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奕

作品数:47 被引量:49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3篇代谢产物
  • 13篇内生真菌
  • 13篇次级代谢
  • 13篇次级代谢产物
  • 8篇学成
  • 8篇化学成分
  • 8篇活性
  • 6篇细胞
  • 5篇指纹
  • 5篇指纹图
  • 5篇指纹图谱
  • 5篇细胞毒
  • 4篇色谱
  • 4篇生物活性
  • 4篇生物碱
  • 4篇中药
  • 3篇毒性
  • 3篇药理
  • 3篇药效
  • 3篇药用

机构

  • 39篇中国中医科学...
  • 15篇沈阳药科大学
  • 5篇兰州理工大学
  • 4篇天津科技大学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淮北师范大学
  • 2篇沃特世科技(...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天津药物研究...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47篇孙奕
  • 10篇裴月湖
  • 5篇陈士林
  • 5篇李西文
  • 5篇樊佳佳
  • 4篇翁小刚
  • 4篇杨滨
  • 4篇佟永春
  • 4篇何蕾
  • 3篇潘英妮
  • 3篇吕阿丽
  • 3篇王雅
  • 3篇朱广伟
  • 3篇夏欢
  • 3篇张鹏
  • 2篇马宏宇
  • 2篇李玉洁
  • 2篇花尔并
  • 2篇刘霞
  • 2篇张贵君

传媒

  • 9篇中国中药杂志
  • 9篇中国药物化学...
  • 7篇中国实验方剂...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药学学报
  • 2篇中草药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第八届全国中...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UPLC-Q-TOF-MS技术和整合药理学方法探索吴茱萸经皮成分及其治疗腹泻的分子机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鉴定吴茱萸的透皮成分,并运用整合药理学方法揭示吴茱萸经皮治疗腹泻的分子机制。方法:综合对照品比对,UNIFI系统解析和质谱裂解规律研究等方法,实现对吴茱萸透皮成分的快速鉴定。在此基础上,借助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TCMIP v2.0),SymMap,DisGeNET及相关文献,获取吴茱萸透皮成分的潜在作用靶标和腹泻相关疾病靶标。对疾病和药物靶标集进行拓扑分析以获得核心靶标,利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获得核心靶标的富集功能和通路,构建"透皮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网络图。结果:从吴茱萸70%乙醇提取稠膏的透皮接受液中鉴定出包括喹诺酮类生物碱、柠檬苦素类、吲哚类生物碱、有机酸类和甾醇在内的19个化学成分。对药物和疾病靶标集进行拓扑分析获得174个吴茱萸经皮治疗腹泻的核心靶标,通过KEGG富集获得炎症反应、细胞增殖、信号转导、细菌感染、营养物质调节和能量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吴茱萸的透皮成分通过作用于Rac家族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细胞色素P450酶和醛酮还原酶来参与肠道炎症调节,维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并通过修复和调整机体代谢发挥止泻作用,初步阐明了吴茱萸经皮治疗腹泻的分子机制。
周建新沈硕杜茂波杜茂波李玉洁孙奕何爱萍姚瑶刘淑芝刘淑芝
关键词:腹泻分子机制
干姜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建立干姜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DNA条形码基原鉴定;根据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原则,将鉴定为干姜的饮片制备成标准汤剂并进行分析,同时对提取方法、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计算出膏率和6-姜辣素的转移率等参数。建立干姜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干姜标准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所有药材经鉴定均为干姜(Zingiber offcinale),在该文所建立的制备条件下,6-姜辣素的标准曲线为Y=661. 56X+2. 493 3(r=0. 999 3),精密度试验测得RSD为0. 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试验测得RSD为0. 3%,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稳定性试验测得RSD为0. 4%,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7. 2%,RSD为0. 6%,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转移率范围为31. 8%~57. 4%,出膏率范围为9. 6%~23. 1%,12批干姜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 90. 0%。结论:建立的系统评价干姜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稳定可行,同时建立了规范的干姜标准汤剂制备方法及其质量评价体系。
高亮亮张妍林张鹏李西文陈士林李琦范自全王丹丹孙奕
关键词:干姜指纹图谱出膏率转移率
洋金花内生真菌Bipolari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2022年
目的对洋金花内生真菌Bipolari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法对洋金花内生真菌Bipolaris sp.的次级代谢物进行分离,并结合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肺癌细胞株A549和肝癌细胞株Hep G2的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从洋金花内生真菌Bipolaris sp.的次级代谢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helminthosporol(1)、9-hydroxyhelminthosporol(2)、helminthosporic acid(3)、helminthosporal acid(4)、cochliobolin A(5)、prehelminthosporol(6)、fusaproliferin(7)、(-)-terpestacin(8)、isocochlioquinone B(9)和isocochlioquinone C(10),其中化合物4、5、9为首次从该菌次级代谢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7~9对肺癌细胞株A549和肝癌细胞株Hep G2具有细胞毒性(IC50≤50μmol·L^(-1))。
王岩磊赵司南张丹丹陈育伍王晓晴潘英妮孙奕
关键词:洋金花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细胞毒性
海洋真菌Trichoderma reesei的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系统研究海洋真菌Trichoderma reesei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所得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从海洋真菌Trichoderma reesei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6个成分,分别鉴定为cyclonerodiol(1)、8,9-dihydro-dihydroxymegastigmatrienone(2)、harzialactone A(3)、3,6-二苄基哌嗪-2,5-二酮(4)、3-异丁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5)、3-苄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6)。结论所分得的化合物均为从海洋真菌Trichoderma reesei的次级代谢产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孙奕吕阿丽田黎魏岚裴月湖
关键词:海洋真菌瑞氏木霉次级代谢产物化学成分
黑黏座孢霉二次代谢产物的两个活性成分
2006年
目的研究云南省西双版纳采集的土样中黑黏座孢霉(Myrothecium roridumTode ex Fr.)发酵液的活性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黑黏座孢霉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黏液霉素A(verrucarin A)和黏液霉素J(verrucarin J),并利用稻瘟霉(Pyricu-laria oryzae)菌丝体形态变化作为活性指标,测定了它们的活性。结论黏液霉素A和J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
王涛张祎孙奕裴月湖
关键词:稻瘟霉
兴安升麻的环阿尔廷类三萜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兴安升麻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运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以及LC-MS技术与活性跟踪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阐明化学结构。采用MTT法测定所分离化合物的活性。结果与结论从升麻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2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槭树醇(1)、24-表-槭树醇(2)、大三叶升麻醇(3)、7,8-去氢升麻醇(4)、24-表-7,8-去氢升麻醇(5)、cimiricaside A(6)、24-O-乙酰-7,8-二去氢升麻烷-3-O-β-D-木糖苷(7)、(23R,24R)-16β,23,16α,24-二环氧-12β-乙酰氧基-环烷-7-en-3,15,25-三醇3-O-β-D-木糖苷(8)、7,8-去氢升麻醇-3-O-β-D-木糖苷(9)、24-O-乙酰基-7,8-二去氢升麻烷-3-O-β-D-木糖苷(10)、cimiricaside E(11)、24-表-24-O-乙酰基-7,8-二去氢升麻烷3-O-β-D-木糖苷(12)、7,8-去氢升麻醇3-O-α-L-阿拉伯糖苷(13)、24-表-24-O-乙酰-7,8-二去氢升麻烷-3-O-D-半乳糖苷(14)、25-O-乙酰基-7,8-二去氢升麻醇3-O-β-D-木糖苷(15)、24-O-乙酰基-25-O-甲基-7,8-二去氢升麻烷-3-O-β-D-木糖苷(16)、12β-羟基-7(8)-en-升麻醇(17)、cimiracemosideⅠ(18)、25-O-乙酰升麻醇-3-O-β-D-木糖苷(19)、7,8-去氢-24-乙酰羟基升麻烷-3-O-α-L-阿拉伯糖苷(20)、7,8-二去氢-25-脱氢升麻醇-3-O-β-D-木糖苷(21)、cimiricaside B(22)。其中化合物13、14、17、18、2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8、12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
李谭谭孟庆红花尔并孙奕
关键词:兴安升麻生物活性
朱砂莲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UPLC-QTOF-MS/MS定性与定量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建立朱砂莲块根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定性与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对朱砂莲块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检测条件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 min,10%B;1~9 min,10%~30%B;9~11 min,30%~50%B;11~15 min,50%~90%B),流速0.45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50 nm;电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模式检测。同时,建立了21批朱砂莲样品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UPLC指纹图谱,根据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测定了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朱砂莲样品中5个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结合文献信息和质谱数据,一共鉴定了朱砂莲中17个马兜铃酸类化合物,包括8个马兜铃酸,7个马兜铃内酰胺和2个4,5-二羰基阿朴菲类生物碱。UPLC指纹图谱中指认了10个共有峰,分别为朱砂莲苷,马兜铃内酰胺Ⅰa-N-β-D-葡萄糖苷,马兜铃酸Ⅳa-O-β-D-葡萄糖苷,马兜铃内酰胺Ⅲa-N-β-D-葡萄糖苷,马兜铃内酰胺Ⅰ-N-β-D-葡萄糖苷,马兜铃酸C,马兜铃酸D,马兜铃酸Ⅱ,马兜铃内酰胺Ⅰ,马兜铃酸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马兜铃酸Ⅰ,Ⅱ,C,D及马兜铃内酰胺Ⅰ在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3.0%,加样回收率范围在97.06%~101.84%(RSD<3.0%)。21批朱砂莲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C,马兜铃酸D,马兜铃内酰胺Ⅰ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938 6~3.567 5,1.377 6~3.688 1,0.056 3~0.527 7,0.108 8~0.305 5,0.021 0~0.081 7 mg·g-1。结论:朱砂莲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马兜铃酸Ⅰ和Ⅱ的含量要高于其他马兜铃酸类成分。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为朱砂莲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
郭宁赵雍孙奕王安琪徐凌川梁爱华
关键词:朱砂莲指纹图谱马兜铃内酰胺
水母雪莲内生真菌Alterrari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鉴定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藏族药水母雪莲内生真菌Alterrari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从植物水母雪莲中分离得到内生菌Alterraria sp.,在考察培养条件后,对该菌种进行了扩大培养。运用反复硅胶柱色谱,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并结合液质联用分析技术,对菌液的总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学(1D和2D NMR,MS等)数据分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对水母雪莲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交链孢菌属Alterraria sp.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共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pirotryprostatin A(1),对羟基苯甲醛(2),4-羟基苯基-2’-羟基丙酯(3),二氢对甲氧基肉桂酸(4),4-甲氧基苯甲酸(5),对羟基苯乙酸甲酯(6),4-羟基苯乙醇(7),对羟基苯甲酸(8),3-苯基丙酸(9)。细胞毒测试结果表明,从TPXa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对肺癌细胞株A549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为2.0 mg·L-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交链孢菌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佟永春刘雅茹何蕾樊佳佳姜春丽孙奕
关键词:水母雪莲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基于UPLC-Q-TOF-MS的连翘不同部位成分分析及其抗炎活性评价被引量:5
2024年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自建化学成分数据库,对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的叶、花、果实、青翘、老翘、种子等11个部位中化学成分进行整体表征和鉴定。运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连翘不同部位的质量属性与差异。从连翘中共推测鉴定出79个化合物,包括13个苯乙醇苷类、10个木脂素类、12个黄酮类、10个有机酸类、14个萜类及20个其他类型化合物。其中,34个化合物为连翘不同部位间差异的主要变量,且连翘叶和青翘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较高。应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评价了连翘不同部位提取物及主要成分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青翘、连翘花、连翘枝和连翘梗的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且连翘酯苷A、连翘苷、连翘脂素、(+)-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等成分也具有可显著抑制NO释放的抗炎活性。该研究对连翘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以及抗炎活性评价,为连翘的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牟越刘博张璇张烨蔚杰王晓晴陈育伍崔晓兰潘英妮孙奕
关键词:连翘不同药用部位抗炎活性
古代经典名方保元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分子水平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阐释古代经典名方“保元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并探讨其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发掘保元汤更多潜在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选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电喷雾电离源(ESI),正、负离子扫描模式,检测鉴定保元汤的化学成分组成,并分析保元汤大鼠多次多天ig给药后含药血浆中的原型化学成分及代谢产物,进一步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和药物信息数据库等分析保元汤入血原型成分的靶向作用,并揭示其治疗潜能。结果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和多级质谱碎片离子,结合对照品、数据库以及文献报道,共鉴定出保元汤中133个化学成分,并且确定大鼠ig保元汤后,35个成分能够经口吸收入血达到血浆稳态的药物浓度。保元汤入血原型成分“成分-靶点”网络图、核心靶基因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疾病预测分析表明,保元汤可通过人参皂苷Rb1、丹皮酚、刺芒柄花素、刺甘草查耳酮、大豆异黄酮、甘草查耳酮A、6-姜辣素、水杨酸等8个关键成分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等核心靶点,通过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非受体酪氨酸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等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药效作用,提示保元汤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外,还
李淑慧王雅田军郭雨轩张淑涵牟越翁小刚孙奕
关键词:保元汤药效物质基础刺芒柄花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