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安红
-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都市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患病率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0
- 2006年
-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时点患病率,并探讨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影响因素。方法按最优分配分层整群抽样抽出成都地区2279名大中学生,由经过培训及一致性检验的精神科医生根据SC ID进行一对一问诊确诊。确诊为社交焦虑障碍中的愿合作患者(n=156)及其配比者(n=156)完成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 BU)、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 I)、负向评价恐惧量表(FNE)和防御方式问卷(DSQ)。结果2279名成都地区大中学生中患社交焦虑障碍者179名,其中女性88名,男性91名。经过配对秩和检验发现患者组与配比组在生长地(P=0.049)、家庭经济水平(P=0.000)、父母教养方式、状态特质焦虑、负向评价恐惧、防御机制、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P=0.001)七方面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权法计算成都地区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总患病率为8.15%,女性患病率为8.35%,男性患病率为7.62%。可能的发病影响因素有:生长地为农村;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父母教养方式为抑制性;有焦虑特质;有负向评价恐惧;更多使用不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而更少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有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
- 肖融吴薇莉胡峻梅邱昌建王强魏庚孙锦华杨闯宋萍叶安红张伟
- 关键词:社交焦虑障碍患病率发病影响因素父母养育方式焦虑防御机制
- 成都地区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共病率及社会功能调查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大中学生(高发人群)社交焦虑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情况,分析其对学生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03-11-03/14期间以成都市10区10县的大中学生为目标总体,按最优分配分层整群抽样抽出的2279名学生为调查样本,由经过培训及一致性检验的精神科医生进行一对一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问诊,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确诊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中愿合作的患者149名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完成共病情况调查;患者156名及其配比者(正常人)156名完成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评估。结果:本调查共询问2279名学生,调查出并确诊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共有179名,其中149名患者愿意参加精神障碍共病情况的调查,占全部患者的83.24%。179名患者中的156名患者愿意参加病情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调查,但在调查相应配比者精神障碍情况时发现有1名患有广泛性焦虑症,1名患有既往轻躁狂发作,故将这两名配比者及对应的患者排除,剩余者配成154对。占全部患者的86.03%。①149名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有其他精神障碍共病者为46人,共病率为30.87%,共病的前3位疾病依次为心境障碍(73.91%),焦虑障碍(58.70%),物质使用障碍(10.87%)。②严重程度分级按《DSM-Ⅳ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研究版(SCID-Ⅰ/P)》社交焦虑障碍诊断分级而分为:轻度59名(37.82%)、中度57名(36.54%)、重度36名(23.08%)、部分缓解4名(2.56%)。③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总分中位数社交焦虑障碍重度组为6分,中度组为5分,轻度组为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分(P<0.001)。结论:成都地区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30.87%。社交焦虑障碍会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损害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与其�
- 肖融吴薇莉胡峻梅邱昌建王强魏庚孙锦华杨闯宋萍叶安红张伟
- 关键词:社会适应
- 功能性精神损伤及因果关系鉴定的探讨(附25例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分析精神损伤鉴定的案例特点,探讨功能性精神损伤因果关系的鉴定。方法:对25例功能性精神损伤鉴定案例特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功能性精神损伤的受害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相应案件的社会危害性多不高,列联表χ2检验显示精神损伤的诊断与因果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并统一精神损伤因果关系的描述和分类,引入"损伤参与度"对个案进行量化是精神损伤因果关系鉴定的发展趋势。明确精神损伤的诊断及亚类对于判定精神损伤因果关系有重要意义。
- 叶安红张伟
- 关键词:因果关系法医精神病学损伤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