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
-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及教育启示
- 2017年
- 为了考察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基于自编的反语情境故事对229名一至六年级小学儿童的反语理解能力特点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一至六年级小学儿童在反语理解的态度识别和话语含义识别上的发展呈现同步性,而在语言现象解释能力的发展上呈现滞后性;(2)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发展呈现"交错式"上升发展趋势,其中四年级是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发展的转折期;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不存在性别差异。(3)小学儿童在反语态度识别、话语含义识别的问题上更容易理解反语表扬,但在语言解释问题上更会解释反语批评。研究结果可为在教育实践中促进小学儿童逆向思维的发展、活化课堂教学效果、构建小学儿童品德培养的不同方式等方面提供参考。
- 丁芳吴伟
- 关键词:小学儿童反语反语理解
- 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
- 反语是人们日常沟通常用的社交言语行为,而了解儿童的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对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语句搭配和反语类型两个方面来研究不同年级的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包括三个研究:研究一搜集并编制了...
- 马霞吴伟丁芳
- 关键词:小学儿童反语反语理解
- 文献传递
- 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
- 反语是人们日常沟通常用的社交言语行为,而了解儿童的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对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语句搭配和反语类型两个方面来研究不同年级的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包括三个研究:研究一搜集并编制了...
- 马霞吴伟丁芳
- 关键词:小学儿童反语反语理解
- 公立初中流动和本地儿童学校适应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采用学生学校适应评定量表结合家庭环境变量考察了416名公立初中流动和本地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结果表明:(1)初中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学校适应良好,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2)在初中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上,女生优于男生;(3)初中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学校适应均存在年级差异,流动儿童在同辈社交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本地儿童在自表能力和同辈社交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且呈现出初一学生学校适应最好,初三学生次之,初二学生最差的V型趋势;(4)有2个孩子的本地人口家庭子女的学校适应最好。
- 丁芳吴伟陶红
- 关键词:流动儿童本地儿童
- 小学儿童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
- 马霞吴伟丁芳
- 关键词:小学儿童反语反语理解
- 不同关系情境下语句搭配和反语类型对小学生反语理解的影响
- 2016年
- 反语是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语句来表达本意,对儿童来说是一种认知难度较高的语言艺术。为了考察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情境下,语句搭配(单句反语和双句反语)和反语类型(反语批评和反语表扬)对小学生反语理解的影响,采用自编的反语情境故事对210名一至六年级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三人情境下,小学生更容易识别反语故事中说者的态度和话语含义,却难以解释这种语言现象;(2)同伴关系情境下,一到四年级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双句反语;(3)师生关系情境下,一、二、四和五年级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双句反语;二、三年级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反语表扬,而四、五、六年级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反语批评。
- 丁芳吴伟
- 关键词:小学生反语理解人际关系
- 初中流动儿童的内隐群体偏爱、社会支持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4年
- 以群体偏爱的IAT测验为实验材料,结合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问卷,考察初中流动儿童在内隐群体偏爱、社会支持上与本地儿童之间的差异,并探讨这两种变量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存在内隐外群体偏爱,对自身所属群体表现出内隐的消极认同;本地儿童存在内隐内群体偏爱,对流动儿童具有内隐的消极认知;(2)流动儿童在父亲、教师以及同性朋友的社会支持上显著差于本地儿童;(3)在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上,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显著,内隐群体偏爱和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显著;高内隐群体偏爱组中,高社会支持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优于低社会支持儿童。
- 丁芳吴伟周鋆范李敏
- 关键词:流动儿童本地儿童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