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绍
- 作品数:130 被引量:150H指数:6
- 供职机构: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连续性三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杂交手术后5年随访矢状位序列影像学评价
- 2021年
- 背景:在单节段与双节段颈椎病的治疗中,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与杂交手术均能恢复局部的颈椎前凸,并且对颈椎整体序列发挥作用,但该结论在3节段手术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对比连续性3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杂交手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矢状位序列、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连续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3例,其中32例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治疗(ACDF组),36例接受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双节段椎间融合器杂交手术治疗(HS1组),25例接受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单节段椎间融合器杂交手术治疗(HS2组)。术后随访时拍摄颈椎X射线片,分析颈椎矢状位序列(C2-C7颈椎前凸角、C2-C7矢状位垂直距离、T1倾斜角)与解剖参数(颈椎活动度、上位和下位邻近节段颈椎活动度、手术节段颈椎前凸角与邻近节段退变),以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估临床疗效。试验获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93例患者平均随访(76.4±9.0)个月。(1)3组间末次随访的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间各参数值末次随访相对于术前的改变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3组间末次随访的颈椎解剖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间各参数值末次随访相对于术前的改变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3组末次随访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与末次随访的颈椎解剖参数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JOA评分无明确相关性;(5)结果表明对于连续3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杂交手术均获得了明确的中长期疗效,且解剖学参数与
- 马龙谭小欣孙国绍
- 关键词:中长期随访
- 术前规划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 目的:设计一种动力髋螺钉放置方法,对其有效性和降低放射线接触时间进行验证。方法:76名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骨盆正位片健侧测量小转子基底处股骨宽度(MN)、沿股骨颈轴线所放置螺钉长度(EF)和大...
- 盛伟超孙国绍吴清坡马龙王林杰汝强
-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转子间骨折骨折内固定放射学
- 手术治疗骶管内囊肿1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骶管内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2例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明确诊断,术中根据不同病理特点分别行囊肿切开减压引流、囊壁部分或全部切除,'交通孔'封闭,术后3个月评估疗效.结果 5例会阴部烧灼感患者4例完全缓解,1例减轻;3例腰骶部疼痛并会阴部麻木患者减轻;3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2例减轻,1例改善不明显;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转为阴性.随访时未发现症状再加重.结论 腰骶椎MRI检查是诊断骶管内囊肿的最好方法,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 吴青坡刘志平孙国绍
- 关键词:手术治疗骶管内囊肿腰骶部疼痛中期疗效直腿抬高腰骶椎
- 纳米仿生骨在颈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纳米仿生骨应用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共32例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37~60岁,平均52.3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3个以上节段)1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5例;退行性颈椎管狭...
- 吴青坡盛伟超孙国绍马龙王林杰汝强宁红吉谭小欣
- 关键词:颈椎椎管成形术手术
- 腰椎内固定术后复发性腰痛的原因分析
- [目的]通过部分病例回访,总结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方法与腰椎融合程度的关系,分析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下腰椎融合手术后腰痛原因,提出改进腰椎内固定的改进措施。[方法]随访2001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下腰椎融...
- 孙国绍盛伟超吴青坡宁红吉谭小欣赵武斌王林杰汝强马龙
- 关键词:腰椎手术内固定
- 经椎根弓根内固定术的技巧
- 目的 总结探讨X线监视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的方法与技巧。方法 2010年~2017年共完成椎弓根内固定手术785例,其中颈椎16例,胸椎203例,腰椎566例;腰椎滑脱不稳363例,骨折脱位263例,脊柱结核99例,脊柱...
- 孙国绍王义生高延征
- 关键词:脊柱手术X线监视内固定
-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
- [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椎管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5~62岁,平均52.5岁;病程3~15年,平均4.55年.所有患者均由下肢神经症状,其中单...
- 孙国绍盛伟超吴青坡赵武斌马龙汝强王林杰谭小欣宁红吉
- 关键词:腰椎椎管减压术脊柱融合术退变
- 颈椎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第5神经根颈椎病
- 目的 用核磁共振和三维CT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与颈椎间孔狭窄的关系,探讨后路椎间孔减压、前路责任间隙融合内固定的具体方法,分析后路椎间孔减压前路融合治疗以第五神经根瘫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 孙国绍王义生高延征
- 关键词:颈椎手术椎间孔
- 纳米仿生骨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纳米仿生骨应用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患者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用长方形带燕尾槽的纳米仿生骨块对“开门侧”椎板进行支撑,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CT测量椎管中矢径评估椎管开大程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 ~ 76(中位数62)min;术中出血量125 ~370(中位数258)ml.随访时间6~12个月,所有病例门轴侧均骨性融合,开门侧无骨块松动及“再关门”发生.颈椎管中矢径开大率C3 ~ C7分别为155.4%,157.3%,162.3%,160.4%,156.7%,手术后椎管中矢径CT测量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3个月JOA评分神经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纳米仿生骨用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可有效预防“再关门”及改善神经功能,并且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 吴青坡刘志平孙国绍
- 关键词:仿生材料
- 颈髓损伤合并电解质紊乱的临床治疗体会
-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治疗,探讨综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共有53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男35例,女18例,年龄25~73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小时~2...
- 盛伟超孙国绍吴清坡马龙王林杰汝强
- 关键词:颈髓损伤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