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林英
- 作品数:16 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HBV感染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HBV感染产妇母乳喂养是否增加幼儿HBV感染率。方法分析HBV感染产妇幼儿HBV的感染情况,比较母乳喂养和非母乳喂养幼儿的HBV感染率。结果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后,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的幼儿HBV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有条件的母乳喂养可能不增加幼儿HBV感染率。
- 孙林英赵政敏刘畅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母乳喂养
- 中药蛹虫草的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1
- 2005年
- 中药治疗肿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研究了中药蛹虫草及其人工培植品的主要抗肿瘤相关活性成分的特点及药理作用,探讨了蛹虫草及其人工培植品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随着研究的深入,中药蛹虫草及其人工培植品对人类抗肿瘤将发挥重要作用.
- 纪朋艳罗速崔新颖王艳双孙林英
- 关键词:蛹虫草抗肿瘤活性成分
- 疟疾2例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孙林英侯盼飞胡锋涛江新泉李宝华
- 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对黑色素瘤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融合疫苗对黑色素瘤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定向诱导分化为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体外转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融合基因的mRNA,将其致敏DCs,按同量不同次免疫小鼠;皮下接种5×105个/只B16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20 d后未长肿瘤的小鼠再次接种相同剂量的B16细胞,观察小鼠成瘤情况。实验分组:致敏DCs免疫1次组(A组),致敏DCs免疫2次组(B组),致敏DCs免疫3次组(C组),对照组(D组)。结果对照组小鼠一周成瘤率100%,平均存活时间15 d,A组,B组,C组小鼠观察20 d未见肿瘤生长;第二次接种B16细胞后,A组7只中有2只小鼠长出了肿瘤,B组8只中有2只长出了肿瘤,从第一次接种肿瘤细胞开始计算小鼠生存时间,A组平均生存时间50 d;B组平均生存时间72 d;C组未见肿瘤生长。结论树突状细胞KDR融合疫苗对黑色素瘤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 刘秀丽孙林英邵晓婷王帅刘畅谭晓华
- 关键词:树突细胞黑色素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免疫保护作用
- Vitek-2 Compact和MALDI TOF MS对棒状杆菌属细菌鉴定能力评估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估 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及德国 Bruker公司的 MALDI TOF MS对棒状杆菌的鉴定能力。方法学评价研究选择来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棒状杆菌40株,以16S rDNA测序为金标准,分别使用 VITEK-2 compact,VITEK MS及 Bruker MS进行鉴定,对其鉴定率、检测时间及耗材成本作描述性分析。结果 VITEK-2 compact,VITEK MS及Bruker MS正确鉴定至种水平的鉴定率分别为95.0%,88.9%和97.5%,平均检测时间分别为5~6 h,2~3 min和2~3 min,检测耗材成本约为50~70元、15~25元和10~20元。结论三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正确鉴定率,能够满足临床的鉴定需要,但 VITEK MS对无植酸棒状杆菌鉴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 程敬伟孙林英徐志鹏侯欣徐英春
- 关键词:COMPACTVITEKMSMS
- 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对实验课作业模式改进的探讨被引量:2
- 2015年
- 随着实验室自动化的应用,许多传统教学模式都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而在相关的实验诊断教学工作中也有所体现,故应对传统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一所以临床医学8年制教育为主的学校,检验科实验诊断教研室承担了学生第五学期的实验诊断学课程。
- 张时民孙林英秦绪珍于连辉韩建华
-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
- 袋血辐照对红细胞活性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辐照对红细胞活性影响。方法检测红细胞膜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辐照剂量达到35Gy时红细胞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剂量的辐照可以有效的减少血液中有活性淋巴细胞的数量,同时又对红细胞的活性没有显著的损伤,是有效的预防TA-GVHD的方法之一。
- 李宝华李冬江新泉孙林英马玉红
- 关键词:辐照凋亡红细胞
- pmRNA IRES-hKDR(Ig1-3)重组质粒的构建、表达及鉴定
- 2008年
-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pmRNA IRES-hKDR(Ig1-3)重组质粒,为其应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本实验室构建保存的pcDNA3.1 hKDR为模板,PCR扩增hKDR(Ig1-3)cDNA片段后用Nco I和Xho I酶切后插入pmRNA IRES多克隆位点的相应位点中,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其序列正确性,然后用试剂盒体外转录出相应的mRNA,用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经G418筛选后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该融合蛋白。结果:PCR、酶切和测序证实pmRNA IRES-hKDR(Ig1-3)构建成功,体外转录出相应的mRNA,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出其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含pmRNA IRES-hKDR(Ig1-3)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
- 孙林英刘畅胡锋涛刘秀丽邵晓婷刘端祺谭晓华
- 关键词:质粒基因表达调控
- 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AFPmRNA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AFPmRNA是成人肝细胞癌变后AFP基因转录产物.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AFPmRNA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转移均有重要意义.探讨了AFPmRNA的基因特点、RT-PCR检测方法及AFPmRNA的临床检测意义.
- 秦蕾罗速赵锐孙林英
- 关键词:AFPAFPMRNART-PCR肝癌
- hKDR基因胞外区mRNA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发对表达mKDR的Hepa1-6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KDR)胞外段(Ig1~3)mRNA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诱发的体外特异性细胞免疫效应。方法构建pmRNA IRES-hKDR)(Ig1~3),体外转录出相应的mRNA,Western blot鉴定其蛋白表达;以hKDR(Ig1~3)mRNA致敏来源于小鼠骨髓的DC,并免疫小鼠,同时设空白DC对照组,7d后取鼠脾细胞为效应细胞,表达mKDR的肿瘤细胞为靶细胞按100∶1、50∶1、25∶1的比例混合,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作用。结果未经修饰DC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为(19.6±3.7)%、(10.2±2.6)%、(6.2±2.2)%,经mRNA修饰的DC激活的CTL对靶细胞杀伤率为(75.2±2.3)%、(54.3±3.4)%、(20.9±3.1)%,同一效靶比情况下显著强于其他3组。结论hKDR(Ig1~3)mRNA致敏的DC能诱导针对Hepa1-6(mKDR)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 孙林英刘畅刘秀丽邵晓婷谭晓华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