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晋雄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胞外基质、整合素和蛋白酶在转移性腺样囊性癌细胞的表达
- 该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腺样囊性癌低转移细胞系ACC2和高转移系ACCM细胞外基质、整合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尿激酶的不同表达,探讨这些分子与腺样囊型癌转移之间的关系.二、材料和方法;ACC2和ACCM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颌面...
- 卫晋雄
-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细胞转移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整合素
- 文献传递
- Carnoy's液和三氯醋酸对牙源性角化囊肿作用的研究
- 卫晋雄
- 关键词:角化囊肿三氯醋酸
- 腺样囊性癌转移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关系
- 2005年
- 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Ⅰ型胶原蛋白的产生与其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 RT 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比较转移性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和非转移性细胞株ACC2Ⅰ型胶原 mRNA和蛋白量的不同。结果: 转移性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的mRNA水平和荧光染色强度高。结论:Ⅰ型胶原蛋白的高表达与腺样性囊性癌的转移关系密切。
- 卫晋雄
-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
- 唾液腺腺病毒载体转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2年
- 唾液腺转基因治疗具有创伤小、效率高的特点。腺病毒载体是目前唾液腺转基因研究比较常用的载体之一。本文拟就唾液腺腺病毒载体转基因的应用、转染特点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 卫晋雄
- 关键词:唾液腺腺病毒转基因
- 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合成Ⅰ、Ⅱ型胶原蛋白的研究
- 2003年
- 目的细胞外基质成分与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特殊病理学结构的形成和侵袭等生物学表型关系密切。本研究观察来源于人腺样囊性癌的细胞株ACC2合成细胞外基质成分I、II型胶原蛋白的过程,并探讨其与ACC囊腔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蛋白质的动态合成过程,并以RT-PCR法检测相应mRNA的表达。结果ACC2有I型胶原mRNA表达,免疫荧光观察到I型胶原合成和分泌的动态过程。同时在基因和蛋白水平ACC2都无II型胶原的合成。结论I型胶原是ACC基质的重要成分,与其囊腔形成关系密切。II型胶原不参与囊腔的形成。
- 卫晋雄赵怡芳程珺朔敬
-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
- 成对多生牙2例报道
- 2003年
- 齐进卫晋雄
- Carnoy's液对牙源性角化囊肿作用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通过观察活体内Carnoys液处理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囊壁变化探讨其治疗机理材料和方法选择临床和X线诊断为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病例28例术中打开囊腔吸净囊内容蘸取Carnoys液涂布在囊壁表面20min后切取囊壁作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
- 卫晋雄赵怡芳李宏礼
- 关键词:牙源性角化囊肿
-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被引量:3
- 2003年
-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是将激光和显微镜结合并用于分离复杂组织中的单一细胞或细胞群的新手段,在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等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这一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卫晋雄赵怡芳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细胞分离口腔医学
- 转移性腺样囊性癌细胞纤连蛋白和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mRNA的表达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比较纤连蛋白 (FN)和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 (HSPG)mRNA在高转移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和低转移细胞系ACC2 的表达 ,探讨其与腺样囊性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获取培养第 2、4、6、8天的ACC2 和ACCMmRNA样本 ,合成cDNA ,用实时RT -PCR测定FN和HSPG的量。结果 :培养第 2、4、6、8天ACCMFNmRNA的值为 0 .14、0 .2 5、1.5 0、1.6 5 ,而ACC2 的值为 0 .0 3、0 .0 6、0 .0 9、0 .18。HSPGmRNA在ACCM第 2、4、6、8天的值分别为 0 .35、0 .32、0 .4 1、0 .6 5 ,而ACC2 为 0 .0 7、0 .10、0 .2 9、0 .75。ACCM细胞的FN和HSPGmRNA表达明显高于ACC2 。结论 :ACCM的FN和HSPGmRNA高表达与肿瘤转移表型关系密切。
- 卫晋雄程珺任凯禹朔敬赵怡芳
- 关键词:HSPGFN腺样囊性癌纤连蛋白ACC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
- 牙源性角化囊肿手术对咀嚼效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评价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手术及可摘部分义齿修复对患者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和复习X线片明确术前囊肿累及的牙数和术后的缺失牙数,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的平均失牙数下颌骨部分切除术组明显多于囊肿剜除术组和袋形术组;可摘部分义齿修复前及修复后的吸光度值,颌骨切除术组均低于囊肿剜除术和袋形术组(P<0.01);囊肿剜除术和颌骨切除术组义齿修复后吸光度值明显提高(P<0.01)。结论: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手术后患者咀嚼效能变化与手术方法或牙缺失数有关,术后可摘部分义齿修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
- 谭珍珠刘冰卫晋雄邹浩
- 关键词:咀嚼效能牙源性角化囊肿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