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晏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药代
  • 4篇药代动力学
  • 2篇药物
  • 2篇生物利用度
  • 2篇临床药
  • 2篇耐受性
  • 2篇泛昔洛韦
  • 1篇代谢动力学
  • 1篇学制
  • 1篇血浆
  • 1篇研究生学习
  • 1篇药代动力学研...
  • 1篇药动学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物代谢
  • 1篇药物代谢动力...
  • 1篇药物动力学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机构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7篇周晏
  • 5篇赵香兰
  • 3篇冯霞
  • 3篇王建华
  • 2篇龙启才
  • 2篇黄民
  • 2篇何磊
  • 2篇黄丽慧
  • 1篇蔡葵花
  • 1篇林广云
  • 1篇何洁英
  • 1篇曾桂雄
  • 1篇郑文晖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2篇199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泛昔洛韦胶囊和片剂的药代动力学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9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拉丁方设计 ,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单次口服泛昔洛韦国产胶囊、国产片及进口片剂各250mg。结果 ,口服三种制剂的泛昔洛韦250mg 后 ,喷昔洛韦的体内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喷昔洛韦国产胶囊、国产片及进口片剂的达峰时间 (Tmax)分别为0.47±0.13h ,0.93±0.40h及0.84±0.34h ,峰浓度 (Cmax)分别为2.34±0.47mg·L-1,2.20±0.39mg·L-1 及2.22±0.66mg·L-1,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0 -12h)分别为5.88±0.71mg·h·L-1,6.24±1.28mg·h·L-1 及6.25±1.24mg·h·L-1,AUC0 -∞分别为6.98±0.96mg·h·L -1 ,6.82±1.10mg·h·L -1及7.08±1.08mg·h·L -1。末端消除相半衰期 (T1/2β)分别为3.07±0.43h ,2.93±0.83h及2.97±0.72h。24h尿中喷昔洛韦累积排泄率分别为67.1±14.6 % ,64.6±11.5 %及64.3±10.1 %。经方差分析 ,三制剂间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除Tmax 外 ,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泛昔洛韦国产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5.7±11.7 % ,国产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8±15.2 %。国产胶囊与进口片剂相比 ,AUC0 -12、AUC0 -∞ 均具有生物等效性 (双侧P<0.05) ,国产片与进口片剂相比 ,Cmax 、AUC0 -12、AUC0 -∞均具有生物等效性 (双侧P<0.05)。
冯霞王建华周晏汤琤何磊
关键词:泛昔洛韦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
泛昔洛韦片的剂量耐受性、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观察正常人口服泛昔洛韦片剂的剂量耐受性、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提出安全的临床治疗剂量。方法:4 组( 每组6 人)健康人分别口服0-125g 、0-25g 、0-5g 、0-75g 泛昔洛韦片剂,进行剂量耐受性试验。用HPLC 法测定9 人分别口服国产和进口的泛昔洛韦(fa mciclovir) 片各0-25g 后血和尿的喷昔洛韦(penciclovir) 浓度。结果:口服0-125g ~0-75 g 泛昔洛韦片剂呈现良好的耐受性。口服0-25g 泛昔洛韦国产片除了与进口片有生物等效性外,药- 时曲线呈二房室开放模型,约1h 前达峰,Cm ax 2-20 m g/ L,T1/2α(1-01 ±1-51)h ,T1/2β(2-93 ±0-83)h ,V/F(55-1 ±27-8) L,24h 尿喷昔洛韦累积率为(66-3 ±15-3) % 。结论:国产泛昔洛韦片口服后具有吸收较快、喷昔洛韦在体内分布迅速而广泛、大部分经肾排泄的特点。单剂量口服泛昔洛韦良好的耐受性和药动学特点的事实,推荐口服泛昔洛韦0-125g ~0-75g 、1 日3 次的给药方案用于临床可能是安全的。
龙启才冯霞王建华周晏何磊
关键词:泛昔洛韦药物动力学生物利用度
乳腺癌导致机体乙酰化率升高机制的初步探讨
1994年
本文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样、肝匀浆上清液及酶反应产物中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乙酰化率。观察结果:①移植乳腺癌MA782/5S瘤株后12天,小鼠血中乙酰化率较基础值平均增加了7.93%(n=20)(P<0.001),同时,肝乙酰化率较对照组平均增高20.05%(n=10)(P<0.001);另外单纯测定一批荷瘤小鼠的肝乙酰化率也较对照组平均增高21.64%(n=10)(P<0.001)。②体外实验中,6次测得人乳腺癌BCaP─37细胞内乙酰化酶活性Vm为每分钟0.98±0.036nmol/mg蛋白。以上结果提示荷瘤小鼠乙酰化率升高的原因可能为:①肿瘤组织本身具有乙酰化代谢能力;②小鼠荷瘤时肝脏乙酰化能力也会增强。
周晏赵香兰
关键词:乙酰化酶乳腺癌高效液相色谱
罗红霉素与伊托红霉素的临床药代动力学比较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比较罗红霉素与伊托红霉素的体内过程差异,为临床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10名健康志愿者身上,比较了单次po罗红霉素300mg及伊托红霉素500mg(含红霉素300mg)的体内过程。血药浓度测定采用微生物法,检测菌为藤黄八叠球菌(28001)。结果:罗红霉素平均达峰时间15±09h,平均血药峰浓度为90±05mg/L,12h后血药浓度维持146±051mg/L。伊托红霉素平均达峰时间为39±07h,平均血药峰浓度为21±06mg/L,与服罗红霉素者的比值为1∶42。罗红霉素消除半衰期109±27h,而伊托红霉素半衰期较短,平均为26±02h(4∶1)。结论:口服同剂量下,罗红霉素比伊托红霉素血药峰浓度高42倍,半衰期长4倍,罗红霉素是一种较优良的红霉素衍生物。
赵香兰黄丽慧冯霞周晏
关键词:罗红霉素药代动力学微生物法
七年制学生和研究生学习能力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七年制学生和研究生学习能力的比较研究龙启才,王建华,周晏,黄民,赵香兰培养七年学制学生,是为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而设立的一种学制。就读我校七年制学生,是从医学系高年分流的本科生。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实验操作、考试及科研设计等三方面与同等...
龙启才王建华周晏黄民赵香兰
关键词:研究生学习学制从医临床药理学
血浆中辛伐他汀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采用GC/MS的SIM(选择离子监测)定量模式,以洛伐他汀做内标,经乙酸乙酯萃取后,测定人体血中辛伐他汀的浓度.标准曲线在0.27~54μg/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高中低3个浓度点的日间日内RSD(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2%,回收率可达96%~103%,并应用在10例健康志愿者口服40mg辛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蔡葵花郑文晖周晏林广云赵香兰
关键词:血浆辛伐他汀药物代谢动力学
国产洛美沙星的Ⅰ期临床试验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主要报道国产洛美沙星Ⅰ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1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口服400mg单剂量及200mg/次,每日两次,连服14d多剂量组均耐受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口服单剂量400mg后,用微生物法测定血尿药浓度,所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为3.78±1.08mg/l;T_(max)为1.71±1.08h;AUC为29.16±7.82mg·h^(-1)L^(-1);T_(1/2)为6.68±0.88h;24h内原型药物在尿中排出量为76.6±18.2%,表明该药主要以原型从肾排泄。200mg/次,每天2次给药组的稳态血药浓度约在0.5-2.2mg/l或稍高水平。
赵香兰何洁英黄民周晏黄丽慧曾桂雄
关键词:洛美沙星人体耐受性药代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