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肖飞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护理
  • 1篇单抗
  • 1篇低血压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支架
  • 1篇性疾病
  • 1篇学科团队
  • 1篇血压
  • 1篇血肿
  • 1篇支架植入
  • 1篇支架植入术
  • 1篇支架植入术后
  • 1篇植入
  • 1篇植入后
  • 1篇植入术
  • 1篇植入术后
  • 1篇日间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系统自身...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5篇吴肖飞
  • 4篇陈金花
  • 3篇姚梅琪
  • 2篇俞小蔚
  • 1篇李晶
  • 1篇兰美娟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急危重症...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互联网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的实践被引量:26
2022年
目的:评价基于互联网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初诊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9月—12月收治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1月—4月收治的57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互联网的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锻炼依从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时的锻炼依从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方面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锻炼依从性,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陈金花马雅英吴肖飞俞小蔚姚梅琪郑枝燕孔雪兰美娟
关键词:脑卒中互联网康复护理
一例颈动脉支架植入后使用尼莫通引发低血压患者的救护
2012年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颈内动脉狭窄和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狭窄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及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碎片脱落导致的栓塞均可以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动脉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治疗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我科自2003年起开展颈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目前已经开展该手术数上百例,这些患者在术中、术后常规使用尼莫通治疗,在这些患者中有一例患者使用尼莫通后引发低血压发应,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吴肖飞
关键词:支架植入术后低血压
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腹壁巨大血肿的护理
2023年
总结1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腹壁巨大血肿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腹壁巨大血肿的早期识别和处理;一旦发现活动性出血,紧急落实肋间动脉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抗凝停止期间栓塞事件的预防以及落实早期多学科康复护理。经过19 d的治疗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随访1个月,患者状况良好。
陈金花马雅英毛颖莉吴肖飞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肿危重病护理
日间神经免疫治疗病床模式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日间神经免疫治疗病床模式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日间神经免疫治疗病床模式实施时间为分割点,将2020年1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流程;将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收治的6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优化的日间神经免疫治疗病床模式,比较2组候床时间、住院时长、入院到开始用药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复诊及时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男27例,女69例,年龄(39.5±1.4)岁;试验组男20例,女44例,年龄(39.9±1.4)岁。试验组候床时间、入院到开始用药时长、住院时长、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复诊及时率、患者满意度分别为(24.3±10.6)h、(4.5±1.4)h、(18.9±17.2)h、4.7%(3/64)、96.9%(62/64)、(99.50±1.14)分,对照组分别为(105.3±35.2)h、(36.1±18.7)h、(78.3±63.8)h、14.6%(14/96)、82.3%(79/96)、(95.74±2.39)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1~21.17,χ^(2)=7.80、3.96,均P<0.05)。结论优化的日间神经免疫治疗病床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候床时间、入院到开始用药时间、住院时长,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复诊及时率和患者满意度。
陈金花李晶马雅英吴肖飞姚梅琪
关键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利妥昔单抗
重症肌无力患者新冠流行期间感染情况与结局的回顾性研究
2024年
目的调查重症肌无力患者新冠流行期间感染特征和临床结局,探讨不同程度新冠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话随访调查其新冠流行期间感染情况和临床结局,根据新冠感染严重程度分为未感染、无症状、轻症、中症、重症5组,比较各组间一般人口学资料、重症肌无力相关资料等。以新冠感染程度为因变量,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顾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纳入6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分析,未感染者13例(20.6%),感染者50例(79.4%),其中无症状者2例(3.2%),轻型者38例(60.3%),中型者7例(11.1%),重型者3例(4.8%),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28例(44.4%)。50例感染者中,有12例(24.0%)出现肌无力相关症状加重,有8例(16.0%)进行住院治疗,有1例并发心包积液。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史(OR=0.23,95%CI:0.05~0.94)、免疫抑制治疗(OR=0.26,95%CI:0.07~1.06)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生新冠重症感染的保护因素;危象史(OR=20.01,95%CI:3.64~109.95)是患者发生新冠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新冠疫苗接种率低,新冠感染加重了部分患者的肌无力症状,既往有危象史的患者发生新冠重症感染的风险较大,因此新冠流行期间,要重点保护未接种疫苗和既往有危象史的患者。
陈金花马雅英姚梅琪俞小蔚吴肖飞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