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夏
- 作品数:33 被引量:33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中梁山南矿构造煤吸附孔分形特征被引量:86
- 2013年
- 采集华蓥山煤田中梁山南矿9个有代表性的煤层样品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分析构造煤吸附孔分形特征及分形维数与气体吸附能力的关系。低温氮吸附、解吸曲线表明不同变形序列构造煤在相对压力0.5~1.0范围内吸附特征各异。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形FHH方法得到构造煤分形维数D。研究表明:分形维数D可以表征构造煤吸附孔孔径结构和孔表面的变化关系;分形维数越高,微孔含量越多,孔表面越不规则,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愈强;分形维数大小可反映煤的吸附能力,分形维数增高,吸附能力增强。因此,由构造变形增强引起的高分形维数和复杂的孔隙结构显示出更高的吸附能力。
- 宋晓夏唐跃刚李伟王绍清杨明显
- 关键词:构造煤分形维数
- 基于小角X射线散射构造煤孔隙结构的研究被引量:39
- 2014年
- 为研究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低温氮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重庆中梁山南矿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孔径、孔体积、比表面积和表面分形维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SAXS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的变形程度增强,C射线散射强度增大,煤中微孔比例增加,最可几孔径减小,孔隙表面分形维数增大,这与低温氮吸附的结果一致。但由于两种方法的测试原理不同,SAXS所测孔隙比表面积高出低温氮吸附结果1~2个数量级。
- 宋晓夏唐跃刚李伟曾凡桂相建华
- 关键词:小角X射线散射构造煤孔隙结构分形维数
- 东周窑井田多尺度三维地质建模被引量:4
- 2023年
- 构建了东周窑井田地质信息库;利用DepthInsight三维建模软件将东周窑井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断层交切处理、“小层建模”、三角网格剖分、截断网格剖分等技术构建了东周窑井田多尺度三维地质模型。井田尺度模型以三维的形式概括性展示井田内的构造,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克里金算法进行插值计算,预测出山4#、5#煤层中火成岩的分布;地震勘探区尺度模型揭示了此区域煤层形态以及构造特征,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8402、8403等8个规划工作面进行模拟,实现了地下构造可视化;工作面尺度模型是精度最高的模型,以8100工作面为例探索了工作面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及动态更新的方法。
- 郭钊吾宋晓夏任海青李凯杰李凯杰
- 关键词:三维地质模型
-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碳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被引量:36
- 2016年
- 应用X射线衍射(XRD)与核磁共振碳谱测试(13C-NMR)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不同变质程度煤(WMC长焰煤、LL3焦煤、LL4焦煤、CZ无烟煤与SH无烟煤)的碳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变质程度是影响煤中碳结构演化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加,煤中芳碳率增大,芳香核缩聚程度增加,芳香结构单元排列趋于有序。(2)变质环境对煤的碳结构演化具有重要影响。高温低压环境下,WMC煤中芳香结构单元发生超前演化,形成一系列堆垛高度大延展度小的芳香结构体系;脂肪类物质中,一方面脂肪侧链发生快速热解,形成较多的环甲基,另一方面煤中已有的脂肪环发生热解断裂,形成新的脂肪链,导致支链化程度增加。(3)中等变质程度的LL4与LL3煤中发生了显著的脂环化作用,导致其季碳含量明显增高,支链化程度降低。(4)随着变质程度增加,CZ与SH煤样中,脂肪环发生断裂,形成新的脂肪链致使支链化程度增加,成为高变质程度煤中形成更大芳香体系的前奏。
- 相建华曾凡桂梁虎珍李美芬宋晓夏赵月圆
- 关键词:变质程度
- 一种深部煤层气储层超临界CO<Sub>2</Sub>可压裂性评价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煤层气储层超临界CO<Sub>2</Sub>可压裂性评价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S1煤层气储层地质赋存环境评估;S2煤层气储层构造地质环境分析;S3地质钻孔测井及岩性分析;S4煤层气储层及其顶底板力学特...
- 武鹏飞阎纪伟宋晓夏杨秀红梁卫国陈跃都贺伟雒小飞
- 屯兰区块煤层气井压裂特征多尺度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究屯兰区块煤层气井压裂特征,以太原西山屯兰区块2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采煤工作面揭露的XST-167、XST-168、XST-176和XST-177四口煤层气井进行地质编录、煤样宏观特征描述及CT分析,从多尺度研究煤层的压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层气井附近煤层主要分布斜交裂隙组成的“X”型压裂裂隙,在XST-177煤层气井附近有“T”型压裂裂隙。石英砂与压裂裂隙壁碰撞、摩擦产生煤粉,煤粉充填在裂隙内,对煤层气的产出有阻碍作用。通过对XST-168、XST-177二口煤层气井揭露的井筒进行对比,发现XST-177煤层气井的压裂效果更好,更有利于煤层气的产出。煤层气井附近的煤大多为碎裂煤、碎粒煤,水力压裂破坏了煤体的原生结构,使煤体硬度降低,裂隙显著增加。部分煤样可以观测到石英砂镶嵌其上,主要集中在煤的层理面上,说明石英砂被压进煤层后,主要沿水平缝向煤层内延伸,与此处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保持一致。通过CT扫描技术,对受压裂影响的煤样(压裂煤)和未受压裂影响的煤样(正常煤)进行扫描,发现压裂煤T1、T2中裂隙宽度大于100μm的裂隙分别占总裂隙体积的58.8%和48.5%,裂隙数量上分别为23407条和19679条,而正常煤T3中裂隙宽度大于100μm的裂隙仅占总裂隙体积的1.7%,裂隙数量仅为3504条,T1、T2较T3的裂隙宽度更宽,裂隙数量更多,说明压裂作用使煤样裂隙宽度和数量明显增加,压裂煤内部的孔裂隙更发育。
- 李鸿雨宋晓夏刘威李伟陈伟东王昱
- 关键词:煤层气多尺度
- 锡崖沟长城系大河组底部砾岩的形态特征与形成环境
- 2019年
- 为研究华北克拉通形成环境,通过野外观察、采样、磨片观测、年代测试等方法,表征太行山南段锡崖沟长城系底部砾岩的宏观与微观特征,解析其形成环境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大河组底部砾岩物源来自下伏太古界基底的脉石英,是底砾岩。太古界地层经历了形成—遭受侵入—下沉至部分重熔—折返至地表—遭受风化、剥蚀、夷平—再下沉至海平面以下,而后遭受风暴形成大河组底砾岩,并发育丘状交错层理。该结果对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赵金贵宋晓夏
- 关键词:砾岩形成环境
- 重庆中梁山矿区主要煤层的煤岩学和煤相特征被引量:10
- 2013年
- 结合国际煤岩学会(ICCP)对显微组分的新分类系统,通过绘制显微组分三元图和煤相图,对重庆中梁山矿区主要煤层显微组分和煤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且构造煤较发育;显微组分中以镜质组为主,其中以基质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最为常见。煤相研究表明,本区主要煤层形成于下三角洲平原或下三角洲平原到陆相沉积的过渡环境,属于近陆相的低位沼泽环境,成煤环境受海水作用明显。
- 侯贤旭唐跃刚宋晓夏杨明显郭明涛贾龙
- 关键词:煤岩学显微组分煤相
- 山西大同塔山井田煤中Sr的赋存特征
- 2024年
- 大同煤田石炭-二叠系煤层中广泛分布有印支期和燕山期火成岩,使煤层发生接触变质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塔山井田5222巷煤中微量元素Sr异常富集,接触变质煤和正常煤中Sr含量最大值分别为3067μg/g和2729μg/g,平均含量为1165μg/g,是世界煤中Sr平均含量的10.6倍,但其赋存特征尚不清楚。通过对塔山井田5222巷煤和辉绿岩岩墙进行系统采样,综合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带能谱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对样品进行Sr元素和主量元素含量测定及矿物学分析,结合元素相关性分析和逐级化学提取等方法,研究了煤中Sr的赋存状态。煤中Sr与P_(2)O_(5)的显著相关性和逐级化学提取试验得出,Sr可能主要与含磷矿物(磷灰石)和硅酸盐矿物(黏土)结合;扫描电镜分析得出这2类矿物紧密交互共生,磷灰石的种类包括呈六方柱形的氟磷灰石和嵌入在黏土矿物中呈细小分散粒状的羟基磷灰石。
- 门昌钰宋晓夏马宏涛李伟阎纪伟李伟
- 关键词:煤SR磷灰石赋存状态
- 中梁山南矿不同尺度煤体变形特征被引量:4
- 2013年
- 多尺度观察和综合分析是煤体变形研究的基本要求。从煤层、手标本和显微尺度上分析了中梁山南矿煤体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区域褶皱作用是控制井田内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逆断层作用造成局部煤层厚度增大;在宏观和显微尺度上构造煤具有相似的变形特征,表现为随着构造变形程度增强,煤中裂隙的密度加大,粒度变小,煤体强度降低;碎裂煤裂隙表面独特的条纹结构可能是煤体静态剪切破裂的结果,而鳞片煤中大量的摩擦面则是煤体动态剪切变形的产物。
- 宋晓夏唐跃刚李伟贾龙郭明涛
- 关键词:煤体结构多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