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青伟

作品数:30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8篇肾病
  • 7篇肾损
  • 7篇肾损伤
  • 7篇生物学
  • 7篇生物学标志
  • 6篇急性肾损
  • 6篇急性肾损伤
  • 6篇标志物
  • 5篇血清
  • 5篇生物学标志物
  • 4篇血管
  • 4篇预后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会诊
  • 3篇蛋白
  • 3篇心脏
  • 3篇糖尿病肾病
  • 3篇住院

机构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0篇吴青伟
  • 28篇倪兆慧
  • 28篇钱家麒
  • 23篇戴慧莉
  • 20篇严玉澄
  • 13篇张敏芳
  • 12篇张伟明
  • 11篇陆任华
  • 9篇车妙琳
  • 7篇牟姗
  • 6篇曹励欧
  • 6篇顾乐怡
  • 6篇王琴
  • 5篇方炜
  • 5篇朱铭力
  • 4篇林爱武
  • 4篇施蓓莉
  • 4篇王俊琳
  • 3篇郦忆
  • 3篇周敏捷

传媒

  • 8篇中华肾脏病杂...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医学会肾...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EXEED^(TM)15UC透析器在线血液透析滤过中白蛋白丢失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REXEEDTM-15UC透析器在在线血液透析滤过(on-line HDF)过程中白蛋白丢失特性。方法建立等容on-line HDF体外循环装置,采用新鲜牛血3~4L,Hct为(31±2)%。使用REXEEDTM-15UC透析器,并以HF-80S高通量透析器为对照;Qb=350mL/min,Qd=800ml/min,按置换液输入模式分为后稀释组(Quf=40ml/min,60ml/min)和前稀释组(Quf=80ml/min,120mL/min)每组重复3次,每次240min。实验开始后0、1、2、4、6、8、10、20、30、40、50、60、120、180、240min,采集透析滤过废液5ml,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蛋白浓度,根据曲线下面积计算每次HDF过程中丢失白蛋白总量。结果REXEED-15UC和HF-80S透析器在4h前稀释和后稀释on-line HDF过程中,白蛋白丢失量均小于1.0g(0.261g~0.963g)。在后稀释模式不同置换液剂量(Qf=40ml/min和60mlS/min)时,白蛋白丢失量分别为:(0.261±0.189)g和(0.496±0.338)g(P>0.05),(0.300±0.030)g和(0.488±0.264)g(P>0.05)。在前稀释模式不同置换液剂量(Qf=80ml/min和120ml/min)时,白蛋白丢失量分别为:(0.788±0.406)g和(0.469±0.325)g(P>0.05),(0.614±0.284)g和(0.963±0.701)g(P>0.05)。各组白蛋白丢失峰值出现在HDF开始时至开始后10min。结论REXEEDTM 15UC在on-line HDF过程中,白蛋白丢失量小,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戴慧莉王咏梅张伟明吴青伟郦忆王杰严玉澄钱家麒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透析器
艾考糊精腹膜透析液改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新生血管化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通过检测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流出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临床超滤量和溶质清除对比,观察艾考糊精腹透液对维持性腹透患者腹腔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至12月在我院肾内科透析的54例持续非卧床腹透(CAPD)患者行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入选的CAPD患者根据夜间使用的腹透液被随机分为7.5%艾考糊精腹透液组(ICO组,27例)和2.5%葡萄糖腹透液组(GLU组,27例)。为期4周。基线期测定4h腹透液和血液中肌酐的比值(D/PCr)反映腹膜功能。基线和4周时分别检测夜间腹透流出液超滤量、肌酐清除率(CCr)、VEGF和IL石水平。为消除超滤和留腹时间可能造成的误差,用腹透流出液VEGF呈现率反映腹腔中新生血管化情况。结果54例患者入选研究。基线期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和4周后ICO组超滤量和腹膜CCr均明显高于GLU组。夜间腹透流出液VEGF水平与留腹4h的D/PCr呈正相关(r=0.68,P〈0.01),与留腹4h的超滤量呈负相关(r=-0.51,P〈0.01)。2组患者基线期VEGF呈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4周后,VEGF呈现率在GLU组有上升趋势,在ICO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AVEGF呈现率(4周VEGF呈现率-基线期VEGF呈现率)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0.2vs-13.4±26.1,P〈0.01)。血IL-6和腹透流出液IL石水平以及腹透流出液细胞数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2.5%葡萄糖腹透液相比,艾考糊精腹透液能显著降低腹透流出液中的VEGF水平从而对改善腹腔局部的新生血管化具有益作用。
戴慧莉林爱武钱家麒方炜倪兆慧曹励欧林星辉吴青伟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变化及早期预测造影剂肾病的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UNA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在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伤发生前后的差异。方法收集15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留取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48—72h尿液和血液。用酶法测血清肌酐(SCr)和尿肌酐(UCr)值;用ELISA法检测UNAG和URBP水平。手术后48~72hSCr上升基础值的25%或绝对值上升44μmol/L以上诊断为造影剂肾病(CIN)13例,选择性别、年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基础资料匹配的27例为对照组。结果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CIN发病率为8.7%(13/150)。CIN组术前UNAG/U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7(1.06,2.64)U/mmol与1.07(0.68,1.88)U/mmol,Z=2.076,P=0.039];术后24hCIN组患者UNAG/UCr值较术前显著上升[2.82(1.88,4.26)U/mmol与1.97(1.06,2.64)U/mmol,Z=2.607,P=0.009];ROC分析显示术前基础UNAG值可用于CIN预测,曲线下面积达0.776(P=0.023);截断值为8.08U/L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71和0.713。基线UNAG高于8.08U/L的比例在CIN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77.1%(10/13)与29.6%(8/27),Z=2.564,P=0.011],与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5.58,95%口为1.24—25.08。结论UNAG检测可用于CIN患病危险度的预测,并且术后24h水平可用于CIN的早期诊断。
王玲倪兆慧何奔刘建平杜勇平宋玮卜军戴惠莉吴青伟
关键词:尿视黄醇结合蛋白造影剂肾病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浓度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关系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关系。方法以75例CRF患者[非透析组(ND)25例,腹透组(PD)28例,血透组(HD)22例1和10例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复合物法测定患者血清OPG水平,分析其与心脏瓣膜钙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组CRF患者血清中OPG水平[ND组(4.77±1.74)μg/L、PD组(5.22±1.57)μg/L、HD组(5.35±1.72)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2.04±0.57)μg/L,P〈0.01]。OPG水平与年龄(r=0.311,P〈0.05)和C反应蛋白水平(r=0.353,P〈0.01)呈正相关。根据有无心脏瓣膜钙化分组后发现,存在瓣膜钙化的CRF患者OPG水平较无瓣膜钙化组显著升高[(6.28±1.66)μg/L比(4.59±1.40)μg/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PG水平是CRF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在CRF患者中,血清OPG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相关。
张敏芳钱家麒徐筱琪戴慧莉吴青伟倪兆慧
关键词:骨保护素瓣膜钙化
血浆活化蛋白C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活化蛋白C(APC)与2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ELISA方法检测4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27位对照组志愿者的血浆APC水平,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衡量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APC水平显著性降低[(10389.0±1801.9)vs(6693.3±1790.5)ng/ml,P<0.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肾病非透析患者的颈动脉IMT与血浆APC水平(r=-0.511,P<0.01)负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PC是平均颈动脉IMT的显著性相关因素(β=-0.492,P<0.01),且24h尿白蛋白排泄率(β=-0.719,P<0.05)、血红蛋白(β=0.522,P<0.05)是血浆APC水平的显著性相关因素。结论:APC的减少可能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并可能在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姚峦娣倪兆慧王琴车霞静曹励欧牟姗张敏芳吴青伟严玉澄戴慧莉钱家麒
关键词:活化蛋白C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
会诊时的生物学标志物水平有助于住院AKI患者预后的预测
目的:探讨生物学标志物在预测住院AKI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发生AKI的住院患者103例。在肾脏科医生会诊诊断AKI即刻收集血、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尿NGAL、尿RBP...
陆任华车妙琳张伟明戴慧莉张敏芳吴青伟倪兆慧钱家麒严玉澄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生物学标志物临床预后
尿白细胞介素-18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尿液白细胞介素-18(IL-18)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Aon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住院的AonC患者(AonC组)、稳定的慢性肾脏疾病(CKD对照组)患者及体检中心无CKD的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各28例,分别收集各组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尿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尿IL-18水平,用比色法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尿IL-18水平在AonC组、CKD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43.10(230.76~721.78)ng/L、205.97(137.06~319.62)ng/L、44.44(12.42~107.19)ng/L。AonC组尿IL-18水平显著高于CKD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onC组尿IL-18水平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665,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尿IL-18在AonC诊断中特异性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86,P<0.01;当以212.4ng/L为截点时,其在诊断AonC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76.8%。3组患者尿液NAG水平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但尿NAG水平与Scr无显著性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7。当检测的截点为10.5U/L时,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1%和58.9%。结论:尿IL-18水平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时明显上升,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诊断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琴牟姗严玉澄顾乐怡戴慧莉朱铭力施蓓莉车妙琳吴青伟倪兆慧
关键词:肾脏疾病白细胞介素-18
血清脂联素在血透患者外周动脉疾病中的作用
周懿君钱家麒倪兆慧张纪蔚张伟明顾乐怡郦忆俞赞喆沈桂娟吴青伟
进展性IgA肾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及来氟米特对其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进展性IgAN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来氟米特(LEF)治疗前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将进展性IgAN患者随机分为来氟米特(LEF)组和激素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治疗前后的血清IL-18水平。结果:共36例患者完成为期12个月的随访,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后可使蛋白尿水平显著降低,肾功能维持稳定。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360.3±25.2)vs(51.2±8.9)ng/L,P<0.01],治疗显效者其水平显著降低。Logistic回归显示治疗前血清IL-18水平是预测进展性IgAN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β=-0.582,P=0.001)。结论:来氟米特可作为进展性IgA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治疗前IL-18可能成为IgAN发病预测、疗效预判的一个无创指标。
施蓓莉倪兆慧周敏捷曹励欧牟姗王琴吴青伟方炜严玉澄林爱武张敏芳蔡宏陆任华朱铭力钱家麒
关键词:IGA肾病来氟米特白细胞介素-18
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成人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在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预测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相的血、尿标本,选取其中14例AKI患者,分别测定尿NGAL和Scr水平;并选择临床资料相匹配的非AKI患者15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尿NGAL和Scr的动态变化,运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评价尿NGAL诊断AKI的精确性。AKI定义为Scr水平较基础值增加≥50%。结果Scr诊断AKI的中位时间为人ICU后24h(10h,48h)。AKI患者术后入ICU即刻的尿NGAL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基础水平并达峰值[20.51(13.42,50.02)μg/L比3.42(1.60,9.92)μg/L,P=0.0061;也显著高于非AKI患者(2.91(0.72,8.61)μg/L,P=0.002]。入ICU即刻尿NGA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95%的可信区间(CI)为0.667—0.980,P=0.003。当以10.95μg/L作为诊断截点时,此刻的尿NGAL在AKI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80.0%。入ICU即刻的尿NGAL与入ICU24h的Scr(r=0.545,P=0.002)及eGFR(r=-0.546,P=0.002)呈正及负相关。结论心脏手术后AKI患者术后入ICU即刻的尿NGAL水平显著升高,对诊断AKI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诊断AKI的时间早于Scr。尿NGAL可作为成人心脏术后AK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车妙琳钱家麒戴慧莉吴青伟倪兆慧薛松严玉澄
关键词:肾疾病肾功能不全心脏手术生物学标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