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 作品数:19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艺术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建筑摄影的后现代表现
- 2014年
- 建筑摄影的后现代表现是一门颇具研究价值的新课题,要求摄影者在摄影之前创新观念思维与行为实践方式。打破传统的为塑像而照像的时间观念,提出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指导。在摄影之后的摄影、拼贴与拼接,为建筑摄影的后现代表现技法注入新的表现空间,让整个建筑摄影的后现代表现朝着新的思维和行为观念转变,这也是我们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 周莉曾俊华
- 关键词:建筑摄影后现代拼贴
- 周莉、曾俊华/中国画
- 2023年
- 周莉曾俊华
- 水彩画的迹象表达--城乡规划专业水彩画教学探析
- 水彩画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创新与发展引发了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水彩画教学的思考.当前水彩画教学中提出水彩画的"迹象"研究,着力于改进传统的城乡规划专业水彩画教学模式与创新观念之于水彩画的"迹象"研究,以及笔触、笔迹的变化与技...
- 周莉曾俊华
- 关键词:水彩画教学
- 对外汉语教材文化词对比研究 ——以《环球汉语》与《发展汉语》为例
-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学习汉语的外国友人日益增多,对外汉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要。文化词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部分,也越来越受关注。文化词不同于其他词,它包含了丰富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含义丰富,教学难度较大。对外...
- 周莉
-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词教材对比
- 文献传递
- 羌族民间工艺生产性示范基地的构建——以灾后羌族传统村落之汶川县萝卜寨为例被引量:4
- 2018年
- 本文以灾后羌族传统村落汶川县萝卜寨为例探索汶川羌族民间工艺文化的民俗性、工艺特征、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有针对性地对汶川羌族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研究方案:以生产性示范基地的构建来促进其传统工艺的传承、开发利用。从生产性保护实践示范基地的构建,反思非遗生产性保护中从消费、传承人、产品本身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难题。尽管生产性保护仅仅只能保护非遗的部分元素,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通过提升专业水平和民众文化自觉以及市场对于高端艺术品的尊重来实现对民族工艺类非遗核心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 曾俊华侯小锋周莉
- 羌族旅游纪念品视觉设计的困境与创新——评《羌族造物艺术研究》
- 2017年
- 羌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它有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但是熟悉和了解羌族文化的人寥寥无几。其中,羌族的造物也是我国少有的物质文化遗产。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羌族的建筑物能完好保存下来的非常少,因此,
- 周莉曾俊华
- 关键词:羌族文化旅游纪念品艺术研究视觉设计造物
- 新媒体时代下的民间艺术创新设计与前沿分析
- 2022年
- 如今,随着数字化新媒体技术快速传播的当下,民间艺术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民间艺术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不断地丰富民间艺术在当下的应用与延伸。同时也让民间艺术设计、创意思维和视觉呈现方式等得到了广泛的拓展,不在拘泥于传统媒体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媒介的局限,更为设计师带来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如今研究新媒体技术下的民间艺术创新可为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对满足人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构建新时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周莉曾俊华
- 关键词:新媒体民间艺术
- 传统符号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 探索平面设计对传统符号元素的多方面尝试。方法 传统符号元素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一直与各个艺术领域进行着各种艺术化的融合与共促。从平面设计的视角出发,对传统符号元素的现实特点与价值意义进行分析,并总结不同平面设计形式的实践创新,深入挖掘传统符号元素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发展潜力和综合价值,以及两者渗透发展过程中的有效碰撞与融合,从而探索未来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发展关系及路径。结论 随着当前人们审美的变化,对传统符号元素的喜爱与日俱增。经典的传统符号元素与平面设计相结合,是时代与历史的融合创新,是艺术形式之间的和谐共促,能够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
- 曾俊华周莉
- 关键词:发展潜力艺术效果
- 成都非遗文化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发展现状与创新性分析
- 2024年
- 目标探索成都非遗文化旅游文创数字化产品设计的创新思路与发展策略。方法通过分析成都非遗文化资源发展现状,并结合当下文旅融合人们的需求进行论证。提出成都非遗数字化文创设计应以旅客需求为导向,转变设计观念,创设特色产品,形成以文化创意为支撑,深度发掘非遗资源,打造地方特色名片;以产品质量为基础,科学技术为引领,充分利用现代数字网络媒体,打造非遗文创网红产品;同时以营销环境改善为保障来系统化、整体化构建创新体系和方法策略。结论在我国全面推进全域文旅发展与数字化经济的背景下,“文旅融合+数字产品设计”将成为推动成都文旅与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非遗+文旅+科技+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核心力量,加速非遗文化向旅游文创产品转化与创新,是当下较为紧迫的研究主题。
- 周莉曾俊华
- 基于茶马古道文旅发展下的羌族羊皮鼓创新设计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茶马古道文旅融合下的羌族羊皮鼓发展现状,给处于发展滞后的羌族羊皮鼓创新设计提供方法与思路,实现羌族地区特色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性转化。方法根据茶马古道文旅发展下的文化产品需求,分析当下羌族羊皮鼓发展的困境与突破方向,探索羌族羊皮鼓创新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丰富产品类型;加强特色发掘,增强文化创意;加强材料与工艺开发,增强材质与技术创新;加强科技融合,增强数字化产品创新等来实现羌族羊皮鼓的创新设计。结论对处于茶马古道文旅发展下的羌族羊皮鼓传承与创新设计,需根植羌族特色文化,以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多元化的文化创意思维认识和新材料、新技术革新的手段来探索羊皮鼓的产品特征、审美意识、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带动产品的销售,推动羊皮鼓在现代生活中的活态发展,促进羌族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实现。
- 周莉梁葵
- 关键词: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