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春淑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阆中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细胞
  • 3篇疗效分析
  • 3篇免疫
  • 3篇急性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粒细胞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白血...
  • 2篇慢性
  • 2篇免疫性
  • 2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化疗

机构

  • 10篇阆中市人民医...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0篇廖春淑
  • 4篇蒲世军
  • 3篇蒲国俭
  • 2篇罗源
  • 1篇何秋鸿
  • 1篇杜莉
  • 1篇曾玉荣
  • 1篇刘霆
  • 1篇杨军
  • 1篇张川莉
  • 1篇薛斗
  • 1篇袁源
  • 1篇王小琴
  • 1篇刘国珍
  • 1篇廖小梅
  • 1篇屈军
  • 1篇邢春华
  • 1篇朱兰
  • 1篇汪明
  • 1篇赵敏

传媒

  • 3篇四川医学
  • 2篇当代医学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立止血联合西米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分析
2003年
廖春淑袁源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立止血西米替丁
DEA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4、M_5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 DA方案加入足叶乙甙即 DEA方案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M4、M5疗效的影响。方法 总结 2 5例应用 DEA方案治疗的 ANLL- M4、M5初治病例 ,分析疗效及药物的毒副反应 ,并与同期应用 DA方案治疗的 2 1例 M4、M5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DEA组 CR率为 76% ,总有效率为 84% ,明显高于 DA组 ;DEA方案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及骨髓抑制 ,但多数病人能够耐受。结论 DEA方案为治疗 ANLL- M4。
廖小梅廖春淑刘霆张川莉朱兰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诱导化疗足叶乙甙
骨髓活检与涂片同步观察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与涂片同步观察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以进一步确定该技术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对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同步作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切片,观察骨髓涂片和切片病理性改变。结果骨髓切片有核细胞增生减低占90.0%,涂片占6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25,两者细胞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活检与涂片同步观察比常规单纯涂片检查的确诊率明显提高。
廖春淑蒲世军邢春华曾玉荣王小琴刘国珍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环孢素A加泼尼松治疗持续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
2017年
比较环孢素A(CsA)加泼尼松治疗与单用泼尼松治疗持续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持续性ITP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采用CsA加泼尼松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泼尼松治疗,复发后再给予CsA加泼尼松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部分有轻度胃肠道反应,治疗组患者中极少数有轻度转氨酶升高、牙龈增生等,经对症治疗,能缓解及耐受。结论:CsA加泼尼松治疗方案治疗持续性ITP的疗效好、维持时间长,是治疗持续性ITP的较有效方案。
廖春淑曾宇鹏张海燕
关键词:环孢素A泼尼松
羟基脲加干扰素a-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羟基脲(HU)加重组人干扰素a-2b(IFNa-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疗效,以提高CML的疗效。方法总结了25例应用HU加IFNa-2b治疗的CML慢性期,分析疗效及药物的毒副反应,并与同期应用HU治疗的21例CML慢性期病例进行比较。结果HU加IFNa-2b治疗组CHR率为96%,明显高于HU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IFNa-2b主要毒副反应为畏寒、发热、头痛、肌痛及骨骼痛,经对症治疗,多数病人能耐受。结论HU加IFNa-2b是治疗CML慢性期较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廖春淑屈军薛斗何秋鸿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羟基脲A-干扰素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免疫因子检测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免疫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化疗治疗的132例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检测三组受试者的血清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8(IL-8)]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IgA、IgG及IgM对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74例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71.62%),感染类型以细菌性感染为主(90.54%);74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8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0.92%);感染组的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且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感染组的CRP、PCT、IL-8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且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IgA、IgG、IgM水平诊断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AUC和截断值分别为0.827、2.31 g/L,0.921、13.87 g/L,0.834、1.56 g/L。结论: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并以革兰阴性菌占大多数;血清免疫因子IgA、IgG、IgM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张海燕唐岚廖春淑罗源林晓静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中性粒细胞缺乏免疫因子
慢性心力衰竭注册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注册治疗的疗效与医疗成本。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0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205例,给予填写表格病历,注册治疗,由心血管专科医生管理;对照组203例,仅给予建立联系方式,患者自由就医。观察治疗(18.0±7.3)月后,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运动耐量、心血管事件、住院率、死亡率及医疗成本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6min步行试验(6MWT)步行距离[(491.7±64.3)vs(397.5±66.8)]明显延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49%vs56.65%)、死亡率(6.83%vs9.85%)及医疗费用[(4276.37±1177.81)vs(5185.48±1303.07)]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率(27.80%vs43.84%)下降更加显著(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注册治疗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住院率、死亡率和医疗成本。
杨军蒲世军蒲国俭沈媚嘉汪明廖春淑
关键词:心力衰竭
横结肠癌术后4年发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被引量:2
2005年
廖春淑蒲世军蒲国俭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肠癌术后病例介绍脐周疼痛出血点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中Th9/Th17的水平及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释清楚。本研究选取ITP患者,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浆中Th9/Th17的含量,并通过观察影响两者表达的转录因子水平,分析其对ITP患者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ITP患者Th9/Th17、IL-9/IL-17含量明显升高,并且其相应的转录因子水平也升高,并且利用四者对活动期ITP进行诊断,发现Th9/Th17对活动性ITP的诊断效能均较高。以上结果表明,Th9/Th17可能通过上调其转录因子影响ITP发病,并与IL-9/IL-17存在协同作用,可利用Th9/Th17对活动性ITP进行早期诊断。
罗源唐岚廖春淑
关键词:转录因子自身免疫
甲氨蝶呤地塞米松鞘内注射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地塞米松鞘内注射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疗效。方法:总结21例应用MTX+地塞米松鞘内注射防治CNSL,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并与同期应用常规诱导、巩固化疗及维持治疗的24例AL病例进行比较。结果:鞘内注射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鞘内注射MTX+地塞米松是预防和治疗CNSL的较有效方法。
廖春淑蒲世军蒲国俭杜莉赵敏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甲氨蝶呤地塞米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