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国冻
- 作品数:32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108例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108例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脑脊液鼻漏患者108例,其中外伤性68例、自发性40例,男性61例,女性47例,年龄2~58岁,平均年龄36岁。结果:一次性修补成功101例,2例患者再次鼻内镜修补成功,失访2例,死亡1例,随访3个月~6年无复发。脑脊液鼻漏患者漏口位置主要位于筛顶和筛板(78/108),其次位于蝶窦(18/108),额窦后壁12例。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组中,术后发生脑膜炎5例,感染率为7.2%,1例患者死亡;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组中术后脑膜炎1例,感染率为2.5%;漏口位于筛顶和筛板术后感染率为1.2%;漏口位于蝶窦术后感染率为5.5%;漏口位于额窦后壁术后4例出现颅内感染,感染率为33.3%(P〈0.05)。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有效方法,颅内感染是其严重并发症,漏口位于额窦后壁的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漏口大小和位置是术后发生脑膜炎的危险因素。
- 叶惠平喻国冻龚正鹏赵厚育
- 关键词:脑脊液鼻漏内镜术并发症
- 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霉菌性上颌窦炎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3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B组57例,采用鼻内镜下经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评定疗效,A组治愈35例,复发8例,治愈率为81.4%,B组治愈55例,复发2例,治愈率为96.5%,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式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手段,疗效确切,较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
- 罗香梅赵云峰李大红喻国冻张田
- 关键词:上颌窦炎下鼻道开窗
- 白三平~治疗变应性鼻炎(AR)新进展
- <正>~~
- 喻国冻
- 文献传递
- 带血管蒂游离空肠修复下咽癌颈段食管癌术后食管缺损的动物实验
- 目的 自从1959年S e i d enb e r[10]等首次应用血管吻合技术吻合游离空肠修复颈段食管缺损获得成功以来,以其修复下咽颈段食管手术成功率高,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安全可靠,能较好地恢复患吞咽功能术后并发症少的...
- 喻国冻
- 70°鼻内镜在新生儿先天性会厌囊肿的诊断被引量:2
- 2016年
- 新生儿先天性会厌囊肿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疾病,1881年由Abercrombic命名,1970年De Sant比较详细的描述本病的病理、病因及治疗,此后国内渐有报道[1~4]。本病多见于新生儿期,容易误诊,若不及时诊治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儿窒息死亡。1.1临床资料。20 05年10月~2015年10月确诊手术的新生儿先天性会厌囊肿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2 h^27 d,平均发病年龄7 d。
- 曾宸喻国冻焦传家
- 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3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8月53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3年,无一例并发症,...
- 罗香梅喻国冻赵云峰李大红张田
- 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手术治疗
- 文献传递
- 上颌动脉畸形致难治性鼻出血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1病例分析患者男,32岁,2017年11月22日因“反复右鼻出血10余天”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10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鼻出血,量多,无头痛、头晕,无咯血、呕血,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无心慌、气促,无畏寒、发热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鼻内镜检查、前鼻孔填塞、输液等处理,右鼻仍间断性出血。多次在鼻内镜下行右鼻腔填塞,后右鼻仍有反复出血,故当地医院建议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抵达我院时鼻腔呈活动性出血,为少量鲜血,由咽后壁流出,无咯血、呕血,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无头晕、意识障碍,无胸闷、气促等不适。
- 王佳叶惠平鲍清明喻国冻
- 关键词:难治性鼻出血活动性出血
-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性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 喻国冻
- 程序性死亡配体-1与白细胞介素-10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6年
-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与喉鳞癌的肿瘤部位、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观察组)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PD-L1及IL-10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PD-L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56.67%)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33%);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NM分期)、T分期、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分区、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2)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63.33%)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0.00%);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10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T分期、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病理分级、肿瘤分区、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3)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L1、IL-10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2,P<0.05)。结论 (1)PD-L1与IL-10的高表达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相关,两者参与了肿瘤的发展及转移;(2)免疫卡控点的调控和抑制性细胞因子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PD-L1与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协同参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免疫逃逸;(3)联合检测PD-L1与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喉鳞癌的临床评估有一定价值;为喉鳞癌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 叶惠平梁文卿李芊芊张安琪吴哲丹喻国冻
- 关键词:程序性死亡配体-1白细胞介素-10喉鳞状细胞癌
-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10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鼻中隔偏曲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根本措施。鼻中隔成形术的目的主要是在尽量保留更多的骨和软骨的同时,解决鼻中隔偏曲的问题。随着鼻内镜外科发展,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具有微创、视野广、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自2008-2010年,
- 钟木生喻国冻
- 关键词: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偏曲疗效观察鼻内镜下鼻内镜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