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妍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学位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主题

  • 3篇手稿
  • 3篇突围
  • 3篇美学
  • 2篇意识形态
  • 2篇异化
  • 2篇人道主义
  • 2篇文学
  • 2篇美学热
  • 1篇拯救
  • 1篇中国语境
  • 1篇女性
  • 1篇女性主义
  • 1篇女性主义文学
  • 1篇女性主义文学...
  • 1篇自我
  • 1篇自我表现
  • 1篇朦胧
  • 1篇朦胧诗
  • 1篇文学批评
  • 1篇文学现代化

机构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作者

  • 5篇包妍
  • 2篇程革

传媒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意识形态下的美学突围
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美学热”所涉及的问题除了美学领域之外,在哲学和文学领域也存在着共振现象,因为它们呈现出了一致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想象。这种共享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想象是当下知识表述的源泉和起点。但“美学热...
包妍
关键词:美学热意识形态
文献传递
意识形态下的美学突围——1979-1985中国历史语境中的“美学热”
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美学热”所涉及的问题除了美学领域之外,在哲学和文学领域也存在着共振现象,因为它们呈现出了一致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想象。这种共享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想象是当下知识表述的源泉和起点。但“美学热...
包妍
关键词:美学热意识形态
经典文献对本土话语的拯救——1980年代“手稿热”探源
2014年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奠定了中国新时期美学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话语选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理论资源自有其合理与合法性。20世纪80年代的"手稿热"体现出新时期中国美学话语寻找自我表述方式的尝试。
包妍程革
关键词:美学话语
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演变
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发生、发展的强大女权运动背景不同,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背景。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思想中的人文主义观念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重要的思想背景。90年代初的大众文化的勃兴使社会意识...
包妍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文学批评中国语境
文献传递
“个体”的崛起与突围——对“崛起派”中个体意识的思考
2013年
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出现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关于"朦胧诗"的争论从一开始就远远超出了"诗学"理论的范畴。支持"朦胧诗"的"崛起派"论者以尊重个体价值为理论武器为其辩护,他们高扬"自我表现"和"心理真实"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究其实质,他们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其内心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想象。
包妍程革
关键词:自我表现文学现代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