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娄晓凯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小说
  • 2篇代文
  • 2篇学史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散文
  • 2篇文学观
  • 2篇文学史
  • 2篇现代文
  • 2篇现代文学
  • 2篇现代文学史
  • 2篇留日
  • 2篇留日学生
  • 1篇当代散文
  • 1篇新人
  • 1篇艺术
  • 1篇艺术世界
  • 1篇译入语
  • 1篇异域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3篇河南大学

作者

  • 12篇娄晓凯

传媒

  • 2篇作家
  • 1篇解放军艺术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文艺争鸣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情背后的落寞——重读汪曾祺的小说被引量:1
2008年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创作品格的作家,自80年代以来,关于汪曾祺及其小说的研究一直经久不衰。本文在重读汪曾祺作品、全面考察近年来汪曾祺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他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自然、真诚、诗意等独特魅力所在,并试图探寻在文本表层的温馨与浪漫之下所潜藏的汪曾祺的规避心态和理想主义情结。
娄晓凯
关键词:理想主义
无地彷徨——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
2008年
作为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在《高兴》中一如既往地表达了他对乡土中国、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不仅塑造了刘高兴这一典型的"新一代农民工"形象,而且反映了长期以来他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寻但最终幻灭的无奈和困惑。
娄晓凯
关键词:《高兴》乡土关怀彷徨
诗意的真诚——看王剑冰散文的美学特征
2005年
娄晓凯
关键词:美学特征散文家真诚诗意当代散文艺术世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研究(1900-1930)
20世纪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留学高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乎一大半的作家都曾在这一时期出国深造,或者留学欧美或者留学日本,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与中国传统不同的西方现代科学文化教育。学成归国以后他们又大都以满腔的热情投...
娄晓凯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观留日学生
论创造社小说中抒情主人公的发展变化
创造社曾经在“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异军突起”,以与众不同的创新姿态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浪漫抒情一派。长期以来关于创造社的浪漫抒情小说和小说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对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论述,但大都倾...
娄晓凯
关键词:创造社主人公形象抒情小说
文献传递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研究(1900-1930)
20世纪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留学高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乎一大半的作家都曾在这一时期出国深造,或者留学欧美或者留学日本,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与中国传统不同的西方现代科学文化教育。学成归国以后他们又大都以满腔的热情投...
娄晓凯
关键词:留日学生文学观
文献传递
漂泊与回归 反思与追问——论王剑冰的散文世界
2005年
漂泊与回归、反思与追问是贯穿王剑冰散文创作始终的诗意存在和审美姿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分析王剑冰的散文作品,深入探究他深深的故土之恋,对历史的反思和追问,对自然山水的倾心热爱,以及蕴涵于其中的真挚情感。
娄晓凯
关键词:故土情结真挚情感
留日知识分子与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观的勃兴
2021年
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与成仿吾等都曾在家国积贫积弱之时负笈东瀛,学习东西洋的现代文明成果。在中西文明的冲突、对话与交汇中,他们大都自觉且有意识地强调文学批判与改造社会的工具作用,注重文学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宣教功能,并以此形塑文学之于时代的使命及其发展路径。这种颇具群体性特质的创作倾向与文化立场,一方面蕴含在中国本土文化与诗学系统中源远流长的“文以载道”传统与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中,另一方面亦深受经由欧美传至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以及文艺思潮的渗透和影响。在他们的文学书写中,文学超越纯粹的审美,被提升为指涉国族意识形态且推动社会转型的宣教工具,担当起更为沉重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这也铸就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书写策略与政治美学立场。
娄晓凯
关键词:经世致用
论老舍小说的本土立场及其翻译的异域化倾向被引量:2
2015年
老舍极具东方风情与鲜明民族特色的叙事性书写,不仅在中国文坛独具一格,而且引起了西方译者的广泛关注和译介推广。但以伊文·金为代表的西方译者基于其本土的语言文化立场,对老舍的小说作品进行了一系列具有明显译入语文化烙印的译介与重构,并使其在跨语际的传播与旅行中满足了西方目标读者后殖民视域下的审美想象,及其对东方异质文化的阅读期待,而老舍作品中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识和深层的文化批判精神却几乎完全被忽视、被边缘化。
娄晓凯
关键词:老舍本土立场
“至情至性”与“情”本体论——中西比较视野中的文学观念选择被引量:1
2014年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林语堂、闻一多、李金发、朱光潜、梁宗岱、宗白华都曾留学欧美,在中西文化的双向透视与观照之间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并不同程度地接受与吸收当时各种先进文学理论思潮。但在他们的文学观念中,中国古典诗学批评倡导的"情"及其本土性与民族性被重新赋予了崭新的现代性与世界性内涵。"情"作为一个变异性呈现的范式,构筑了更具张力的深层表现空间,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三个维度上形成了独特的"情"本体论文学观。
娄晓凯
关键词:本土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