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春芳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1篇地特胰岛素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浆
  • 1篇血浆致动脉粥...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胱抑素
  • 1篇血清胱抑素C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起始治...
  • 1篇抑素
  • 1篇致动
  • 1篇致动脉粥样硬...
  • 1篇糖尿病患者

机构

  • 3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3篇吴春芳
  • 1篇唐富英
  • 1篇吴家辉
  • 1篇邓倩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地特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地特胰岛素(Det)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探讨Det作为基础胰岛素在T2DM起始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5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两组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Det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对其治疗前后血糖控制、低血糖情况和HOMA-β功能进行自身及组间比较。结果:12周治疗后,两组中FBG、2 h PBG、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FC-P、2 h C-P和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3.85%(3/78)、症状性低血糖1例,对照组24.36%(19/78)、症状性低血糖5例,Det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et作为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时HbA1c>9%的T2DM患者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门诊强化治疗方案,适合初诊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
吴春芳阳承建唐富英
关键词:2型糖尿病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
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51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慢性并发症分为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合并周围血管病变(PAD)组、合并肾脏病变(DN)组、合并视网膜病变(DR)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组,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CysC、血肌酐(Scr)、肾小球率过滤(GFR)等相关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CysC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DN、DR以及DPN组的血清Cys C水平均高于不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P<0.05)。结论:血清Cys C升高可作为提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周围神经病变危险性增加的参考指标,并可能是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春芳吴家辉邓倩
关键词:胱抑素C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其他致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AIP值0.06为切点,分为非致动脉硬化表型组(N组65例:AIP<0.06)和致动脉硬化表型组(A组87例:AIP≥0.06),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生化指标。结果:A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血尿酸均高于N组(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组(P<0.01),且冠心病发病率较高(P<0.05)。相关分析表明,AIP与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HOMA-IR、HOMA-β、TC、TG、LDL-C、VLDL-C、血尿酸呈正相关(P<0.05),与HDL-C负相关(P<0.01)。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结果显示,HDL-C、LDL-C、VLDL-C、TG是AI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间接反应LDL-C颗粒大小的指标AIP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HDL-C、VLDL-C、TG、血尿酸等其他致AS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利于降低AIP,从而减缓AS的发生和发展。
吴春芳吴轶赟阳承建
关键词:糖尿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