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云龙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电图
  • 5篇脑电
  • 5篇脑电图
  • 3篇EEG
  • 2篇视频脑电
  • 2篇视频脑电图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脑电图分析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后
  • 2篇精神病
  • 2篇精神科
  • 1篇定量感觉检查
  • 1篇神经病变
  • 1篇视频脑电监测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周围
  • 1篇糖尿病周围神...

机构

  • 8篇湖南省脑科医...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篇廖云龙
  • 6篇田明琴
  • 6篇李振光
  • 5篇陈小玮
  • 5篇黄赛平
  • 4篇黄平
  • 4篇黄康
  • 1篇李国良
  • 1篇陈勇
  • 1篇刘永红
  • 1篇王才旭

传媒

  • 3篇现代电生理学...
  • 2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分裂样精神病患者脑地形图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王才旭廖云龙
关键词:分裂样精神病脑地形图
脑电图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脑电图技术在精神科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辅助依据:(1)功能性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鉴别,如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炎,癫癎所致精神障碍,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慢性酒精依赖性脑病、煤气中毒迟发性脑病、毒鼠强中毒性脑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发育迟滞、睡眠障碍性疾病、酒精海洛因依赖、肝/肺/肾性脑病。(2)发作性精神行为障碍与癫癎精神运动性发作、癫癎性精神障碍以及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的鉴别诊断;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3)睡眠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辅助评估脑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精神疾病患者伴认知功能障碍、抗精神病药物对认知功能的损害。3.精神科用药的辅助监测:监测EEG变化有助于指导剂量调整和药物种类选择,避免第Ⅰ代抗精神病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使用过量和疗程过长引起EEG慢波化异常甚至出现癫癎样波发放。避免催眠镇静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过量可引起脑电背景活动弥漫性快波分布与嗜睡、记忆力下降。
李振光廖云龙田明琴黄赛平陈小玮黄康黄平
关键词:脑电图精神疾病抗精神病药
海洛因依赖患者的脑电图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患者脑电图变化。方法:对32例海洛因依赖患者与正 常健康者进行了脑电图比较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组脑电图异常率为68.8%,明显高于 对照组12.5%,有显著差异(P<0.001)。依赖组中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14例,对照 组中异常4例,均为轻度异常。吸毒日量>1克者EEG异常率87.5%,吸毒日量<1克者 EEG异常率5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吸毒时间>2年者EEG异常率81.8%, 吸毒时间<2年者EEG异常率40.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海洛因对EEG 有明显影响,吸毒时间越长,剂量越大对EEG影响越明显。
廖云龙刘永红林维坤陈勇
关键词:EEG海洛因依赖患者吸毒脑电图分析轻度
视频脑电监测对脑卒中后癫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监测在脑卒中后癫间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卒中后癫间患者的神经影像学资料、临床发作症状特点和VEEG改变,同时分析脑电图异常放电部位与脑卒中病变部位以及发作类型的对应关系。结果疑诊脑卒中后癫间,视频脑电监测阳性检出率为85.3%,与常规脑电图检出率(30.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卒中后癫间的发生率与病变部位有明显相关性,脑叶出血或脑梗死累及大脑皮层的发生率较其他部位的病变明显增高;VEEG的异常放电部位、程度与脑卒中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发作类型有一定的关联性。结论 VEEG能提高脑卒中后癫间的阳性检出率,并有助于明确其与癫间发作类型与脑卒中病变部位的关系。
李振光田明琴廖云龙黄赛平陈小玮黄康黄平
关键词:脑卒中视频脑电图
EEG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价值
<正>脑电图在精神科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辅助依据:(1)功能性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鉴别:如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脑卒中后抑
李振光廖云龙田明琴
文献传递
感觉电流阈值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感觉电流阈值(CPT)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5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感觉电流阈值。以神经传导速度检查(NCV)为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金标准",使用χ2检验评价电流感觉阈值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结果:以NCV为标准,电流感觉阈值的灵敏度61.1%,特异度62.5%,阳性预测值78.6%,阴性预测值41.7%,Kappa值0.207。结论:电流感觉阈值能评估个体感觉通路功能,有助于筛查DPN患者。
田明琴李振光廖云龙黄赛平陈小玮黄康黄平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定量感觉检查
38例网络成瘾青少年脑电图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互联网络成瘾(IAD)青少年的脑电信号特点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描记符合诊断标准的38例IAD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的脑电图(EEG),进行目测阅图和功率谱组间对比分析,并对异常程度与IAD时间做组内相关性分析。结果:EEG目测阅图结果显示,IAD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变部位主要是额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D组EEG异常程度与IAD时间无明显关联性(P〉0.05)。EEG相对功率值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AD组双侧额、颞区慢波(δ、θ波)功率增高。结论:IAD青少年EEG结果提示额、颞区脑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抑制程度与IAD的时间不相关;推测大脑额、颞区兴奋性降低是导致IAD的可能原因之一。
田明琴李国良李振光廖云龙陈小玮黄赛平
关键词:功率谱
脑卒中后癫痫68例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PSE)患者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结果与临床资料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神经影像学资料、临床发作症状和V-EEG改变特点,同时分析异常放电部位与卒中病变部位、类型以及发作类型的对应关系。结果:V-EEG对卒中后癫痫阳性检出率为85.3%,与常规脑电图检出率的30.9%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SE发生与卒中病变部位有明显相关性,脑叶出血或脑梗死累及大脑皮层区的发生率较其他部位的病变明显增高;V-EEG的异常放电部位、程度与卒中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发作类型有高度关联性。结论:V-EEG能显著提高PSE阳性检出率,痫样放电与卒中病变部位和性质密切相关,并有助于明确其癫痫发作类型,指导临床选药。
李振光田明琴廖云龙黄赛平陈小玮黄康黄平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