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效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193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领域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汽车
  • 5篇人机
  • 4篇人工智能
  • 4篇人机交互
  • 3篇用户
  • 3篇评测
  • 3篇交互设计
  • 2篇眼动
  • 2篇用户测试
  • 2篇智能系统
  • 2篇实验考试
  • 2篇视觉
  • 2篇手势
  • 2篇批改
  • 2篇评测系统
  • 2篇评分标准
  • 2篇评分系统
  • 2篇评价维度
  • 2篇维度
  • 2篇联网

机构

  • 18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美术学院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 18篇孙效华
  • 2篇周鑫
  • 2篇周博
  • 1篇曾真
  • 1篇张增辉
  • 1篇郁文贤
  • 1篇周博
  • 1篇李彤

传媒

  • 7篇包装工程
  • 1篇装饰
  • 1篇雷达学报(中...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I视觉的实验考试智能评分系统
一种基于AI视觉的实验考试智能评分系统,包括学生端(1)、教师端(2)、服务器端(3),所述服务器端(3)包括算法模块(4)和数据库(5);具体应用时,还包括第一用户、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用户为学生,所述第二用户为教师;所...
孙效华郭炜炜叶颖周鑫孟诗乔张啸天赵羿昕
SAR图像目标识别的可解释性问题探讨被引量:23
2020年
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是实现微波视觉的关键技术之一。尽管深度学习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解决SAR图像目标识别问题,并显著超越了传统方法的性能,但其内部工作机理不透明、解释性不足,成为制约SAR图像目标识别技术可靠和可信应用的瓶颈。深度学习的可解释性问题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对于理解和信任模型决策至关重要。该文首先总结了当前SAR图像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所面临的挑战,对目前深度学习可解释性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模型理解、模型诊断和模型改进等方面对SAR图像目标识别的可解释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以可解释性研究为切入点,从领域知识结合、人机协同和交互式学习等方面进一步讨论了未来突破SAR图像目标识别技术瓶颈有可能的方向。
郭炜炜张增辉郁文贤孙效华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自动目标识别可解释性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汽车人机交互评测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汽车人机交互评测系统,包括汽车人机交互测试配置模块、指标评测模块、评测算法及可视化模块;汽车人机交互测试配置模块建立标准化的汽车人机交互测试任务列表以及对应测试功能;指标评测模块根据用户测试任...
孙效华郭炜炜迟铖张义文
文献传递
基于Soli和Tobii的汽车HUD眼动辅助手势交互装置
基于Soli和Tobii的汽车HUD眼动辅助手势交互装置,安装于车内,实现辅助驾驶员在驾驶时对车载电子设备的显示和输入的交互。整个装置设计成一体式的盒壳体结构,安装于放置于仪表盘上方区域,包括底壳、外壳顶部、采集和发射面...
周博孙效华
文献传递
基于Soli和Tobii的汽车HUD眼动辅助手势交互系统及其装置
基于Soli和Tobii的汽车HUD眼动辅助手势交互系统及其装置,该系统包括Soli手势识别雷达、Tobii眼动追踪器、图像处理和微型投影单元、处理器。Tobii眼动追踪器用于采集驾驶员眼球动作获得点击操控对象指令;So...
周博孙效华
文献传递
隔空手势交互的设计要素与原则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阐述隔空手势交互的特点、构成要素、构建过程及设计原则。方法从隔空手势交互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出发,分析不同类型的手势交互的构建要素和过程,并针对手势交互的特点提出设计原则。结论隔空手势交互的设计需从其本身特征、应用场景、交互原则等多方面进行考量。
孙效华周博李彤
关键词:手势交互交互设计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物联网数据呈现与交互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运用增强现实技术支持物联网数据呈现与交互的应用方式,并归纳其技术实现所需要的支持,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根据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物联网数据呈现与交互的适用特性,对其应用可能进行分析描述。结论增强现实技术在物联网数据呈现、数据关联、数据交互、数据模拟、远程增强与协同操作等方面均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能够提高数据呈现与交互过程中的直观程度、降低认知负担、支持更多样的呈现与交互形式,帮助建立更加智能与易用的物联网系统。
孙效华张绳宸Jan Dornig
关键词:物联网
基于车联网的汽车大数据创新应用路径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为利用汽车大数据产生创新应用方案提供路径。方法分析汽车大数据的类型及创新应用方向,并从数据的收集、使用和挖掘出发,在数据感知、数据关联、模式挖掘、数据开放和数据平台使用等方面展开创新路径的探索。结论提出了不同的大数据创新应用路径,以支持创新方案的产生。
张倩文李璟璐孙效华
关键词:车联网大数据
人机智能协同研究综述被引量:24
2020年
目的智能系统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生活服务等各种场景中越来越广泛地存在,为应对人与智能系统的交互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从技术和体验的视角分析人机智能协同中的关键问题。方法对从人机交互到人机智能协同的发展脉络与研究范围进行梳理,提出综合技术视角和体验视角的研究框架;从智能系统的特征出发,梳理出技术视角下人机智能协同所带来的新兴问题;从体验的视角探讨如何推动实现人机智能协同;在此基础上总结人机智能协同的发展趋势。结论总结了人机交互演进的三个阶段;提出了技术视角下人机智能协同的关键问题,包括人机能动性分配、动态学习和修正、情境自适应及主动响应模式;探讨了体验视角下人机智能协同的可解释性、信任问题、情感化及公平负责等问题;指出了人机智能协同全方位、多类型及体系化的发展趋势。
孙效华张义文秦觉晓李璟璐王舒超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系统人机交互
支持人在环路混合智能的交互设计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指出“支持人在环路混合智能的交互设计”这一类设计问题,研究人在环路混合智能系统中交互设计的问题,为相关设计、技术与应用研究提供索引和参考。方法从人在环路混合智能的概念和架构出发,引出人在环路混合智能的交互设计;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常见界面构成和交互方式;总结整理人在环路混合智能的生命周期。结论指明了人在环路混合智能是需要用户交互的智能模型,介绍了由用户、人工智能算法、用户接口构成的系统架构;总结了针对不同数据类型的现有工作可能的交互方式;分析了人在环路混合智能完整生命周期中的设计挑战,根据现有文献提取关键界面构成,提出了人在环路混合智能系统的设计建议;提出了从智能系统、用户、设计师三方面建立设计方法论,完善设计工具,更有效地支持和推动人在环路混合智能系统的应用的建议。
胡源达孙效华张何辛张绳宸易思琦
关键词:交互设计人工智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