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奇瑾 作品数:16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世纪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世纪坛医院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与肺内囊性病变HRCT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乳糜胸的量与肺内囊性病变HRCT表现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和/或病理证实为LAM乳糜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对以下征象进行分析:(1)乳糜胸量的分级:Ⅰ少量,Ⅱ中量,Ⅲ大量。(2)肺内囊性病变的HRCT表现:囊性病变的大小、累及范围、HRCT的严重度分级。应用χ~2检验,分析LAM乳糜胸的量与肺内囊性病变的大小、累及范围、HRCT的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LAM乳糜胸的量与肺内囊性病变的大小、累及范围及HRCT的严重度分级均没有相关性。结论:LAM乳糜胸的量由多因素决定,与其发病机制有关。LAM乳糜胸的量不能作为评价肺内囊性病变严重度的参考标准。 张奇瑾 陈孝柏 张春燕 沈文彬 温廷国 霍萌 付岩 王仁贵关键词:淋巴管肌瘤病 乳糜胸 高分辨率CT 乳糜胸病因学分类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 目的 探索影像学征象在乳糜胸发病机制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207例乳糜试验(+)的乳糜胸患者(原发性乳糜胸118例,继发性乳糜胸53例,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36例).所有患者均行CT淋巴管造影检查.(1)肺内及胸壁征象:支... 张奇瑾 王仁贵 颜煖 沈文彬关键词:淋巴管肌瘤病 乳糜胸 淋巴管肌瘤病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对照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LAM患者的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及CT资料,其中15例行胸导管探查,1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20例LAM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乳糜性胸腔积液,其中8例合并乳糜性腹腔积液。DLG显示20例LAM腹膜后及髂淋巴管均不同程度扩张,并5例向对侧返流。DLG直观显示14例胸导管出口受阻,其中13例行胸导管探查证实梗阻存在,并行胸导管梗阻解除术,1例胸、腹腔积液完全消失,12例减少或趋于稳定。6例胸导管部分于DLG未见明确显示,其中2例为胸导管结扎术后,1例行髂外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腹腔积液好转;其余4例中2例行胸导管探查证实出口受阻,行胸导管出口梗阻解除术后胸、腹腔积液减少;另2例未行胸导管探查,行髂外或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腹腔积液减少。结论 DLG及CT成像可为LAM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张春燕 张奇瑾 陈孝柏 霍萌 孙莹 沈文彬 王仁贵关键词:淋巴管肌瘤病 胸腔积液 腹腔积液 胸导管末端成形术治疗乳糜胸短期疗效的影像学评价 目的 探讨CT 淋巴管造影的影像学征象对胸导管末端成形术治疗乳糜胸短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7 例乳糜胸患者的临床和CT 淋巴管造影表现(原发性乳糜胸118例,继发性乳糜胸53 例,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36 ... 张奇瑾导水管狭窄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瘘口区脑脊液流动的MR定量研究 目的: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技术对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瘘口区脑脊液流动情况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对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因导水管狭窄或闭塞行ETV手术后的患者行正中矢状位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对瘘口区CSF流动情况进... 岳云龙 刘洪亮 金延方 龚建伟 吴晓华 张奇瑾 李滨 胡志强关键词:梗阻性脑积水 增强CT成像对肝窦阻塞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增强CT成像对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临床和影像诊断为HSOS的6例(男2例,女4例)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检查,观察分析增强CT成像上肝实质、肝脏相关血管及其他扫描范围相关影像变化,并参考肝脏血管超声、血管造影或增强MR检查结果,总结分析HSOS增强CT的特征。结果:CT平扫6例均表现肝脏肿大,肝实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增强后6例均表现为"斑片状"或"地图样"异常强化,1例除此之外还可见特征性的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异常强化。5例三支肝静脉均未见显示,1例肝左静脉未显影,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变细成线样改变。下腔静脉肝段3例重度狭窄,3例稍受压,但所有病例经肝脏血管超声、血管造影或增强MR检查均证实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流通畅。结论:CT平扫所显示肝脏肿大、密度不均匀减低和增强扫描所显示肝实质"斑片状"或"地图样"异常强化或特征性的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异常强化特点有助于HSOS的诊断。但增强CT对诊断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肝段是否狭窄或闭塞有一定的局限性。 颜煖 孙莹 孔令 张奇瑾 温静 孙小丽 王仁贵关键词:肝窦阻塞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学检查在胸导管末端探查术治疗淋巴管肌瘤病合并乳糜胸术式选择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胸导管末端探查术治疗淋巴管肌瘤病(LAM)合并乳糜胸术式选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34例LAM合并乳糜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性核素99 Tcm-右旋糖酐(DX)淋巴显像和CT淋巴管造影(CTL)检查。根据99 Tcm-DX淋巴显像对胸导管分型:Ⅰ型为异常浓聚型;Ⅱ型为异位引流型;Ⅲ型为未显影或一过性显影型,Ⅰ型和Ⅱ型为胸导管异常。根据CTL对胸导管分型:Ⅰ型为扩张型;Ⅱ型为末端梗阻型;Ⅲ型为主干缩窄型;Ⅳ型为异位引流型;Ⅴ型为未显示型。以Ⅰ~Ⅳ型为胸导管异常。评价2种方法显示胸导管病变的一致性。结果99 Tcm-DX淋巴显像显示Ⅰ型17例,Ⅱ型3例,Ⅲ型14例。58.82%(20/34)的LAM合并乳糜胸病例存在胸导管病变。CTL显示Ⅰ型15例,Ⅱ型3例,Ⅲ型5例,Ⅳ型2例,Ⅴ型9例,73.53%(25/34)的LAM合并乳糜胸病例存在胸导管病变。2种方法显示胸导管是否存在病变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79)。CTL胸导管分型中,Ⅰ型和Ⅱ型多采用胸导管—静脉吻合术或胸导管末端松解术解除梗阻,Ⅲ型多采用胸导管末端压迫带/粘连松解术解除梗阻,Ⅳ型根据胸导管异常回流路径来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Ⅴ型多采取保守治疗。结论 CTL优于99 Tcm-DX淋巴显像,能准确显示胸导管的病变情况,为胸导管末端探查术治疗LAM合并乳糜胸的术式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张奇瑾 沈文彬 童冠圣 张春燕 陈孝柏 温廷国 董健 霍萌 王仁贵关键词:淋巴管肌瘤病 乳糜胸 胸导管 核素淋巴显像 巨大气管支气管症的低剂量多层CT表现 目的巨大气管支气管症也称Mounier-K(u|¨)h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笔者在6年来进行的肺癌低剂量筛查过程中,发现4例该病患者,结合文献并应用多层CT低剂量扫描并后处理技术,评价巨大气管支气管症,以提高对该病影... 张奇瑾 陈起航 吴国庚文献传递 淋巴管肌瘤病与肝硬化相关乳糜腹淋巴循环异常的影像学比较研究 2022年 目的比较淋巴管肌瘤病(LAM)和肝硬化相关乳糜腹淋巴循环异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LAM相关乳糜腹和22例肝硬化相关乳糜腹的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和CT淋巴管成像(CTL)资料,比较两组的淋巴循环异常影像特征。结果与肝硬化相关乳糜腹相比,LAM相关乳糜腹更易出现造影对侧髂腰部的对比剂异常反流(68.4%vs.18.2%,P=0.002)和盆腔周围淋巴管扩张(26.3%vs.0,P=0.016),腹膜后或髂充盈对比剂的团状淋巴结构最大径更宽[(2.08±1.03)cm vs.(0.95±0.21)cm,P<0.001]。结论 LAM和肝硬化两种病因相关乳糜腹的淋巴循环呈现不同的影像学特点。 张春燕 常鲲 张奇瑾 孙磊 过丽芳 霍萌 王仁贵 沈文彬 刘卓恒关键词:乳糜腹 淋巴管肌瘤病 肝硬化 淋巴管造影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瘘口区脑脊液流动的MRI定量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Cine PC MRI)对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后瘘口区脑脊液流动情况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对15例因中脑导水管狭窄或闭塞行ETV的病人,行Cine PC MRI检查(研究组),并选择15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瘘口区脑脊液流动情况,测量并计算瘘口区的收缩期最大流速(MSV)、舒张期最大流速(MDV)、平均流率(AFR)及1个心动周期脑脊液搏动量(SV)、净流量(NV);并对两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瘘口区脑脊液流动表现为与对照组导水管区相似的双向搏动。研究组脑脊液进入收缩期时间点为(35.52±10.26)%,对照组为(24.47±7.64)%;研究组脑脊液达到MSV时间点为(54.89±12.8)%,对照组为(42.95±10.88)%;研究组SV为(121.27±75.97)μl,对照组为(41.77±20.05)μl;研究组AFR为(20.79±10.16)ml/min,对照组为(7.28±2.42)ml/min;以上参数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脑脊液收缩期占心动周期的百分比、MSV及M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e PC MRI可对ETV后瘘口区脑脊液流动行定性、定量分析。瘘口区收缩期较正常导水管区滞后,但SV和AFR明显大于正常导水管区。 岳云龙 刘洪亮 金延方 龚建伟 吴晓华 张奇瑾 李滨 胡志强关键词:脑积水 脑室造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