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英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一株乙型肝炎病毒鼠单抗的人源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被引量:1
- 2017年
-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HBV的药物在彻底清除病毒方面并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因此迫切需要发展能有效清除病毒,尤其是能有效清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或大幅度降低HBsAg血清学水平的创新性治疗药物.筛选到一株针对HBV和HBsAg上一个特定表位的鼠单抗129G1,它能持续有效地清除转基因小鼠体内的HBV及HBsAg,有发展为治疗性抗体药物的潜力.为了降低129G1的免疫原性,采用互补决定区(CDR)移植的方式,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对这个鼠单抗进行了人源化,最终得到人源化抗体.人源化抗体与HBsAg的结合活性与嵌合抗体相当,抗体质量浓度为1.45μg/mL时介导THP-1细胞吞噬率达到50%.在HBV转基因小鼠的实验中,获得的129G1人源化抗体能持续有效地抑制血清中HBV DNA及清除HBsAg.
- 徐灵杰罗文新张娟周兵张天英胡耀凯袁权夏宁邵
- 关键词:噬菌体抗体库抗体药物
- 高灵敏度巢式PCR方法扩增HBV全长基因组被引量:3
- 2011年
- 探讨一种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扩增的灵敏度高、广谱性好的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CR)方法,适用于较低病毒拷贝数标本的HBVDNA扩增.通过设计两套通用巢式引物。实现对各基因型(A,B,C,D,E,G)HBV均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采用两步法分段扩增HBV基因组,对两段目的产物进行测序拼接获得HBV的全基因序列.应用本方法对4组病毒拷贝量(IU/mL)分别为:〉1.0×10^4,1.0×10^3~1.0×10^,2.0×10^2~1.0×10^3,〈2.0×10^2的100份血清标本进行全长基因组扩增,其中75份获得阳性结果,各组阳性率依次为:100%,66.7%,60%,25%.有效扩增灵敏度为2.0×10^2~1.0×10^3IU/mL;而一步法只在病毒拷贝量〉1.0×10^4 IU/mL的标本组中获得15份阳性结果,总的阳性率仅为15%,说明该方法扩增灵敏度明显高于一步法.因此。本方法为HBV流行病学调查研究HBV基因组序列提供了更高的灵敏度,可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 张天英陈清瑞杨炳春陈仕海袁权葛胜祥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
- 抗PD-L1单抗的研制及其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效果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获得具有阻断PD-1/PD-L1结合活性的Anti-PD-L1单克隆抗体,并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初步探索其应用于慢性HBV感染治疗的潜力。方法: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手段,表达纯化获得具有体外结合活性的人源和鼠源的PD-1/PD-L1蛋白,采用纯化后的人PD-L1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小鼠抗人PD-L1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基于间接化学发光免疫法评估了这些抗体与人源和鼠源重组蛋白的结合活性,并定量评估它们对PD-L1体外相互作用的阻断活性。利用慢乙肝病人PBMC体外刺激方法评估其对T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在HBV转基因小鼠中评估其抑制HBV的效果。结果:本研究获得了8株稳定分泌Anti-PD-L1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其中Anti-PD-L1Ab5和Ab6两株单抗与人和小鼠的PD-L1具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性,且均可阻断人和小鼠的PD-1/PD-L1结合活性。在慢乙肝病人PBMC刺激培养实验中,Ab5和Ab6可促进γ干扰素水平升高;在HBV转基因小鼠中单剂注射Ab6,48 h后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20倍,血清HBs Ag水平降低至基线水平的30%。结论:获得了2株具有阻断人和小鼠PD-1/PD-L1结合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其在PBMC体外刺激培养系统中可促进慢乙肝病人的T细胞功能,在HBV转基因小鼠中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具备一定的治疗应用潜力。
- 吴勇张天英宋浏伟夏宁邵袁权
- 关键词:治疗性单克隆抗体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