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拥军

作品数:184 被引量:69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8篇细胞
  • 74篇病毒
  • 45篇感染者
  • 41篇免疫缺陷
  • 41篇HIV
  • 41篇HIV感染
  • 39篇缺陷病
  • 39篇免疫缺陷病
  • 39篇免疫缺陷病毒
  • 38篇艾滋病
  • 32篇淋巴
  • 32篇疾病进展
  • 31篇淋巴细胞
  • 31篇HIV/AI...
  • 30篇人类免疫
  • 30篇人类免疫缺陷
  • 30篇人类免疫缺陷...
  • 27篇HIV/AI...
  • 27篇HIV感染者
  • 23篇HIV-1

机构

  • 170篇中国医科大学...
  • 14篇中国医科大学
  • 9篇中国疾病预防...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河南省疾病预...
  • 3篇吉林市疾病预...
  • 3篇沈阳医学院奉...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佳木斯市疾病...
  • 2篇沈阳市妇婴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市预防医...

作者

  • 184篇姜拥军
  • 127篇尚红
  • 113篇张子宁
  • 93篇王亚男
  • 78篇韩晓旭
  • 67篇刘静
  • 45篇耿文清
  • 40篇张旻
  • 39篇徐俊杰
  • 36篇代娣
  • 31篇刁莹莹
  • 29篇丁海波
  • 22篇傅雅静
  • 21篇楚振兴
  • 17篇胡清海
  • 13篇范霞
  • 12篇周立平
  • 10篇康辉
  • 9篇施万英
  • 9篇崔华露

传媒

  • 3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0篇中国免疫学杂...
  • 17篇免疫学杂志
  • 17篇中国艾滋病性...
  • 15篇中国医科大学...
  • 12篇中华检验医学...
  • 11篇中国公共卫生
  • 8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性病艾滋...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11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11篇2008
  • 13篇2007
  • 14篇2006
  • 14篇2005
  • 8篇2004
1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HIV/TB双重感染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比较分析我国广西地区单纯结核(TB)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HIV/TB双重感染者(双感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0年9月间纳入广西地区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HAART)治疗HIV/TB双感者15例、接受HAART治疗HIV/TB双感者5例、未治疗单纯HIV感染者13例、HAART治疗单纯HIV感染者4例、单纯TB患者10例及健康对照17例。使用Bio Plex悬浮芯片系统检测血清IL.2、IL.4、IL.6、IL.8、IL.10、IFN.γ、TNF.α、GM.CSF等8种细胞因子。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单纯HIV感染者IL.8水平显著降低,单纯TB患者IL.10及TNF.α水平升高,HIV/TB双感者IL.10及TNF.α升高更加显著,结核痰涂片镜检阴性及阳性双感者间未见显著性差异。HIV/TB双感者与单纯HIV感染者相比,前炎性因子IL.6、IL.8、IFN.γ、TNF.α等显著升高。与未治疗者相比,接受治疗的HIV/TB双感者血清TNF.α水平出现下降趋势。结论TB与HIV单独及相互作用使单纯TB患者、HIV感染者及V/TB双感者体内细胞因子失衡,加速了疾病进展。
傅雅静张子宁刘飞鹰成诗明周林赖钰基唐甜徐俊杰韩晓旭姜拥军尚红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因子
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gag、env、rev mRNA检测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动态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 (HIV 1)基因gag、env、revmRNA水平。方法 将插入有HIV 1竞争模板的pSPI质粒DNA转化入感受态菌STBL 2 ,进行扩增。以T7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出HIV 1mRNA竞争模板。用 3对引物对HIV 1RNA标本进行定量竞争聚合酶链反应 (QC RT PCR) ,检测HIV 1gag、env、revmRNA水平。结果 HIV 1ⅢB感染的标本中 ,HIV 1gag、env和revmRNA的水平分别为 36 0 0 0拷贝 / μl,980 0拷贝 / μl和 910 0拷贝 / μl。此方法可动态定量检测HIV 1gag、env、revmRNA水平。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 ,费用低廉 ,适用于实验室HIV致病机理、药物筛选和病毒复制状况的研究。
姜拥军尚红康辉Gregory F.Burton王亚男
关键词:病毒基因信使核糖核酸
实时定量PCR检测KIR转录水平的方法构建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构建可定量检测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转录水平的方法。方法筛选KIR3DS1和KIR3DL1保守区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和熔解曲线法对引物特异性进行检验,建立可定量的标准内参,应用SYBR Green 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KIR3DS1和KIR3DL1的mRNA含量。结果通过电泳和实时定量PCR的熔解曲线明确了KIR3DS1和KIR3DL1引物,其特异性好,无杂带。应用TA克隆建立的KIR定量标准品线性关系好,可检测待测物的范围大。应用临床标本可检测出两组标本有显著差异,符合临床预期。结论本文建立的KIR mRNA定量检测方法,可以定量检测活化和抑制性KIR,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疾病进展的机制以及预测疾病的临床转归。
陈鸥陈会会姜拥军尚红
关键词:KIR基因KIR3DL1实时定量PCR
中国HCV/HIV合并感染者或HIV单一感染者T淋巴细胞表面CD25和CXCR3表达的研究(英文)
2006年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CD25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丙肝病毒(HCV)单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单一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计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百分含量和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XCR3的表达水平。结果CD4+T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在HCV感染组轻度升高,而在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2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01),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01);HC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中国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5和CXCR3分子表达水平和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受到HIV感染的影响。
康辉王亚男范霞姜拥军刁莹莹尚红
关键词:HCVHIVCD4^+CD25^+T淋巴细胞CXCR3
HIV感染检测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姜拥军
HIV/AIDS患者CD4^+ CD25^+ Foxp^(3+) CD45RO^+记忆性调节性T细胞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对辽宁、吉林和河南等地HIV/AIDS患者记忆性调节性CD4+CD25+Foxp3+CD45RO+T细胞水平及与疾病进展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记忆性调节性T细胞在HIV感染疾病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74名HIV感染者(缓慢进展组、无症状HIV感染组、艾滋病组、抗病毒治疗组)及15例健康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Foxp3+CD45RO+记忆性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D4+T细胞数量、病毒载量、淋巴细胞活化及凋亡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IV感染缓慢进展组及抗病毒治疗组CD4+CD25+Foxp3+CD45RO+调节性T细胞水平[(2.19±1.07)%,(2.66±1.78)%]明显低于无症状HIV感染组(4.05±2.30)%,艾滋病组(5.85±2.46)%,P<0.05,无症状HIV感染组(4.05±2.30)%及健康对照(3.18±1.17)%明显低于艾滋病组(5.85±2.46)%,P<0.05。未治疗HIV/AIDS患者CD4+CD25+Foxp3+CD45RO+记忆性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与CD4+T细胞显著负相关(r=-0.690,P<0.001),与病毒载量明显正相关(r=0.401,P=0.002),与CD4+HLA-DR+、CD8+HLA-DR+、CD8+CD38+细胞显著正相关(P<0.05),与CD4+CD95+、CD8+CD95+T细胞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HIV感染者CD4+CD25+Foxp3+CD45RO+记忆性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与疾病进展及免疫损伤显著相关,是影响艾滋病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张子宁刘静张旻姜拥军王亚男尚红
关键词:HIV-1活化
HIV/AIDS患者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的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了解中国HIV AIDS患者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CTL)功能。方法 将覆盖HIV 1P15、P17和P2 4Gag全长的 94个重叠多肽作为抗原 ,用IFN γELISPOT方法检测HIV AIDS患者HIV 1特异性CTL功能。结果 HIV 1抗原多肽P17 15、P17 16、P2 4 7、P17 8,P2 4 2 8最易被HIV AIDS患者特异性CTL识别。HIV感染者识别HIV 1多肽的数量和强度均高于AIDS患者。结论 我国HIV AIDS患者体内存在识别不同HIV 1Gag多肽的特异性CTL ,且HIV特异性CTL功能与疾病进展相关。
尚红韩晓旭王亚男周立平张子宁姜拥军张民于旭Bruce Walker
关键词:HIV/AIDS患者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艾滋病
蛋白质结构限制性对HIV-1耐药相关基因分子进化规律的影响研究
2016年
目的:通过对65名HIV治疗队列中发生耐药的感染者进行较系统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阐明我国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IV RT蛋白耐药进化的结构限制性以及HIV耐药的发生规律。方法从2003年开始,每半年1次,连续4年对队列感染者进行随访采集静脉血样,提取病毒RNA后对RT基因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将所获得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耐药位点变异和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果 RT酶中大部分的氨基酸位点都是保守的,而序列的变异仅发生在12.44%的位点之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NRTI)高水平耐药位点多位于RT蛋白的内部,而中等水平耐药位点多位于蛋白质的表面。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RTI)高水平耐药位点均位于RT蛋白的表面,而低水平耐药位点均位于RT蛋白的内部。结论 NNRTI和NRTI类耐药突变位点在RT蛋白中截然相反的分布特征,可以为针对RT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和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琪韩晓旭赵彬张旻沈书旭王亚男姜拥军耿文清尚红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适宜性
HIV感染者调节性T细胞表面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对HIV感染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上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探讨其在HIV感染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4例感染在一年之内的HIV早期感染者(Early HIV infected patients,EHI组)、14例感染超过一年的HIV慢性感染者(CD4+T计数>200 cells/μl,HIV组)、6例AIDS患者(CD4+T计数<200 cells/μl,AIDS组)和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期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Treg细胞BTL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进展及免疫活化的相关性。结果:随着HIV疾病进展,EHI组、HIV组及AIDS组Treg细胞BTLA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其中HIV组与AIDS组Treg细胞BTL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EHI组(P<0.05及P<0.01),AIDS组Treg细胞BTL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P<0.05);Treg细胞BTLA表达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01),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P<0.01);Treg细胞BTLA表达水平与活化CD4^+CD38^+T淋巴细胞及CD4^+HLA-DR^+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P<0.001,P<0.001)。结论:HIV感染者Treg细胞BTLA表达升高,与疾病进展显著相关,提示其可能通过加强Treg细胞的抑制功能加速疾病进展,并为未来HIV感染的干预提供信息。
栗瑶胡斯文姜拥军傅雅静陈亚利吴宪张乐乐殷林波张子宁
关键词:TREGBTLA疾病进展免疫活化
中国HIV-1病毒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从HIV AIDS患者应用微量全血法分离中国HIV 1毒株 ,研究HIV 1的生物学特性与HIV AIDS疾病进展相关性。方法 建立微量全血法 ,从HIV AIDS全血标本中分离 17株HIV 1病毒分离株 ;检测这 17株病毒分离株嗜性和复制动力。结果 从 2 6例HIV AIDS病例中分离出HIV 1病毒 ,分离率为 6 5 .4 % (17 2 6 ) ,其中 17例HIV 1感染者的病毒分离率为 5 2 .9% (9 17) ,均为巨噬细胞嗜性 (M嗜性 ,NSI) ;9例AIDS患者的HIV 1病毒分离率为 88.9% (8 9) ,其中 7株为T细胞嗜性 (T嗜性 ,SI) ,1株为巨噬细胞嗜性。通过检测P2 4抗原确定 17株HIV 1病毒分离株的复制动力。在分离到的 17株HIV 1中 ,SI型病毒分离株与AIDS组显著相关 (P <0 .0 5 ) ;AIDS期的病毒分离株的复制动力明显高于HIV感染期 (P <0 .0 5 )。结论 微量全血法可用于病毒分离。 17株分离株的HIV 1复制动力与CD4 + T淋巴细胞计数呈线性负相关 ,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
孙峥嵘尚红刘静张子宁叶晓卉周立平王亚男姜拥军
关键词:HIV-1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细胞嗜性艾滋病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