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敏刚 作品数:210 被引量:761 H指数:15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经济管理 农业科学 更多>>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配对设计队列研究 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LATG)及D2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安全性、肿瘤根治性及术后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为32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全胃根治术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ASA评分、术前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UICC(1997)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组织学类型及Bormann分型为指标,用逐一配对法选择同期32例传统开腹手术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及肿瘤的根治性。结果:3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27例施行LATG(D2),1例行腹腔镜辅助全胃联合胰体尾切除术(D2),5例行腹腔镜辅助姑息全胃切除术。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220.78±44.34)min,开腹组(178.44±29.06)min(P<0.05)。腹腔镜组平均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分别为(5.50±0.57)cm,(3.63±1.04)d,(3.94±0.84)d,显著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第1天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增加(6.61±2.92)×109/L,(7.32±3.01)×109/L,第3天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别增加(3.99±3.83)×109/L,(4.48±3.94)×109/L,显著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总数、第1及第2站淋巴结数分别为(26.41±13.71)、(17.13±9.13)及(9.22±8.16)枚,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开腹组,肺部感染率高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并发症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近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LATG比传统开腹手术时间长,但能达到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相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且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急性期反应轻、术后康复快等优势,LATG安全、可行、微创。 王枫 周东 陈夏 臧卫东 曾毅 黄峰 应敏刚关键词:胃切除术 腹腔镜术 淋巴结切除术 41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前清蛋白、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检测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PA(前清蛋白)、CRP(C-反应蛋白)、SAA(血清淀粉样蛋白)的检测,了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创伤改变的规律。方法测定41例胃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10天PA、CRP、SA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患者手术前后PA、CRP、SAA的水平比较,均显著改变(P<0.05),术后第3天各指标均出现峰值/谷值,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三者间存在一定相关性,CRP与SAA水平明显相关。结论 PA、CRP、SAA指标皆可用来检测围手术期机体创伤水平并指导临床。 余辉 应敏刚 陈燕关键词:前清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 C-反应蛋白 胃癌 源于桔青霉的penicitrinine A及其制备抗人肺癌药物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源于桔青霉的penicitrinine A及其制备抗人肺癌药物的应用。该化合物具有抑制人肺癌细胞增殖作用。其结构式为:<Image file="DEST_PATH_IMAGE002.GIF" he="136... 刘沁颖 陈立 郑秋红 应敏刚 周彤大肝癌切除并用双插管化疗预防手术后复发 2000年 [目的]探讨大肝癌切除术后并用双插管化疗对预防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1989年~1996年 ,我们对76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病例施行了经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化疗 ,67例行单纯手术切除。[结果]插管化疗组的1、2、3年复发率比对照组低10 %以上。[结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双插管化疗是预防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应敏刚 周东 陈路川 陈夏 臧卫东关键词:肝肿瘤 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CIK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CIK(cytok ineinduced killer)的杀伤作用。[方法]联合应用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培养DC,用人胃癌细胞SGC提取肿瘤抗原致敏DC,流式细胞仪检测致敏前后DC表型的变化,用人胃癌细胞SGC提取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CIK,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原致敏DC诱导CIK对SGC的杀伤效应。[结果]①利用GM-CSF及IL-4可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取DC,肿瘤抗原可促进DC的成熟,肿瘤抗原致敏可促进DC成熟,细胞表面分子HLA-DR、CD83、CD86升高,CD14下降。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提示成熟的DC可促进CIK细胞增殖。③SGC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CIK对胃癌细胞SGC有特异性的杀伤作用,随着效靶比的升高,杀伤效应随之增强。[结论]抗原致敏的DC可通过诱导特异性CIK细胞及促进CIK细胞增殖两方面显著提高CIK细胞的杀瘤效应。 胡廷辉 应敏刚 郑秋红 龚福生 谢云青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CIK 胃癌淋巴结清扫术中前哨淋巴结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114例胃癌清扫术患者行术中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并予以行第二站以上的淋巴结清扫术,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胃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7.37%,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92.06%,敏感性为95.03%。结论对早期胃癌行术中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有助于确定适当的清扫范围。 陈路川 应敏刚 臧卫东 林庆中 魏晟宏关键词:胃肿瘤 淋巴结切除 微创食管外科关键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柳硕岩 王枫 王镇 应敏刚 郑于臻 张德荣 郑庆丰 陈啸风 林辉 赵国红 该项目属于电视胸腔镜微创外科临床应用领域。食管癌是中国发病率居第3位、死亡率居第4位的恶性肿瘤。近10年来,微创技术被逐渐用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微创手术具有显露清晰、解剖精细、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是食管癌外科诊治的发展...关键词:关键词:食管癌 微创外科治疗 电视胸腔镜 HSP70-TKD诱导的NK细胞对胰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HSP70-TKD诱导的自然杀伤细胞(NK)对胰腺癌原位移植模型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用干细胞培养基富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至第10天时,加入2μg/ml TKD,4 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NK细胞表面杀伤性受体CD94/NKG2C的表达情况,MTT法测定诱导后NK细胞体外对细胞表面HSP70表达阳性的胰腺癌Colo357细胞的杀伤活性。在BALB/c裸鼠胰腺原位接种胰腺癌Colo357细胞至第15天时,尾静脉注射HSP70-TKD诱导的NK细胞,观察NK细胞对荷瘤鼠的抑瘤作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K细胞在胰腺癌组织的浸润情况。结果:NK细胞在干细胞培养基中可大量增殖,14 d时平均细胞纯度为(87.50±1.35)%。HSP70-TKD诱导的NK细胞其细胞表面CD94/NKG2C的表达明显增加,其平均荧光强度为(220.56±6.82),高于未诱导组的(68.72±1.85)。HSP70-TKD诱导的NK细胞对胰腺癌细胞Colo357有更强的杀伤活性,当效靶比为40∶1时杀伤率高达(68.72±2.55)%。体内实验表明,TKD诱导的NK细胞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的生长,其抑瘤率可达(61.3±1.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免疫组化染色表明IL-2和TKD同时诱导的NK细胞更易向胰腺癌组织浸润。结论:HSP70-TKD诱导的NK细胞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免疫活性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抗细胞表面HSP70表达阳性的胰腺癌细胞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胰腺肿瘤生长的作用。 陈蓉明 龚福生 郑秋红 谢云青 应敏刚关键词:胰腺肿瘤 NK细胞 CD94 抗肿瘤 78例食管癌外科治疗后死因分析 1993年 1986年6月至1990年12月共进行手术切除食管癌294例,随访至1992年6月共死亡78例。现就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就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进行讨论如下。 柳硕岩 应敏刚 余志廉 张乐道关键词:死因分析 食管胃颈部 食管切除 胃左动脉 病变长度 三切口 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11例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1~ 2 0 0 2年经手术治疗的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 1 1例 ,切除肝癌病灶同时行脾切除 ,或加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有腹水、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出血。 周东 应敏刚 曾毅 黄峰 吴贤毅 林庆中关键词:肝癌 合并症 脾功能亢进 外科治疗 术后并发症 门静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