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万军

作品数:162 被引量:59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39篇专利
  • 26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农业科学
  • 27篇天文地球
  • 18篇经济管理
  • 11篇机械工程
  • 11篇水利工程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3篇土壤
  • 13篇土壤水
  • 13篇农业
  • 13篇径流
  • 11篇野外
  • 11篇植被
  • 11篇生态
  • 10篇野外试验
  • 10篇水分
  • 10篇小流域
  • 9篇植物
  • 9篇水文
  • 8篇地下水
  • 8篇渗流
  • 8篇土壤水分
  • 8篇流量测定仪
  • 7篇低山丘陵区
  • 7篇坡地
  • 6篇节水
  • 6篇灌溉

机构

  • 96篇中国科学院遗...
  • 67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千叶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东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省科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山西省林业厅
  • 1篇石家庄市环境...

作者

  • 162篇张万军
  • 103篇曹建生
  • 32篇刘昌明
  • 28篇冯学赞
  • 17篇杨永辉
  • 9篇刘秀萍
  • 9篇杨帆
  • 9篇刘志军
  • 9篇李发东
  • 9篇唐常源
  • 8篇韩淑敏
  • 7篇安淑萍
  • 7篇马忠秋
  • 6篇冯伟
  • 5篇孙甲霞
  • 5篇璩芳
  • 5篇云正明
  • 4篇毕绪岱
  • 4篇张秋英
  • 4篇高福存

传媒

  • 10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农业现代化研...
  • 4篇水利学报
  • 4篇科技开发动态
  • 4篇生态农业研究
  • 4篇2004年中...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仪器仪表学报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节水灌溉
  • 3篇第二届全国虚...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水文
  • 2篇生态经济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12篇2008
  • 24篇2007
  • 15篇2006
  • 30篇2005
  • 20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8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促进裸沙植被快速恢复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裸沙植被快速恢复的方法,在沙漠化地区的裸沙地和流动沙丘,沿与主风向垂直方向开沟,沟深20-30cm、宽15-20cm,两沟相间30cm,在沟内均匀的撒施5g/m吸水剂、2g/m的菌根菌和/或40g/m肥...
冯学赞张万军
文献传递
山地生态水文过程与降水资源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生态水文学是一个可定义和发展的学科,是在不同时空尺度和一系列环境条件下探讨生态水文过程。山地的生态格局和水文过程对下游景观有重大的影响。针对山区干旱缺水、水生态退化以及水灾害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从林草地水文生态效应角度,探讨山地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进展,山地降水资源调控技术措施和山地生态水文过程与降水资源调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被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包括面积定额法、潜水蒸发法、植物蒸散发量法、水量平衡法、生物量法、基于遥感技术的计算法等,各种方面在不同区域的适用性不同;生态水文模型有SWAT模型、SWIN模型、EcoHAT模型等,不同的模型应用领域不一;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措施包括降水资源的就地利用—入渗水利用,如坡改梯工程、集水造林种草工程以及适时深耕技术等;降水资源的叠加利用—径流水利用,如淤地坝工程和坡面集水造林种草工程等;以及降水资源的间接利用—蒸发水利用三个方面,如黑色覆盖技术、砾石覆盖技术和土壤覆盖技术等。以河北太行山区为例,分析得出造林坡地的径流系数明显低于裸岩坡地。山地水旱灾害形成机制与水资源调控利用技术的研究、坡地与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研究等方面应是未来山地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重点。
阳辉阳辉曹建生
关键词:山地生态水文过程生态需水量降水资源
太行山果树引种与生态适应性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果树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果树以及同种果树不同品种对当地的生态条件的适应各有不同,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选育出了适应该地区发展的耐旱、耐贫瘠土壤的优良石榴、甜柿、枣及欧洲甜樱桃等品种,为太行山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实现山区综合开发以及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优良品种,为建设太行山区适生优质种质资源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发东张万军杨永辉高福存
关键词:果树引种生态适应性石榴
基于翻斗法量水的岩土入渗自动测定方法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在分析目前野外岩土入渗测定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自行设计的一种岩土入渗自动测定系统。该测定系统主要由双环、恒压供水装置及翻斗式流量测定仪3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在恒压供水装置为双环入口提供恒定水流的条件下,利用翻斗式流量测定仪对双环出口的水流过程进行测定,然后根据动态水量平衡原理,计算不同时刻岩土的入渗速率。该方法改变了通过测定双环(或供水箱)内的水位变化来计算岩土入渗速率的传统思路,实现了定水头条件下岩土入渗过程的自动测定,提高了双环法的测量精度与自动化程度。
曹建生张万军韩淑敏杨永辉
小流域暴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直接的方式收集和计量任意时段的水流样品并自动记录的小流域暴雨径流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采集装置是由抽水、分流和采集三部分机构组成,抽水机构包括一个设置于小流域出口处量水堰观测井内的抽水泵和浮球控制...
曹建生张万军
文献传递
庭院经济与新农村建设被引量:7
2008年
庭院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庭院经济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庭院经济的含义、研究内容及经营形式的变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庭院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孙甲霞张万军
关键词:庭院经济新农村建设
典型小流域裂隙岩体渗流补给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采用野外试验,在分析典型小流域坡地地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下垫面的非均质性和空间变异性,通过测定坡地岩土的水分变化和流域出口裂隙岩体渗流对降雨入渗的响应,对天然降雨条件下的小流域水量转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裂隙岩体渗流对暴雨过程具有明显响应;岩土二元结构下垫面具有较强的储水和透水功能,为降雨入渗过程中土壤层与裂隙岩体层之间形成暂时饱和区创造了地质条件,这为坡地渗流的集蓄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水分在风化裂隙岩体中的运动存在优先流现象,这说明考虑下垫面的非均质性和空间变异性将有助于正确认识水分在风化裂隙岩体中运动的真实性,也说明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在风化裂隙岩体中是不合理的。
曹建生刘昌明张万军杨永辉
关键词:降雨入渗裂隙岩体非均质
多卫星遥感数据一体化并行地面预处理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卫星遥感数据一体化并行地面预处理系统,包括硬件层、系统支撑层、数据处理扩展层,任务管理调度层和用户处理功能组合层;其中硬件层提供预处理系统的硬件支撑;系统支撑层提供系统软件支撑环境;数据处理扩展层具有多种...
刘定生李国庆章文毅李景山赵灵军马艳王建陈甫黄克颖杨进黄鹏黄方马广彬于文洋张万军
文献传递
太行山低山区主要植被下土壤贮水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通过对太行山低山区主要植被黄背草、荆条及其混合植被下的土壤水分及以上3种植被水分利用状况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贮水量的季节变化随着降雨量及季节变化而变化,植被生长期降雨量多的年份,土壤贮水量大,降雨量小的年份,土壤贮水量小;3种植被不同坡度下水分利用效率,平坡大于斜坡,丰水年,混合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枯水年,黄背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孙甲霞张万军曹建生
关键词:荆条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
冶河流域径流减少的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分析了1970-2000年滹沱河的重要支流——冶河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气候和地表覆被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30年来,流域降水量减少,流域内的年平均气温上升并达到显著水平。流域1995年有林地和高覆盖草地所占面积同20世纪80年代相比大幅减少,林地和草地的质量有所下降,到了2000年有所回升;流域内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增加。同时流域的径流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年均流量自1966年以来不断减小,尤其是80年代以后下降趋势更明显,以致上游长年有水河流部分河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流。
樊静杨永辉张万军
关键词:气候变化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