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峰
- 作品数:19 被引量:190H指数:6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地震恢复重建规划区地质灾害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 2013年
- 通过收集有关资料和实地勘察,描述并总结了四川省青川县板桥乡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根据地质灾害点目前的稳定状态和潜在危害程度,定性评价了区内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并基于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程度,综合区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气象水文条件,对青川县板桥乡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区,为建设用地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依据。
- 米卉吴柏清吴俊峰仇开莉邓思楠
- 关键词:地质灾害
- 四川盆地红层水岩作用岩石弱化时效性研究被引量:46
- 2009年
- 通过对四川地区16个水库采样点现场调查及所采集的岩石样品进行室内微观分析及软化系数测定,红层岩石具有经历长时间浸泡后软化系数随年代逐渐变小的规律,这种强度的降低是水库库水变幅带的"化学风化作用"及"浸泡软化作用"共同叠加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红层经过30~50a水库浸泡后,泥岩的软化系数较目前设计部门给出的降低10%~20%,粉砂质泥岩浸泡后软化系数降低15%左右,低于泥岩降低幅度。
- 王运生吴俊峰魏鹏王晓欣韩丽芳李月美马宏宇邵虹涛徐鸿彪
- 关键词:岩石力学红层水岩作用四川盆地
- 金沙江其宗河段河床深厚覆盖层特征及其工程效应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金沙江其宗河段发育60~120m的河床深厚覆盖层。深厚覆盖层纵向上可分为三大层:河床底部为卵(块)砾(碎)石层夹中细砂或粉质粘土,为冲积及冰水堆积成因(al+fglQ3),厚11.1~33m;中部为细砂、粉细砂、粉质粘土层及卵(块)砾(碎)石层,该层为加积层,由冲积、泥石流堆积、洪积、崩坡积、堰塞多成因堆积组合而成(al+pl+sefQ3),厚10.04~35m;中上部为漂(块)卵(碎)砾石夹砂层透镜体,冲积堆积形成(alQ3-4),厚9.5~59m。河床覆盖层中的砂层透镜体分布范围广泛,埋藏深,最大埋深达83.1m,最大厚度达到29.4m,最小厚度仅0.5m,一般厚度在5m以内。研究表明砂层不具有湖相堆积的特征,而是相对静水环境条件下及正常河流漫滩相等堆积形成。通过原位及室内取样试验表明,其宗河段河床覆盖层中粗粒土(漂(卵)碎块石等)强度相对较高,中下部细粒土工程性质具有超固结性,不具液化性,上部细砂层强度较低,地震工况下可能液化。该河段深厚覆盖层的工程效应主要有坝基地质条件差,仅适合堆石坝、坝基开挖方量大、砂层处理深度大、防渗处理难度较高等。
- 王运生邓茜罗永红王自高高建吴俊峰孙刚
- 关键词:深厚覆盖层发育特征金沙江
- 中国西部深切河谷谷底卸荷松弛带成因机理研究被引量:22
- 2008年
- 中国西部深切河谷中大量钻孔等资料分析表明,西部深切河谷谷底浅表层普遍存在卸荷松弛现象。谷底卸荷松弛带一般厚10~20m,具有弱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强度较低、完整性差、透水性较高等特征。研究结果揭示谷底形成后岩体经历了谷底应力集中→谷底岩体变形破坏→表层岩体卸荷松弛→次生裂隙发育→长期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现今谷底弱风化、弱卸荷带。室内物理模拟研究直观地再现了谷底岩体应力集中、变形破坏,形成卸荷松弛现象。
- 王运生罗永红吴俊峰孙耀明
- 关键词:卸荷松弛物理模拟
- 都江堰庙坝地震高位滑坡特征与成因机理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其中有一类地震高位滑坡呈现出不同于典型滑坡破坏运动模式,都江堰市虹口乡庙坝滑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庙坝滑坡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中段,滑坡方量约113×104m3。作者通过对庙坝滑坡详细深入调查和综合分析,力求揭示该滑坡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并且对该滑坡进行了详细分区。根据该滑坡的分区及动力特征,作者认为其形成过程可概括为:孕育-启动加速-高速运动-停积堆积。在孕育阶段,作者把强震对斜坡岩体产生的加速度耦合坡体结构解释了其高速剪出的原因,其成因模式类似于拉裂-散体滑移→拉裂-顺层滑移的空间组合;在启动→高度运动阶段,作者耦合该滑坡地形地貌,对抛射体进行了运动程式分析,该滑坡平均运动速度为20.1m.s-1,整个形成过程仅用了32s;在停积堆积阶段,作者耦合坡体植被及微地貌解释了上部堆积区(Ⅲ1)形成的特殊性。基于以上滑坡形成机制的分析,作者得出地球内外动力的耦合作用正是该地震高位滑坡形成的原因。
- 苟富刚王运生吴俊峰陈宁邓茜
- 关键词:汶川地震碎屑流
- 西南某水电站谷底深厚覆盖层与卸荷松弛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钻孔揭示,该水电站河谷谷底发育着深厚覆盖层及卸荷松弛带。深厚覆盖层纵向上可以分为3层:下部和上部为正常的河流相,中部为多成因堆积物加积层;谷底浅表部岩体结构松弛,完整性差,裂隙张开、泥质充填,裂面严重风化锈染。研究表明,谷底松弛是由于河流切至谷底时造成应力集中,导致岩体剪切破坏;并经过漫长的卸荷回弹及风化作用在谷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松弛带。
- 孙耀明王运生吴俊峰王晓欣邵红涛胡芹龙
- 关键词:深厚覆盖层水电站
- 大渡河左岸小河沟泥石流特征及其危险性评估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四川省泸定县得妥乡大渡河左岸小河沟泥石流位于大岗山库区,S211省道在沟口通过,2009年曾发生一次规模较大的泥石流,该泥石流的继续活动既可影响大岗山电站的库容,同时影响S211的运行安全,有必要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估。通过高精度遥感、现场大比例尺测绘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揭示,小河沟是一条处于发展期的沟谷型泥石流,具备泥石流发育的地形条件,形成区物源丰富,降雨量充沛且集中。该沟泥石流易发程度中等,为暴雨型、中频、粘性泥石流,危险性大。20年一遇暴雨泥石流对大岗山库区的淤积量为5 400m3,对S211危险性大,对大岗山库区的影响表现为淤积,影响程度有限。
- 程礼来吴俊峰
- “超熵”评价泥石流沟发育现状及危险度——以大渡河某电站库区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泥石流沟谷是一个复杂的地貌系统,其发育可分2个时期、5个阶段,一旦形成泥石流,危害性较大。从系统科学和地貌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能综合表述地貌演化特征的因子——超熵,对大渡河瀑布沟电站库区泥石流沟谷进行沟谷纵剖面形态和超熵值计算,进而对发育现状指数及危险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调查的21条泥石流沟中,有14条泥石流处在发展期,具有潜在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4条泥石流处在孕育期,危险度较低;有3条处在旺盛期,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高,一旦爆发,对沟口人员造成较大危害,危险性较高。
- 岳俊生王运生吴俊峰徐鸿彪陈宁
- 关键词:危险度评价
- 大岗山水电站库区泥石流特征及危险度分析
- 2011年
- 大岗山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地质灾害严重影响水电站的安全运行。通过高精度遥感解译及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泥石流的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激发条件、历史活动强度中选取14个基础指标作为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因子,建立库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对库区18条泥石流进行单沟危险度分析,认为其危险度以中、低度为主,分析结果与常用泥石流危险度及基于地貌信息熵的危险度计算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 陈宁王运生吴俊峰
- 关键词:泥石流危险度层次分析法大岗山水电站
- 西南某工程场区边坡稳定性分析
- 2011年
- 边坡的稳定性是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其确定取决于坡型、所处地质环境以及不同部位的差异性。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勘察资料的分析,详细研究了某场区边坡岩体的结构特征,分析了开挖边坡的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演算分析。
- 唐啸宇吴俊峰蒋发森
-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岩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