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师谦友

作品数:53 被引量:345H指数:11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经济管理
  • 9篇历史地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旅游
  • 11篇城市
  • 6篇城市化
  • 5篇可持续发展
  • 4篇主成分
  • 4篇协调发展
  • 4篇旅游发展
  • 3篇都市
  • 3篇人口
  • 3篇能值
  • 3篇能值分析
  • 3篇农业
  • 3篇主成分分析
  • 3篇经济发展
  • 3篇聚类分析
  • 3篇空间结构
  • 3篇产业结构
  • 2篇演进
  • 2篇制造业
  • 2篇人居

机构

  • 5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陕西工业职业...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53篇师谦友
  • 5篇张敏娜
  • 5篇李华
  • 4篇王伟平
  • 3篇裴博
  • 3篇宋佃星
  • 3篇罗送宝
  • 3篇唐芳
  • 3篇王曼
  • 3篇刘新颜
  • 3篇王敏
  • 2篇刘月
  • 2篇郭华
  • 2篇常俊杰
  • 2篇高楠
  • 2篇曹双庆
  • 2篇马耀峰
  • 2篇张书礼
  • 2篇李天顺
  • 2篇周春明

传媒

  • 10篇资源开发与市...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地域研究与开...
  • 4篇河南科学
  • 3篇人文地理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安康学院学报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农业经济
  • 1篇城市问题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被引量:12
2010年
乡村旅游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归根结底是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宋丹莉师谦友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民增收
基于GIS的县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以陕北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10年
改革开放以来,陕北地区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近几年来,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逐渐扩大,已成为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选取了人均GDP、地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化水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7项指标,采用ArcGIS的IDW法模拟和分析了陕北地区经济空间格局,再采用量图分析法将陕北地区25个县级行政区分为先进、中等和落后3种类型,从县域的角度进一步分析经济水平的空间差异,最后对缩小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和实现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周春明师谦友常俊杰张书礼
关键词:县域经济
基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西安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运用多元回归模型、产业结构偏离度模型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对西安产业结构贡献度及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将其与北京、上海的产业结构进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西安市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合理化趋势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呈稳步上升态势,但与国际大都市仍存在较大差距。据此,提出产业结构优化调控对策。
王曼师谦友李华
关键词:国际大都市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贫困县(区)经济发展研究——以陕南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区)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南地区20个国家级贫困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将贫困县(区)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类是"第二、第三产业并进型"的汉滨区,第二类是"特色农业带动型"的商州区,第三类是"优势矿业驱动型"的洛南县和旬阳县,第四类是"传统农业主导型"的其余16个贫困县,针对各类型贫困县(区)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刘月师谦友李华周亮张小勇
陕西省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陕西省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研究,揭示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探寻二者间协调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陕西旅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旅游流与目的地关系视角,构建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陕西10市旅游流规模呈现阶梯性差异,旅游资源开发水平形成区域分异;依据协调度(D)综合评价划分全省各市为6种类型。据此,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裴博马耀峰李天顺师谦友
关键词:旅游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发展
西安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寻一种健康、绿色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采用"自下而上"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西安市旅游产业为依托,从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5个方面对西安市2000—2013年游客在旅游中留下的碳足迹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市旅游各行业中交通碳排放居首位.2013年西安市碳排放总量是2000年的16.05倍,说明西安市有关部门没有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低碳旅游发展滞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安市发展低碳旅游的相应对策.
郝雅玲师谦友
关键词:低碳旅游碳排放碳足迹
基于能值分析的榆林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依据循环经济理论,运用能值分析方法,构建了榆林市能值分析指标体系,从能值来源、社会、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指数5个方面具体分析评判了2000—2005年该市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该市当前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对市域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值自给率达99%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出环境承载量,环境污染有愈益加重的趋势,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反映出该市仍属于不发达地区。进而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健全法律法规,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科学有序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减少与防治污染,同时控制人口规模,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师谦友王伟平
关键词:能值分析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测度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依据.选取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并以中原、山东半岛城市群为对比,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AHP方法来确定相关指标权重,对关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了测度,得出阻碍关中城市群提高其发展潜力的因素.①从时间尺度来看,关中城市群近几年发展潜能随时间发展不断增大,其发展潜力总分由0.245提升为0.291,并且各项分指标的得分都有所提高.②从城市群间横向对比而言,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存在诸多不足,城市群规模偏小,辐射力不足;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与发达城市群差距较大;城市群的开放度不够,对外资的吸引力较小,利用率较低.
江璐璐师谦友陈昱王曼
关键词:关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基于SSM分析的泰州市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运用偏离-份额方法,分析了泰州市"十五"期间制造业发展状况,结果为:份额分量与结构偏离分量为正值,表明制造业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优于大长三角地区,对市域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大;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值,区域结构效果指数与竞争效果指数小于1,反映出制造业竞争力低于大长三角地区.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结合区域优势,探讨了提升泰州市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技术创新战略、产业集群战略和制度创新战略及其实施策略.
师谦友徐扬
关键词:制造业偏离-份额分析竞争力
基于行业门类人口的陕西省区域结构系统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基于行业门类人口结构与空间分布反映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事实,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软件对各地理单元就业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影响经济发展的4个主成分分别为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性服务业、制造与建筑业、采掘业,进而探讨了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经济结构呈现出非连续同心圆、连续同心圆、混合同心圆、跳跃同心圆等4种结构模式,且其空间结构差异明显,缺少次级核心城市,城市内部核心-外围结构不显著,核心区功能较弱;城市间结构松散,发展模式不明确,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远未形成城市连绵带.据此提出了未来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调控的措施.
师谦友宋佃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