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磊

作品数:35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8篇历史地理
  • 5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学术
  • 4篇中国学
  • 4篇社会
  • 4篇国学
  • 3篇人文
  • 3篇人文社会
  • 3篇汉学
  • 2篇学科
  • 2篇学科化
  • 2篇学术研究
  • 2篇知识
  • 2篇智库
  • 2篇人文社会科学
  • 2篇软实力
  • 2篇社会科学
  • 2篇数字化
  • 2篇外交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软实力
  • 2篇文明

机构

  • 2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谢菲尔德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首尔大学

作者

  • 23篇唐磊
  • 1篇孟涛
  • 1篇王毅

传媒

  • 5篇社会科学论坛
  • 2篇人民论坛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2篇国际汉学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对外传播
  • 1篇中国纪检监察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旗帜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略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道与术
2017年
中国在发展软实力的路径选择上以文化为先导,提倡与西方软实力话语有所区别的"文化软实力"概念,这是基于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推崇"人文化成"的价值观。中国最根本的软实力来源于自力更生与追求和平的发展模式。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操作层面,需要重视更新公共外交的方式方法,知己知彼,善用巧力。软实力提升非朝夕之功,需要有耐心和定力,有时还要在国家核心利益与一时形象得失之间做出取舍。
唐磊
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软实力国家形象公共外交
海外中国学研究学科化三问被引量:2
2023年
海外中国学研究是中国内地学术界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学术领域,也被称为国外中国学研究、国际中国学研究。①以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的国外中国学研究室为起点,四十多年来,经过本领域和多学科学者的持续耕耘,该领域建制化的研究队伍与研究机构等学科平台已初具规模,也有了较为明确的研究对象。
唐磊
关键词:学科化学科平台海外中国学建制化学术领域
从皇权与士族的竞合看西晋监察制度及其实践
2021年
西晋是历史上短祚的朝代,其中后期迭经“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只维持了50余年便告终结。当时的史学家干宝总结西晋速朽的教训,主要是“树立失权”和“托付非才”,即君主权力难以树立和不能任用贤良的官员。
唐磊
关键词:八王之乱士族监察制度西晋
对古籍数字化建设及其学术应用的若干思考
本文根据学界古籍数字化建设的现状,提出若干理论问题和现实思考。在建设方面,首先,现有古籍数字资源亟需进行普查与整合,整合的方式包括基于元数据的格式统一和成立业界联盟以总体规划建设;其次,需要有熟悉知识增长规律、学科发展理...
唐磊
关键词:古籍数字化学术研究信息能力
汉晋文体变迁及其机制考察
唐磊
关键词:古典文学文体
西方崛起的东方根源及“重回”亚洲被引量:1
2016年
国际关系及其相关学科中存在着一种欧洲中心式的老调:无论是在过去还是今时的世界历史中,亚洲的地位低于欧洲与西方。也即是说,西方通常被认为是500年来国际体系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东方则被贬斥为西方活动的被动接受者——无论这些活动是在慷慨赠与还是剥削利用的模式下进行。本文将指出全球化进程的启动先于西方世界的崛起,且这一进程由东方世界所引领(中国为领头羊),并使西方世界得以实现向现代性的突破性发展。此外,尽管许多西方学者把中国的崛起归始于1978年,本文却认为这一发端应该往前推约1000年,即北宋肇兴的公元960年,直到1830年中国失去中心地位。故而与其说今日中国"崛起",毋宁说中国"重回"全球经济的中心。
约翰.霍布森唐磊韩侃瑶
关键词:欧洲中心主义东方化
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国国际形象构建的理论与策略被引量:7
2021年
作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中国需要构建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此,应立足“文化间性”,把握跨文化交流的规律,设计好国家形象跨国建构的指导原则与操作方案。要对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非预期性”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超越以自我中心的思维,不断加强对“他者”的理解,改变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单一化倾向,构建好中国国际形象,向外部世界呈现一个立体真实、多元活力的中国。
唐磊
关键词:文化间性
全球视域中的当代中国之学
2024年
外国研究中国的学术在不同区域发展出不同传统,由此形成四大学术谱系,即欧洲中国学、北美中国学、俄罗斯中国学和日本中国学。在四大学术谱系涵盖的地理区域外,大体相当于“全球南方”,那里中国研究的传统相对薄弱。当下中国学知识生产图景呈现出若干重要特征:一是与“全球南方”中国热和中国研究热普遍升温的景象相对,近年来西方的中国研究有转冷的迹象;二是汉学范式与区域研究范式之间的紧张关系,区域研究范式与社会科学范式之间的纷争;三是在国际学界,社会科学对中国研究成果的关注与吸收依然欠缺。
唐磊
关键词:中国学汉学文化交流
社会成长是最宝贵的制度环境被引量:2
2009年
近年来,学术评价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遗憾的是,这些名目繁多的激励举措,非但没有促进学术发展,反而使学术泡沫激增、学术腐败加剧,甚至出现了为腐败辩护、为腐败叫好的学人。这一严重局面引起学界以至全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与忧虑。2009年2月21日,多年参与学术批评敢于讲真话的学者王宁、黄安年、陈平原、杨玉圣、许章润等二十余人,为推动建设良好的学术环境,促进学术进步与创新,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召开了"改进学术评价机制专题研讨会"。与会学者就目前学术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以下为部分学者的发言。
唐磊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学术评价管理研究
史家、知识人与中国情怀——北大版“余英时作品系列”读后
2013年
阅读余英时,始于十余年前研究生求学阶段。那时,颇醉心于其“内在理路”的思想史研究方法,同时心折于其“旧学邃密,新学深沉”的史学功底。后来陆续读过先生一些学术专著,都具有论据坚实、视野宏通的特点。从这些阅读中,余先生作为一流史家之形象早已在我心中确立。
唐磊
关键词:史家知识人情怀思想史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