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巍
-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集合管癌4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5年
- 肾集合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肾髓质锥体Bellini集合管的少见高度恶性上皮性肿瘤,占所有肾恶性上皮性肿瘤〈1%[1]。由于报道的病例数目相对较少,故可能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本文报道4例肾集合管癌,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
- 李淼宋国巍邹亚斌金美善王瑾郭亮
- 关键词:肾癌临床病理
-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肿瘤发生情况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吉林省透析人群中的肿瘤发生情况。方法收集和整理吉林地区单中心的透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透析患者268例,男117例,女151例。年龄18~92岁,透析3 d^9年不等,透析后发生肿瘤的患者27例(10.1%),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10例,肾盂、输尿管尿路上皮癌8例,肝癌5例,子宫肌瘤3例,软组织肉瘤1例。统计分析显示肿瘤发生与尿量、血肌酐、尿素氮及血尿无显著相关性(P>0.05)。膀胱、肾盂及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发生与马兜铃酸肾病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显著相关(r=0.38,P<0.05)。结论对透析人群应该加强预防和筛查,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透析病人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感染;并对长期透析患者定期进行尿脱落细胞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提高该群体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宋国巍王磊
- 关键词:肾病肿瘤病理
- 探讨尿毒清颗粒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
- 2022年
- 探讨尿毒清颗粒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5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予以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与尿毒清颗粒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 试验组的血生化指标、肾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的皮肤瘙痒程度和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其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4%(P0.05)。结论 尿毒清颗粒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可进一步提高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一方面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少皮肤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又能减轻皮肤瘙痒程度,促进其生活的改善。
- 宋国巍
- 关键词:尿毒清颗粒高通量血液透析尿毒症皮肤瘙痒
- 人体成分分析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研究人体成分分析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以30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检测基线期及3个月时的透析前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B型利钠肽(BNP)、钾、钠、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射血分数(E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细胞内水分(ICW)、细胞外水分(ECW)、身体总水分(TBW)、脂肪组织(FM)、去脂体重(FFM)、体质指数(BMI)等。结果与基线相比,入组3个月时患者的ECW/TBW明显下降,BNP下降,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3个月时患者射血分数与基线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射血分数与ECW/TBW负相关,与血红蛋白、钠、磷、ICW、ECW、TBW正相关(P<0.05),与白蛋白、BNP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红蛋白、钠、磷、TBW是影响射血分数的主要因素。结论人体成分分析联合血液学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钠水潴留、血红蛋白及营养状态,血红蛋白、钠、磷、TBW是影响射血分数的主要因素。
- 王欢欢韩晶晶宋国巍马爽王林华邸宝慧李萌王松岩
-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功能生物电阻抗
- 现有透析疗法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5年
-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越来越多,其治疗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那就是进行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形式。透析可发生炎症、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可引起严重的后果。透析患者的炎症状态可通过C反应蛋白来反映,本文旨在探讨两种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以及微炎症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 宋国巍王磊
-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尿毒症患者透析疗法透析治疗尿毒症期
- 非诺贝特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
- 2024年
- 目的 研究非诺贝特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模型大鼠血脂、肾脏功能和形态的改变以及氧化应激、炎症、凝血因子的影响,探讨非诺贝特的肾脏保护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实验第1天、第7天尾静脉注射阿霉素4 mg/kg、2 mg/kg,制备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造模第8周后,治疗组大鼠给予非诺贝特(60 mg/kg)水溶液灌胃,其余2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观察3组大鼠的一般状态、饮食、尿量及体重等变化。收集大鼠24 h尿液,利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实验结束后留取肾组织及血液标本,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大鼠血清肌酐(CRE)、血尿素氮(BUN)、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试剂盒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差、体重逐渐减轻、24 h尿蛋白水平、血清CRE、BUN、TC、TG水平显著升高,肾小球及肾小管形态异常,表明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制备成功;非诺贝特可显著改善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的肾脏病理改变,治疗组大鼠体重较同期模型组普遍偏高,第8周时,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尿蛋白水平较同期模型组明显降低,第8周末更为显著(P<0.01),血清CRE、BUN、TC、TG水平显著降低,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GSH-Px、SOD活性显著升高,血清CRP和血浆FG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非诺贝特可能通过降低肾病综合征大鼠血脂及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和凝血因子的表�
- 张冕于海涛王磊宋国巍桑大华孙亮魏海峰
- 关键词:非诺贝特抗凝治疗
-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影响终末期肾病(ESRD)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4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和同期50例相同年龄段非糖尿病血透患者,分别观察死亡原因、存活率、并发症及血生化改变。结果:①糖尿病肾病组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81%和71%。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病变,其次是感染。②首次透析时的肌酐值与病死率成正比。③影响透析效果的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86%)、高血压(88%)、透析低血压(31%)、感染(50%),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应更早进行血透,控制两次透析期间的体重增加<2.5kg,减少透析时血糖波动,防治并发症是减少危险因素,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 张睿姚伦宋国巍
-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
-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相关因素
- 2022年
- 回顾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回顾分析患者的资料数据,所有患者均在入院之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基于患者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分为两组,同时总结关于肺动脉高压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中72例患者未发生肺动脉高压,占比70.59%;30例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占比29.41%。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对血液透析发生肺动脉高压有影响的因素包含BNP、hs-CRP、IR、Hb、LAD、E/A,且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数据也被论证为危险因素。结论 BNP、hs-CRP、IR、Hb、LAD、E/A属于临床中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后发生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中对于高危患者应当采取积极治疗与预防控制,值得推广。
- 宋国巍
- 关键词:血液透析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