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芳
- 作品数:19 被引量:164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性别差异视角下职业流动对我国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职业流动对不同性别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存在重要影响。利用CHIPS数据,采用基于RIF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FFL分解法,考察了职业流动对我国不同性别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结果表明,职业流动促进了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高,但其对男性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大于女性,因而扩大了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职业流动对不同性别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的提升效应在高层次劳动力市场中更为明显。FFL分解结果显示,在中低分位数和高分位数上,两性间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和性别歧视分别是造成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随职业流动扩大的主因。提升女性人力资本水平,倡导两性平等的社会文化,是缩小我国农民工就业质量性别差异的重要途径。
- 周春芳周春芳苏群
- 关键词:就业质量性别差异
- 性别视角下我国农民工的自我雇佣与收入效应被引量:1
- 2023年
- 自我雇佣是农民工实现经济和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CLDS2014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步法,在纠正样本选择性偏误的基础上,考察了农民工自我雇佣及其收入效应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女性农民工从事自我雇佣的比例较低,且生存型比例高、经营规模小、经营绩效劣于男性,女性自雇者的收入水平低于男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社会性别分工与家庭角色的不同,致使男女农民工从事自雇活动的动机差异较大,并最终导致自雇者较大的性别收入差距。为此,公共政策应将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范畴,为女性农民工创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以促进我国“以人为本”城镇化目标的实现。
- 周春芳
- 关键词:农民工自我雇佣性别差异
- 新农合补偿方案对农村中老年居民医疗负担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实证分析新农合补偿方案中补偿比例、起付线、封顶线对农村中老年居民不同群体医疗负担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普通门诊报销比例并不能减轻居民的医疗负担,提高普通门诊封顶线只能降低最低负担群体的就医压力且作用有限;慢性病补偿比例的提升对于中老年人减轻负担的作用明显,尤其有利于高分位点人群。对住院患者而言,提高补偿比例是普惠的政策,降低住院起付线只有助于缓解低负担群体的就医压力,与此起到互补作用的是提高住院的封顶线能重点分担高负担人群的就医压力。据此,为强化医疗保险收入分配的功能、减少农村因病致贫的发生,在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方面应当从提高慢性病门诊的补偿比例、住院治疗的补偿比例以及封顶线入手,着重缓解重负人群的就医压力。
- 常雪苏群周春芳
- 关键词:医疗保险分位数回归
- 房价、住房支付能力与刑事犯罪——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3
- 2018年
- 房价上涨过快,不仅导致居民的住房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承受较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还可能致使行为人寻求非正当渠道获取财富,甚至产生报复等极端行为,由此致使刑事案件增多。文章利用1999–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住房价格和住房支付能力的角度对刑事犯罪率不断攀升做出解释,并构建收入差距这一中介变量分析影响途径。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比、教育、福利支出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房价上涨对犯罪率攀升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并且以房价收入比衡量的住房支付能力越差,犯罪率越高。另外,房价上涨会恶化收入分配,导致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使得低收入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增强,间接强化了对犯罪率的刺激作用。因此,控制房价的非理性增长不仅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减少刑事案件的发生,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常雪苏群周春芳
- 关键词:房价房价收入比犯罪率
- 长期护理保险改善了医疗资源利用吗?——来自CHARLS的证据被引量:1
- 2023年
-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失能问题带来的医疗资源利用和医疗负担压力,长期护理保险应运而生。基于2015年和2018年CHARLS数据,实证分析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对失能人员医疗资源利用、医疗负担和健康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将门诊就诊压力从大型医院释放到基层医疗机构,对于改善医疗资源利用有一定成效,但未缓解大型医院住院压力较重问题;减轻了失能较重人员住院费用和自付费用,但未减轻门诊费用;显著改善了失能人员自评健康,但未缓解失能程度。为此,应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报销目录,提高养护部分报销比例;失能水平与待遇内容挂钩,覆盖范围强调轻度和重度失能人员并重。
- 刘晨苏群周春芳
-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老人
- 二元结构下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工资差异研究被引量:15
- 2018年
- 文章利用CHIP2002和CHIP2013数据,采用基于RIF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法,比较了不同时间维度和不同分位数水平上,我国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距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工资差距不断扩大,其中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距全方位扩大,且低分位数上的增速最快,致使2013年其各分位数上的性别工资差距超过城镇职工。其中,低收入城镇职工与中等收入农民工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及其来源具有相似特征。第二,系数效应是造成城镇职工和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因素,两个群体的性别歧视均有所增强。但与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群体的性别歧视较大且增速较快。由于低收入群体中性别歧视的快速增长,城镇劳动力市场中遭受性别歧视最严重的群体由2002年的高收入的城镇女性职工和高收入的女性农民工,转变为2013年中等收入的女性农民工和低收入的城镇女性职工。第三,尽管针对中高收入城镇女性职工的市场前歧视和市场歧视均有所弱化,但低收入的城镇女性人力资本水平及其回报率仍低于同类男性,呈现与女性农民工相似的特点。上述结果意味着,城镇劳动力市场中不同户籍、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应针对不同群体采用差别化的性别干预政策。
- 周春芳周春芳
- 关键词:农民工性别工资差距
- 自雇农民工的经济同化强于受雇农民工吗?——农民工自我雇佣的决定因素与高质量经济同化被引量:3
- 2020年
- 新时代的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工市民化提出了高质量要求,农民工与城镇职工高质量的经济同化是其社会融合和心理融合的物质基础。利用CLDS2014和CLDS2016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较低、迁移时间较长、社会资本较多的农民工自我雇佣的可能性较大;自雇农民工相比受雇农民工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较容易实现与城镇职工(平均水平)的经济同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同时,由于职业间的收入差距大于户籍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工由受雇到自雇的职业转换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从高质量经济同化看:自雇农民工不但初始收入低于自雇城镇职工,且收入增速相对较慢,与自雇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扩大,难以实现高质量经济同化;而受雇农民工的初始收入虽然也低于受雇城镇职工,但收入增速相对较快,与受雇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缩小,具有经济同化的趋势。自雇农民工难以实现高质量经济同化,原因在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社会资本质量不高以及城镇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等导致其大多从事被动的生存型创业。为此,公共政策应通过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和社会资本质量以及完善劳动力市场体制机制等,鼓励农民工积极自主地进行机会型创业,并对自雇农民工和受雇农民工实行差别化的市民化促进政策。
- 周春芳周春芳苏群
- 关键词:自我雇佣农民工
- 迁移时间是否有利于我国农民工职业地位的提升?——基于职业同化的视角被引量:4
- 2019年
- 本文利用CLDS2014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法(IVQR)和经济同化模型,检验农民工职业地位随迁移时间的动态演化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我国农民工职业地位存在较强的异质性,低职业层级农民工的职业提升较难实现;尽管农民工的初始职业地位低于具有相同特征的城镇职工,但差距随迁移时长的增加而缩小,且此效应存在较强的异质性。提高农民工资源禀赋,促进其职业地位的上升性流动,并制订分群体分阶段的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顺利推进的关键。
- 周春芳周春芳苏群
- 社会投资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政策的反思与构建
- 2024年
- “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投资战略已成为发达国家社会政策的新趋向。因城镇化巨大的虹吸效应,农村传统差序格局下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先赋性儿童照料资源日趋消解,农村留守家庭劳动力再生产能力不足,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政策进入公共政策领域。然而,从社会投资的视角来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政策尚缺乏“支持家庭”“多元共治”等理念,“事后补缺型”的制度设计难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的发展性需求,可能会通过降低未来人力资本增加贫困代际传递的风险。要实现“社会救助”向“社会投资”的理念转变,应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发展能力为根本,从导致亲子分离的制度根源入手,利用服务供给、时间补偿等“支持家庭”手段,构建政府、家庭、社会等“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公共资源,以切断先赋性弱势与“留守事件”的链接机制。
- 周春芳
-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 教育质量公平视角下我国农村流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研究
- 2024年
- “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公平的基本诉求。本文利用CEPS基线调查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教育质量公平视角下我国城乡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流动儿童在高质量教育资源获得中呈现“集体劣势”,但优质教育资源获取对其能力发展的促进效应大于城镇儿童,其中,师资力量和诸如校风及优质同辈群体等“软”环境,是造成教育结果不均等的重要原因。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提升我国教育结果均等化的重要路径。
- 周春芳
- 关键词:教育质量教育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