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慧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长春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从《上塘书》看孙惠芬的文体“革命”
- 2015年
- 《上塘书》是孙惠芬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体现了作者对长篇小说叙事方式的全新探索,其变化之大堪称作家的一次文体"革命"。本文探讨孙惠芬对当代小说文体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肯定其在长篇小说领域的创新意义。
- 刘颖慧
- 关键词:《上塘书》
- 东北乡土的文化观照——迟子建底层叙事的社会学价值
- 2016年
- 黑龙江籍作家迟子建多年来执着于东北乡土世界的文化观照,其小说创作在呈现文学价值的同时,也体现出强烈的社会学价值。迟子建的创作在以下三个方面表达出社会学写作的意味:丰富的社会民俗、温情的社会交往、苦难的社会生存。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入手,重新解读迟子建的底层叙事,阐释作家对东北乡土文化的深层思考,重新审视其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 刘颖慧
- 关键词:社会学文化观照
- 迟子建底层写作的社会文化焦虑
- 2017年
- 迟子建以乡土小说创作走上文坛,却在近年间将视角转向底层境遇,书写了一系列展示底层社会生活的文本,在物质生存、文化认同、精神传承三个方面探讨底层的社会文化焦虑。这是作家对底层人物及心理的深层解读使然,体现了迟子建在现代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理性思考。
- 刘颖慧
- 关键词:底层写作文化焦虑社会价值
- 女性价值观与东北女性文学话语流变被引量:1
- 2016年
- 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女性文学话语在女性价值观影响下发生了创作上的多种转变。文章以现代以来的东北女性文学为例,结合女性主义思潮的理论,梳理女性文学话语近百年来的变化历程与历史成因,重新审视东北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与意义,探讨女性价值观的确立对文学的重要影响。
- 刘颖慧孙博
- 关键词:女性主义价值观东北文学女性文学
- 新媒体传播机制与运营模式探究被引量:5
- 2016年
- 随着新的媒体样式不断涌现,对新媒体的探讨成为研究界普遍关注的话题。然而关于新媒体的理论阐释仍有许多不完善,对其内涵及外延的解读常常众说纷纭。文章在厘清新媒体概念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媒体理论,并进一步解析新媒体的传播机制与运营策略,确认由此带来的解构崇高与突出重围的文化指征。
- 刘颖慧
- 关键词:新媒体解构突围
- 底层人物的生存与精神困境——评孙惠芬《吉宽的马车》被引量:1
- 2014年
- 孙惠芬的《吉宽的马车》是一部底层文学的力作,作品重在对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的揭示,本文通过对双重困境的探讨肯定孙惠芬在底层文学创作领域的独特贡献。
- 刘颖慧
- 关键词:底层文学
- 群众艺术馆老年合唱团的合唱训练方法探究
- 2024年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群众艺术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老年合唱也随之成为一项重要的老年群众艺术活动。但是,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和音乐基础的薄弱,使其合唱训练存在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本文以群众艺术馆中的老年合唱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调研与分析,针对其合唱训练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
- 刘颖慧甘露
- 关键词:合唱训练群众艺术
- 论金仁顺小说中的文学世界及人性建构被引量:1
- 2016年
- 一直以来,金仁顺的小说被分为三种类型,青春成长小说、都市欲望小说、民族历史小说,而作家也被冠以"女性作家、民族作家、70后作家"等称谓。姑且不论诸如此类的划分是否合理,当作家的身份与创作被主观限定,难免会产生一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视觉蒙蔽,深藏其中的内在意蕴往往被忽略。实际上,作家本人也对被贴上"标签"表示无奈,"被标签其实是粗暴的,很不公平的。但是从评论的立场上来说,他要评论一个时期、评论一群人,也只有这个办法。所以说大家要互相理解。我是写作的人,我是原创劳动者,我确实对标签没有感觉。
- 刘颖慧
- 关键词:小说叙事民族作家文学世界成长小说内在意蕴性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