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冬苗

作品数:18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华人形象
  • 4篇英语
  • 4篇他者
  • 3篇东方主义
  • 3篇华裔
  • 2篇汤亭亭作品
  • 2篇小说
  • 2篇写作
  • 2篇丽莎
  • 2篇历史小说
  • 2篇后现代
  • 2篇华裔文学
  • 2篇教学
  • 1篇大学英语
  • 1篇新历
  • 1篇新历史小说
  • 1篇新历史主义
  • 1篇性学
  • 1篇研究性
  • 1篇研究性学习

机构

  • 10篇华北水利水电...
  • 4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黄河水利职业...

作者

  • 15篇孙冬苗
  • 1篇李奇志

传媒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郑州航空工业...
  • 2篇中共郑州市委...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电影评介
  • 1篇芒种
  • 1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黄河水利职业...
  • 1篇科技信息
  • 1篇郑州师范教育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商务英语信函的语篇特征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商务英语信函作为一种独立的语篇,有其特有的语篇特征。本文着重从词汇、短语、句法、篇章等方面对商务英语信函的语篇特征进行分析说明,从而达到逻辑合理、意义连贯的写作目的,旨在探讨语篇语言学理论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孙冬苗
关键词:语篇商务英语信函写作
从东方主义视角解读汤亭亭作品中的华人形象
2012年
美国东方主义话语中的华人是作为沉默的"他者"而存在。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当代美国华裔文学把化解东方主义者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东方式想象和幻想作为其写作的主要构成。著名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作品中用讲述来对抗沉默,用事实来反击偏见,批判了美国东方主义话语中的华人"他者"形象,重新认定了华裔美国人身份。
孙冬苗
关键词:东方主义华人形象他者
谁是美国人?——从霍尔的文化双轴性看《典型的美国佬》中的华人形象被引量:1
2008年
英国著名的文化研究者斯图亚特·霍尔认为文化属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代、地域、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应用两种不同方式来思考文化属性,即文化双轴性。在华裔作家任碧莲的代表作《典型的美国佬》中,主人公拉尔夫一家人就呈现了文化属性的双轴性。小说中的主人公,代表了新的华人形象,不再以他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作为主体进入了美国主流文化。
孙冬苗
关键词:华人形象《典型的美国佬》文化属性
析《触礁的爱情》的后现代艺术风格
2012年
二战后,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经济的繁荣、物质的极大丰富却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生活: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尚未愈合,人们又笼罩在冷战、军备竞赛和核战争的阴影下;
孙冬苗
关键词:艺术风格爱情美国华裔文学华裔美国人触礁后现代社会
诗性历史的人性观照——评邝丽莎的新历史小说被引量:2
2014年
在美国华裔文坛上,邝丽莎是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中国虽依然是吸引读者的窠臼,但是其作品的内涵已从单纯的异域情调深入到对人性的探究和思索。在新历史主义影响下,邝丽莎小说中的历史既是一部诗意想象的历史,也是一部带着人性温度的历史,主要表现为关注大历史中的小人物,用历史展现人性;以人性为桥梁,实现文学虚构与历史真实的融合;关注男权中心话语控制下的女性话语,用人性体味历史。邝丽莎对诗性历史的人性观照,引起了中外读者的共鸣。
孙冬苗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海外华文文学
邝丽莎历史小说中的中国意象
2014年
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以中国在美国的代言人自居,认为自己笔下的中国是真实可信的。然而,从后殖民主义理论出发对邝丽莎的历史小说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不难发现邝丽莎笔下的中国呈现两种意象:西方话语体系下的"野蛮中国"和"竹幕"之后的"红色中国"。此外,邝丽莎笔下的中国人依然笼罩在"他者"面纱之下。可见,邝丽莎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并不具有代表意义。
孙冬苗
关键词:他者
英语谚语汉译管窥
2003年
谚语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汉译的主要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套用法、直译兼意译法。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其文化内涵,不可望文生义。
孙冬苗
关键词:英语谚语汉语直译法意译法
“第三空间”的生存与痛苦——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爱的痛苦》中的华裔男性被引量:1
2012年
雷祖威的短篇小说集《爱的痛苦》,通过细微的心理描述展现了生活在中美两个世界之间的华裔美国人的种种心态。本文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解读该作品中二代华裔男性的生存状态,指出他们在"第三空间"生存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亦可充分利用"第三空间"的优势,综合利用两种文化,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跨越种族的文化身份。
孙冬苗
关键词:后殖民华裔男性《爱的痛苦》
在戏仿和拼贴中重现经典——谈《白雪公主》中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被引量:1
2012年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小说应运而生,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佳作。《白雪公主》有别于以前的小说创作,以语言为创作主体,放弃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和情节发展,用非线性的叙述呈现一个开放式的文本,把一个美好动人的童话故事变成现实世界的黑色童话,从而表达了对传统文学模式的反思和对现实世界的透视的目的。
孙冬苗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白雪公主》戏仿拼贴
“他者”的解构与“自我之歌”的唱响——从东方主义的视角解读《孙行者》中的惠特曼·阿新形象
2011年
惠特曼·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一书中的主人公。不同于她前两部作品中的传统华裔形象,惠特曼是一个叛逆的美国嬉皮士,他的行为、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体现了当时美国的社会文化特征。文章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批判了美国东方主义话语中华人的"他者"形象,重新认定了华裔美国人的自我身份。通过对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的研究,探查人物身上蕴含的深意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更好地促进中美文化的交流。
孙冬苗
关键词:《孙行者》东方主义华人形象他者自我身份认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