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繁

作品数:50 被引量:357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早产
  • 22篇出生体重
  • 21篇低出生体重
  • 18篇早产儿
  • 18篇产儿
  • 17篇低出生体重儿
  • 12篇超低出生体重
  • 10篇超低出生体重...
  • 8篇婴儿
  • 8篇生长发育
  • 8篇极低出生体重
  • 6篇新生儿
  • 6篇未成熟
  • 6篇未成熟儿
  • 6篇超未成熟儿
  • 5篇活率
  • 5篇存活
  • 5篇存活率
  • 4篇低出生体质量
  • 4篇生长发育迟缓

机构

  • 4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1篇佛山市妇幼保...
  • 9篇广州医学院第...
  • 7篇珠海市妇幼保...
  • 7篇中山市博爱医...
  • 7篇广州市妇女儿...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广东省妇幼保...
  • 4篇广东医学院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广州市花都区...
  • 4篇惠州市中心医...
  • 4篇江门市新会区...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暨南大学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惠州市中心人...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50篇吴繁
  • 39篇崔其亮
  • 12篇苏志文
  • 11篇谭小华
  • 10篇张慧
  • 7篇高平明
  • 7篇杨冰岩
  • 6篇黄辉文
  • 5篇叶秀桢
  • 5篇李颖
  • 4篇瞿柳红
  • 4篇谭岱峰
  • 4篇丘小汕
  • 4篇张坤尧
  • 4篇李晓东
  • 4篇湛洁谊
  • 4篇何伟彬
  • 4篇郭小芳
  • 3篇刁诗光
  • 3篇梁少珍

传媒

  • 7篇中国当代儿科...
  • 5篇中华新生儿科...
  • 4篇广东医学
  • 3篇国际呼吸杂志
  • 3篇中国小儿急救...
  • 3篇中国新生儿科...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发育医学电子...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8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未成熟儿的临床救治情况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研究超未成熟儿(extremelypremature infant,EPI)的救治存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出院的311例EPI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不同出生胎龄、体重、出院年份分组比较其存活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PI存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311例EPI中,平均胎龄(26.6±1.0)周,平均体重(923±180)g,存活117例(37.6%),救治无效死亡38例(12.2%),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后死亡156例(50.2%)。2013年至2017年与2008年至2012年比较,EPI在出生胎龄<26周、26~26+6周、27~27+6周及出生体重<750 g、750~999 g、≥1 000 g的构成比及总体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PI的救治无效死亡率、放弃治疗相关的死亡率、矫正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生胎龄<26周、26~26+6周、27~27+6周的存活率分别为17.6%(12/68)、32.6%(30/92)、49.7%(75/1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值=21.885,P<0.001);出生体重<750 g、750~999 g、≥1 000 g组的存活率分别16.7%(8/48)、35.8%(58/162)、50.5%(51/1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值=16.342,P<0.001)。EPI的前五位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2.0%(286/31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81.3%(100/12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59.5%(78/131)]、院内感染[49.5%(107/216)]、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44.1%(71/16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27周(<26周,OR=3.122,95%CI 1.443~6.752,P=0.004;26~26+6周,OR=1.834,95%CI 1.035~3.250,P=0.038),出生体重<750 g(OR=2.769,95%CI 1.078~7.109,P=0.034)、窒息(OR=2.566,95%CI 1.241~5.302,P=0.011)、肺出血(OR=2.188,95%CI 1.155~4.145,P=0.016)是影响EPI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OR=0.449,95%CI 0.244~0.827,P=0.010)是影响EPI存活的保�
冯周善吴繁贾春宏孔娟崔其亮陈耀勇
关键词:早产婴儿低出生体重存活率
出生后高蛋白喂养对早产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探讨出生后高蛋白喂养对早产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断奶后的 SD 仔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早产标准蛋白组(A组)、足月标准蛋白组(B组)、早产低蛋白组(C组)、足月低蛋白组(D组)、早产高蛋白组(E组)、足月高蛋白组(F组),每组大鼠34只。从22日龄起,标准蛋白组、低蛋白组和高蛋白组分别给予标准蛋白饲料(含18% 蛋白质)、低蛋白饲料(含8% 蛋白质)和高蛋白饲料(含30% 蛋白质)喂养至实验结束。每组大鼠分别在第6周和第8周进行 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 1.定向航行实验:(1)6周龄足月大鼠的逃避潜伏期随训练天数增加逐渐缩短,早产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在第3天和第4天的变化不明显;(2)8周龄早产大鼠和足月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随训练天数增加逐渐缩短。2.空间探索实验:(1)6周龄早产大鼠的原平台所在象限时间和原平台所在象限路程占总路程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足月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8周龄 E 组大鼠的原平台所在象限时间[(68.48 ±20.65)s]和原平台所在象限路程占总路程的百分比[(36.56 ±10.44)% ]均显著高于 A、C 2组大鼠[A 组(52.41±11.24)s,(29.83 ±8.33)% ;C 组(49.54 ±11.04)s,(26.97 ±5.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8周龄 E 组大鼠的原平台所在象限时间和原平台所在象限路程占总路程的百分比[(68.48±20.65)s,(36.56±10.44)% ]均高于F组大鼠[(61.29±16.27)s,(35.71 ±6.61)%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大鼠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早产可能严重影响大鼠大脑的功能,早产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差于足月大鼠。在随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长时间摄入高蛋白营养可使早产大鼠的学习记忆能
苏志文崔其亮张慧谭小华吴繁陈盛强
关键词:高蛋白学习记忆水迷宫早产
2008—2017年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临床救治分析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早产儿的临床救治现状、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ELBW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出院的ELBW早产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出生体重ELBW早产儿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LBW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期间共收治新生儿16 948例,早产儿8 910例,其中ELBW早产儿438例,占同期新生儿的2.6%(438/16 948)、早产儿的4.9%(438/8 910)。排除资料不全和失访3例后最终纳入435例。胎龄(28.0±2.1)周,出生体重900(750,950)g。剔除放弃治疗179例,存活率为81.6%(209/256)。(2)随时间推移,ELBW早产儿在同年新生儿和早产儿中的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值=6.818、27.850,P=0.009、P<0.001)。(3)前后5年ELBW早产儿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体重组存活率随出生体重增加呈上升趋势,出生体重<700 g早产儿存活率为40.0%(6/15),出生体重900~999 g达88.5%(139/157)(χ2趋势值=32.648、P<0.001)。(4)ELBW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诊断例数/评估例数)前3位依次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7.5%,224/256)、早产儿视网膜病(63.1%,123/19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63.0%,126/2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900 g(<700 g:OR=10.147,95%CI 2.684~38.360;700~799 g:OR=6.978,95%CI 1.647~29.555;800~899 g:OR=4.727,95%CI 1.060~21.082)、出生胎龄<28周(OR=3.529,95%CI 1.601~7.778)是影响ELBW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OR=0.155,95%CI 0.069~0.353)是保护性因素(P<0.001)。结论随着ELBW早产儿救治数逐年增加,ELBW早产儿存活率与出生体重成正相关;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利于提高ELBW早产儿存活率。
冯周善吴繁陈耀勇崔其亮贾春宏
关键词:存活率
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的全国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分析极早产儿(VPI)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防治VPI B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方法,收集国内7个地区28家医院新生儿科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VPI的临床资料,根据生后28 d是否持续氧依赖分为无BPD组和BPD组,分析VPI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VPI 2514例,无BPD组1364例,BPD组1150例,BPD发病率45.7%;出生胎龄、体重越小,BPD发病率越高(P均<0.001)。与无BPD组比较,BPD组患儿平均出生胎龄、体重、剖宫产率较低,男婴、小于胎龄儿、5 min Apgar评分≤7分发病率较高(P均<0.01)。BPD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合并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脉导管未闭、需干预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喂养不耐受、宫外生长发育迟缓、Ⅲ~Ⅳ级颅内出血、贫血、早发和晚发败血症、院内感染、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发病率较高(P均<0.05),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激素暴露、贫血且需输血的比例较高,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较长(P均<0.001)。BPD组的开始肠内营养时间、累计禁食天数、达全肠内营养日龄、肠外营养持续天数、总热卡达110 kcal/(kg·d)日龄、口服热卡达110 kcal/(kg·d)日龄均大于无BPD组,母乳喂养率低于无BPD组(P均<0.001)。住院第1周氨基酸、脂肪乳累计剂量BPD组较高(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DS、有创机械通气、达全肠内营养日龄、贫血且需输血是VPI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胎龄较大是BPD的保护因素。结论加强围生期管理,避免早产和严重NRDS发生,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重视肠内营养管理,尽快达全肠道喂养,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对于降低VPI BPD的发病率至关重要。
巴瑞华唐丽霞沈蔚王恋郑直林新祝吴繁田倩欣崔其亮袁媛任玲毛健王玉梅石碧珍刘玲张京慧常艳美童笑梅朱燕张蓉叶秀桢邹静静李怀玉赵宝银邱银萍刘淑华马莉徐颖程锐周文莉武辉刘志勇陈冬梅高金枝刘晶陈玲李丛杨春燕许平张亚昱呼斯乐梅花杨祖铭冯宗太王三南孟二艳尚利宏徐发林欧少苹巨容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全国多中心EUGR协作组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肠内营养
头部亚低温不同治疗时间对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不同持续时间对神经系统保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10年10月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48h组、72h组、96h组及对照组。对各组患儿生后28天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18月龄时采用贝利婴儿发育量表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价,同时监测治疗不良反应、严重伤残例数及死亡例数。结果共105例患儿完成了治疗和随访,亚低温治疗48h组、72h组、96h组及对照组完成治疗的例数分别为27、26、26及26例。72h组和96h组患儿生后28天NBNA评分和18月龄时贝利评分均显著高于48h组和对照组[NBNA评分:(38.2±5.5)、(37.6±5.7)比(32.5±3.7)、(31.1±3.8),神经发育指数:(98.4±12.5)、(100.1±13.7)比(88.7±13.3)、(85.1±10.9),心理运动发育指数:(101.7±15.8)、(99.6±14.1)比(89.2±11.9)、(87.0±13.3),P<0.05],严重伤残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48h组和对照组[严重伤残:7.7%、11.5%比22.2%、23.0%,病死率:0、0比11.1%、7.7%,P<0.05];而72h组和96h组之间、48h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h组血小板减少、电解质紊乱及血糖异常的发生率高于48h组和72h组(P<0.05),48h组和72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持续72h对新生儿神经系统近期和远期功能恢复都有明显疗效,明显优于48h;而延长低温持续时间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史学凯崔其亮吴时光郑增鑫苏志文吴繁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神经发育
胸部CT放射组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放射组学是从医学影像中高通量提取定量特征描述疾病表型的一个新兴技术。胸部CT放射组学可以全面量化肺部细微病理改变,有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的早期诊治和管理,因此成为目前慢阻肺病评估和监测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就胸部CT放射组学的主要工作流程,在识别慢阻肺病前期、筛查慢阻肺病、评估疾病进展中的作用,以及在慢阻肺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予以综述。
黄素银吴繁周坤宁邓宇王平周玉民
关键词:胸部CT
早产儿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及药学服务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以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引起早产儿不良反应为切入点,探讨在新生儿科如何进行药学服务,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本院早产儿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不良反应的特点,临床药师提供药物使用和监护方面的药学服务,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早期识别不良反应。结果 2018年本院共收到10例早产儿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的不良反应报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临床药师建议尽量减少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密切监护用药后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尽早处理。结论临床药师以临床医师忽视的常用药的不良反应为切入点,通过查阅文献,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药学专业知识,在新生儿科中开展药学服务,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王颖吴繁谭湘萍
关键词:早产儿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药学服务
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肠内喂养情况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了解胎龄<32周早产儿的肠内喂养情况和喂养不耐受发病率及肠内喂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方法对2018年1至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喂养耐受性将其分为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喂养耐受组76例,男45例(59.2%,45/76例),胎龄(29.43±1.42)周;喂养不耐受组79例,男48例(60.8%,48/79例),胎龄(29.16±1.60)周。了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比较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肠内喂养、生长发育和主要诊疗情况。结果1.胎龄<32周的早产儿,均使用早产儿住院期间配方奶开奶,出生48 h内开奶的占92.9%(144/155例),出生24 h内开奶的占76.1%(118/155例),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开奶量分别为(12.24±4.37)mL/(kg·d)和(11.23±4.88)mL/(k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05)。2.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出生第1周的加奶速度分别为(8.69±4.30)mL/(kg·d)和(4.29±4.02)mL/(kg·d);出生第2周的加奶速度分别为(8.43±0.45)mL/(kg·d)和(4.26±2.75)mL/(kg·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83、t′=13.294,均P<0.05)。3.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儿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分别为(20.55±9.66)d和(34.88±15.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9,P<0.05)。4.喂养耐受组较喂养不耐受组住院时间短、体质量增长多、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下降。5.胎龄<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0.9%(79/155例),胎粪排出延迟、输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激素、使用抗生素超过2周、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可能与喂养不耐受相关。结论胎龄<32周的早产儿肠内喂养不理想,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偏高,医务人员喂养方案有待改进。
李颖吴繁崔其亮
关键词:肠内喂养喂养不耐受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88例体重增长速度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日均体重增长速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的9家医院新生儿科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出院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住院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日均体重增长的不同分为3组:低体重增长组[日均体重增长<10g/(kg·d)],适宜体重增长组[日均体重增长10~15g/(kg·d)],高体重增长组[日均体重增长>15g/(kg·d)],对影响其生长速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随着日均体重增长速度的增加,生后1周、2周、4周、达完全经口喂养前、整个住院期间的日均热卡、蛋白质摄入量均相应增加,热卡、蛋白质累计缺失量则相应减少;高体重增长组(31例)禁食总时间、开始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最低体重出现时间、最低体重下降百分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热卡摄入达标时间、蛋白质摄入达标时间等均小于低体重增长组(68例),适宜体重增长组(189例)上述指标介于高体重增长组与低体重增长组之间。结论营养摄入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体重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改善早产儿生后早期的热卡、蛋白质摄入可明显改善其生长速度。
吴繁崔其亮张慧谭小华何伟彬高平明杨冰岩黄辉文张坤尧李晓东郭小芳程柳旺
关键词:营养
癌症支持治疗中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2017年
癌症的支持治疗在癌症患者的抗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但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癌症患者常见的辅助支持治疗包括输血治疗、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孕酮和中心静脉导管。明确支持治疗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有利于癌症患者防治血栓形成。
郑埕斌高艺洋吴繁洪城
关键词:血栓形成癌症输血治疗孕酮中心静脉导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