统比较,高原湖泊滇池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如物种的同域分化、窄生态位,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差、自我修复能力弱.通过对滇池生态格局特征、湖岸带结构的分析,将滇池划分为5个生态区:草海重污染区、藻类聚集区、沉水植被残存区、近岸带受损区和水生植被受损区,并提出"五区三步,南北并进,重点突破,治理与修复相结合"的滇池生态系统分区分步治理的新策略和"南部优先恢复;北部控藻治污;西部自然保护;东部外围突破"的总体方案.
李根保李林潘珉谢志才李宗逊肖邦定刘贵华陈静宋立荣
关键词:滇池生态分区
两种沉水植物黑藻和伊乐藻的种间竞争被引量:20
2007年
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主要从竞争期的长短出发,研究了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和伊乐藻(Elodeanut-tallii)的种间竞争关系,并考查了在不同底质(土壤)肥力下两者种间竞争能力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伊乐藻由于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在冬春时空竞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在周年实验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取代黑藻生长。而在短期实验中,黑藻由于可在水面生长形成较上位的冠层的特性,与伊乐藻相比在水体上层空间占领和阳光获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造成两种间竞争的不平衡,竞争偏利于黑藻,且这种优势随底质(土壤)肥力的增加而有所增强,但并没有明显取代现象的发生,两物种可以在混合种群中共存。
许经伟李伟刘贵华张利静刘文治
关键词:伊乐藻黑藻沉水植物土壤肥力
一种利用圩区沟塘生态系统净化圩区多重污水的方法
本发明属水处理环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圩区沟塘生态系统净化圩区多重污水的方法。本发明工艺通过对圩区沟塘形态改造技术、圩区沟塘水系连通技术、基底修复改造技术、水生动植物恢复技术、水生植物浮床强化技术等生态修复组合技术...
邢伟刘贵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