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春霞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紫色土
  • 3篇植物篱
  • 3篇土壤
  • 3篇紫色土区
  • 3篇径流
  • 3篇径流流失
  • 2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 2篇坡耕地
  • 2篇紫色土坡耕地
  • 2篇耕地
  • 2篇耕作
  • 1篇带间距
  • 1篇新银合欢
  • 1篇养分
  • 1篇银合欢
  • 1篇有机碳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效益
  • 1篇生物量碳

机构

  • 8篇西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唐春霞
  • 7篇何丙辉
  • 3篇马云
  • 3篇谌芸
  • 3篇郭甜
  • 2篇姚军
  • 2篇蒋先军
  • 1篇何建林
  • 1篇张怡

传媒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长江中上游不同坡改梯方式生态效益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在重庆开县芋子沟小流域和渝北区木耳镇后河小流域设置试验小区,根据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坡改梯方式梯地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在产流产沙方面,均表现为休闲地小区>坡耕地小区>20°坡式梯地小区>15°坡式梯地小区>水平梯地小区,这说明坡改梯梯地与坡耕地、休闲地相比,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果。在不同坡改梯方式中水平梯地的保土效果最优,产沙量比15°坡式梯地、20°坡式梯地分别少78.95%、81.25%,而后两者则相差不大。在改善土壤养分方面,水平梯地和坡式梯地相比,总体表现为水平梯地略优于15°坡式梯地,15°坡式梯地优于20°坡式梯地。
邓嘉农唐春霞何丙辉
关键词:坡改梯生态效益长江中上游
新银合欢篱对紫色土坡地土壤有机碳固持的作用被引量:12
2012年
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对保持土壤肥力以及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篱对10°和15°的紫色土农耕地(玉米地)和经济林地(油桃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3a的新银合欢篱的10°和15°农耕地、10°经济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相应的无植物篱的对照地提高41.53%、43.29%、32.15%。经济林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呼吸强度显著大于农耕地处理;10°比15°农耕地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呼吸速率及微生物量碳提高;农耕地比经济林地更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维持。各处理下坡比上坡更利于土壤有机碳蓄积,且土壤呼吸强度提高,但土壤微生物商基本相同。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各不相同:定植新银合欢篱的10°和15°农耕地、10°经济林地土壤有机碳与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碳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全钾呈正相关,与pH负相关;定植新银合欢篱的10°和15°农耕地呼吸强度与有机碳相关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性,10°经济林地呼吸强度与有机碳显著相关;土壤微生物指标变化与有机碳的变化趋势一致,能反映土壤质量变化。阐明定植新银合欢篱利于土壤有机碳固持,且能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质量。
郭甜何丙辉蒋先军马云吴咏向明辉谌芸唐春霞
关键词:植物篱土壤有机碳土壤质量
基于水动力学的紫色土区植物篱控制面源污染的临界带间距确定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分析确定紫色土区植物篱控制面源污染合适的带间距,该研究基于坡面水流动力学,利用四川省遂宁市水土保持试验站多年观测资料,分析了紫色土区新银合欢植物篱带间距对10°、15°农耕地面源污染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紫色土区在天然降雨条件下,为保证植物篱带间距能有效地控制篱带间的土壤流失,坡面发生细沟侵蚀时的径流流速应不大于颗粒粒径<0.02mm土粒的起动流速。通过对坡面细沟发育过程推导表明,紫色土区坡度为10°、15°的坡面布设植物篱时带间距最大分别应为13.73、9.00m。当坡面开始产生细沟侵蚀时的径流流速与颗粒粒径<0.02mm土粒的起动流速刚好处于临界状态时,10°、15°坡面产生细沟侵蚀的最小径流流速分别为0.183、0.190m/s。坡面表土养分流失主要是通过土壤颗粒流失的,植物篱控制坡面土壤颗粒的流失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马云何丙辉何建林吴咏向明辉谌芸唐春霞郭甜
关键词:水动力学水土保持植物篱带间距
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下氮随径流流失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径流小区定点监测,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氮随径流流失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产流量与降雨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同等施肥水平下(583.20kg/hm2),常规处理(农家肥+化肥)中,总氮、硝态氮及氨态氮的浓度变化不显著,各处理氮流失系数分别为:常规处理1.82%,优化处理2.66%,横坡垄作0.51%,横坡垄作中总氮、硝态氮及氨态氮流失量较优化处理相应减少了60.4%,73.2%,53.9%,较常规处理总氮、硝态氮相应减少28.8%,10.4%,氨态氮增加2.4%。在同等种植模式下(顺坡),增量处理(施肥量增加50%),氮流失系数为2.46%,总氮、硝态氮及氨态氮流失量较优化处理相应增加23.3%,11.1%,69.1%。在外界因素如"前期降水较少、施肥后短期内出现较大强度降雨等"强力干扰下,各形态氮素流失量显著增加,且有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姚军唐春霞何丙辉
关键词:紫色土施肥水平流失量
“大横坡+小顺坡”耕作技术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本文以“大横坡+小顺坡”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了重庆忠县新政村水土保持试验站、四川省遂宁市解家湾水土保持试验站内径流小区为研究单元,通过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观测和分析,探讨了坡长、坡度对“大横坡+小顺坡”耕作模式土壤...
唐春霞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土壤颗粒土壤养分坡位
文献传递
紫色土坡耕地磷素径流流失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以径流小区定位监测为基础,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在不同处理下坡耕地磷养分流失现状,研究磷养分流失与施肥量的关系,不同耕作方式对磷流失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磷素流失与降雨量、径流量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即同一时期内,降雨越多,产流越多,养分流失就越多;②不同的施肥水平下,总磷流失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增量处理是优化处理时1.53倍.而可溶性磷的迁移与施肥条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③不同的耕作方式下,顺坡耕作的总磷流失率为横坡垄作的5.34倍;④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总磷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强度其大小顺序各个处理表现为:抽雄开花期,拔节期,成熟期.
唐春霞姚军何丙辉
关键词:磷流失径流紫色土区
“大横坡+小顺坡”耕作模式对氮及径流流失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以重庆市忠县水土保持试验站为研究平台,对小区尺度下"大横坡+小顺坡"耕作模式对氮及径流流失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全顺坡模式比较,6m顺坡+2m横坡模式,5m顺坡+3m横坡模式和4m顺坡+4m横坡模式径流量分别减少了41.74%,45.84%和59.63%;在总氮流失上,在降雨历时为6.62~16.32h,3种"大横坡+小顺坡"耕作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当降雨历时小于5.12h时,4m顺坡+4m横坡模式与其他3种模式差异性显著,以4m顺坡+4m横坡模式保持总氮效果最好,其中当降雨历时为2.51h和3.22h时,4种耕作模式之间彼此均存在显著差异;径流中氮的流失以可溶性氮为主,可溶性氮占总氮的比例受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的共同制约;"大横坡+小顺坡"耕作模式总氮以及可溶性氮单位面积流失总量显著小于全顺坡耕作模式.
张怡何丙辉唐春霞
关键词:耕作模式径流流失
紫色土区植物篱对坡面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植物营养的转化起着积极的作用,是土壤肥力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土壤微生物量测定,研究新银合欢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地农耕地、经济林地2种土地利用方式及10°,15°坡度下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银合欢植物篱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植物篱对经济林地小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作用总体上大于对农耕地小区的,同时对10°农耕地的影响作用总体上大于对15°农耕地的;下坡的三大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平均含量明显比上坡的多,下坡距离植物篱带最近采样点处三大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明显比其他采样点的多。表明定植新银合欢植物篱有利于减少土壤肥力衰退,有利于土壤碳、氮素固持。
郭甜何丙辉蒋先军马云吴咏向明辉谌芸唐春霞
关键词:植物篱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