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连伟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创新课题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部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的应用初探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并制定上腹部规范化磁共振检查方案及其磁共振技术质控标准。方法分别选取随机组250例,平扫50例,平扫后马上增强200例,优化组250例,平扫42例,平扫后马上增强208例,从预约、准备、摆位及定位、序列的规范化、附加技术的应用、诊断信息的满足情况等五个方面共30个项目入手细化工作,并将所得影像信息进行评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优化组评分项目达标率明显高于随机组,且各评分项目的平均值也整体高于随机组,除了D10,且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了C5、D4、D6、D8、D9、D10、E3、E4、E5。各评分大项目也高于随机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优化组及随机组AA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27±0.097)分、30分、21分;(22.08±0.168)分、28分、15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腹部磁共振规范化扫描,优化了检查流程及图像质量,缩短了检查时间,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
- 杨永贵刘娟吴连伟许晓金郭岗杜瑞宾
- 关键词:腹部磁共振成像
- 低剂量数字化X线摄影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数字化X线摄影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由本市专业诊断组诊断的尘肺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曝光胸部X线检查,并对比分析影像资料。结果常规剂量组与绝大多数低剂量组的区域密度值大都落在正常范围之内,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2例尘肺患者由于严重肺气肿,区域密度值落在正常范围之外。结论低剂量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既减少了患者的受检辐射剂量,同时获得了接近常规胸部摄影的图像质量,满足了尘肺诊断的要求,又提高了社会效益。
- 孙政文杨永贵吴连伟郭岗
- 关键词:尘肺
- 胸部低剂量数字化X线摄影曝光方案的探讨
- 2011年
- 目的制定适合临床的低剂量数字化xx线摄影曝光方案。方法志愿者68例,男52例,女16例,年龄29—66岁,平均4763岁。随机进行分组,分别采用多种曝光方案进行图像摄影。结果实验一、二中各组间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背景噪声及信噪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三:吸气末相组与呼气末相组感兴趣区的密度值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吸气末相图像更能展开肺野,发现病灶。且能曝光指数降低,进而降低辐射剂量。实验四:各组间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背景噪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信噪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60Kv,160mA,64ms,10mAs组可以不影像诊断的情况下大大降低辐射剂量。结论在同样的曝光条件下,选上AEC,吸气末相屏气曝光,可以得到更理想的图像。且使用60Kv,160mA,64ms,10mAs的曝光条件,可大幅降低减少辐射剂量,维护受检公众的健康权益。
- 杨永贵李艳吴连伟孙政文徐益群郭岗
- 关键词:数字化X线低剂量
- 初探PWI在肺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
- 目的:分析并探讨PWI在肺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制定适用临床的PWI扫描方案。方法:采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进行肺部轴位T1WI、T2WI、fs T2WI、DWI及冠状fs T2WI,增
- 杨永贵郭岗吴连伟胡宁许晓金
- 文献传递
- 支气管肺类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支气管肺类癌CT征象的病理基础,探讨CT对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的支气管肺类癌患者,将CT表现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结果 34例患者中,病灶境界清楚,边缘光滑20例,边缘毛刺状14例;8例病灶内见钙化;32例行增强扫描的病例均显示为中等至明显强化,均匀或不均匀。病理证实20例为不典型类癌,14例为典型类癌。结论支气管肺类癌的CT表现与其病理特征一致,境界清楚、边缘光滑、钙化发生率较高、强化明显等提示本病可能。
- 吴连伟陈妙勤
- 关键词:类癌瘤支气管螺旋计算机
- 先天性食管闭锁1例
- 2008年
- 患者女出生3h,以出生3h伴口吐泡沫来诊,神清,呼吸稍促,无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泡沫始为白色,后渐为咖啡色,伴有血丝。胃管插入困难。
- 杨永贵郭岗吴连伟陈丙丁
- 关键词:先天性食管闭锁肺呼吸音胃管插入
- 探讨颞颌关节功能位片的改良
- 目的:研究颞颌关节功能片的改良.材料及方法:利用美国柯达DR3000数字X线机及PACS工作站,摄影条件为:70Kv,25MAs,焦片距为100cm,使用滤线栅.对我院20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18-60岁...
- 孙政文郭岗吴连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