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军
- 作品数:1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浅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策略被引量:5
- 2005年
- 本文基于知识经济的大环境,阐释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实施知识管理的应对策略。
- 史军
- 关键词:知识管理
- 试论四川彝汉双语教育模式被引量:6
- 2009年
- 本文基于彝汉双语教育的内涵,从微观上对其模式进行分类和评析,并根据各模式类型的实践事实,直击完善彝汉双语教育模式体系的构建启示。
- 史军
- 关键词:彝汉双语教育模式彝语
- 解读《玛牧特依》——基于道德哲学的视角被引量:1
- 2011年
- 《玛牧特依》是陈述时年道德的经典之作,它立足于生肖记年,以十二年为一轮,指涉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的道德训诫,托载了川滇大小凉山彝人的"实践理性"。本文拟以道德哲学的视角,对《玛牧特依》中血缘——伦理的人伦秩序和伦理——教化——道德的存在形态进行解读,阐释川滇大小凉山的彝族伦理精神。
- 史军潘煦
- 关键词:彝族伦理
- 20世纪以来国内羌族研究文献述评被引量:1
- 2014年
- 羌族是中华民族中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拥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国内的羌族研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以不同学科及方式承载其社会实践的知识和经验的总结,20世纪以来在"不变"与"变"的研究框架取舍中渗透,形成了"和而不同"的多元并进格局,逐渐远离"中心化"旨趣,催促"本土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传统轨道,并秉承了中国学术传统的"传统",彰显了历史、社会、文化取向的研究优势。
- 安群英史军
- 关键词:羌族
- 试论川西南彝汉杂居区双语学校教育文化——基于问卷调查的理解与解释被引量:1
- 2015年
- 自称"诺苏"的古候和曲涅两支彝族在攀枝花—西昌—冕宁南北绵延340余公里的攀西2市20县构筑了彝族聚居文化区、彝汉杂居文化区、彝族散居文化区三个不同形式的文化区。因此,基于该区的彝族情结检视彝汉杂居文化区双语学校教育文化的建构谱系及结构、特点、内容,理解和解释学校教育文化自为存在的概貌。
- 史军
- 教育文化的包容与满足:川西南彝汉杂居区民族学校的隐性课程
- 2016年
- 川西南彝汉杂居区民族学校是区别于单一传递主流文化的普通学校为少数民族设立的教育社会组织。其“民族性”、“杂居性”构造学校教育文化中的课程文化既认同“主流”型又别于“主流”型,形成“孤岛文化”,而改革中的课程囿于“规范”而失“解放”水准,加剧了课程文化的“内卷化”(involution),导致该学校课程文化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自我维系和自我复制,这种“有投资无效率”的课程际遇有待重构。
- 史军
- 关键词:隐性课程
- 毕摩特依·毕摩·毕——基于卡塔西斯谱系的辨识
- 2023年
- 毕摩特依是毕摩沿袭“残缺”传统的“书写”作品,具有诗性的特质,其所指是通过“毕”这个“说唱艺术”的能指实现的。因此,毕摩特依、毕摩、毕三者只有共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模仿或叙事方式的“说唱”场域,各异的毕摩、毕摩特依、毕的组合凭借各自的结构力量占据空间、决定运作逻辑。卡塔西斯(Catharsis),作为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叙事功能,依之可以理解与解释毕摩特依、毕摩、毕共在中聚焦于伦理、心理、宗教等视域的“净化”“陶冶”“疏泄”——即“卡塔西斯”的场和力。
- 史军安群英
- 关键词:毕摩卡塔西斯彝族
- 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刍议
- 2005年
- 参考咨询历来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核心工作之一,它体现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专业化、智能化和知识化程度,在引导用户有效地利用信息方面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在信息资源快速数字化的进程中,由于用户强烈的期待和图书馆不断的追求,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许多图书馆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服务措施,开展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本文着眼于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特点和形式,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拓展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对策。
- 史军曹德玉
-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
- 凉山彝区双语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
- 2007年
- 本文通过对凉山彝族地区有关双语教育研究状况的梳理,概括了凉山彝区双语教育的研究方向,即要在研究方法上加强与相关学科的结合,以获得理论上的突破;在内容上加强教学运作模式的建构与类型的个性化研究;加大双语教育研究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动员和鼓励来自实践一线的教育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扩大双语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增进相互交流与合作。
- 沙马日体史军
- 关键词:双语教育研究
- 试论川西南彝汉杂居区学校的语言教育与教育语言——以盐边县格萨拉中心校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通过问卷获取显现在学校教育中的教育事实或教育事件的文本,从认知结构观照其学生、教师、课程教育三要素的问题地图,理解这个“被时代遗忘”的彝汉等民族杂居区学校教育事实中语言教育和教育语言的选择、实施和发展的现实和可能,以叙事显现彝汉等民族杂居区学校教育问题里的“冰山一角”,隐喻类其学校教育的建构旨归。
- 史军
- 关键词:语言教育教育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