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婷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5篇病毒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慢性
  • 4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阿德福韦
  • 4篇阿德福韦酯
  • 3篇药物
  • 3篇替诺福韦
  • 3篇替诺福韦酯
  • 3篇抗病毒
  • 3篇恩替卡韦
  • 2篇蛋白基因
  • 2篇胰腺
  • 2篇脂肪
  • 2篇治疗慢性乙型...
  • 2篇结合蛋白基因
  • 2篇抗病毒药

机构

  • 13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石家庄市第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张婷
  • 7篇谢雯
  • 7篇王京京
  • 6篇赵红
  • 5篇闫杰
  • 5篇程澄
  • 4篇成军
  • 4篇王艳斌
  • 3篇任娜
  • 3篇皇甫竞坤
  • 3篇范颖
  • 2篇李贲
  • 2篇张锦前
  • 2篇范颖
  • 2篇田梅梅
  • 1篇南月敏
  • 1篇向慧玲
  • 1篇徐小元
  • 1篇范晓玲
  • 1篇贾继东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肝博士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2013北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学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总结组织学早期但有门静脉高压表现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类人群的认识,及时制订治疗计划。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出现门静脉高压的组织学早期PBC患者共7例,总结患者一般资料、病史及实验室指标。结果组织学早期PBC患者并发门静脉高压,甚至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抗着丝点抗体(anti-centromere antibody,ACA)、抗gp-210抗体在患者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ACA、抗gp-210抗体阳性的PBC患者早期疾病进展风险高,而避免严重并发症。
刘丽改杨婉娜王琦任新华范颖王京京张婷谢雯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自身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E2结合蛋白基因在人胰腺细胞cDNA文库中的筛选
2010年
目的:筛选人胰腺细胞cDNA文库中与HCV包膜糖蛋白E2相互作用的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方法:扩增人胰腺细胞cDNA文库进行纯化鉴定,并将文库质粒转化酵母菌株Y187.诱饵质粒pGBKT7-E2转化酵母菌株AH109,在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SD/-Trp)上筛选阳性菌落.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将阳性重组AH109菌株与重组酵母菌株Y187进行配合,在4缺培养基(SD/-Trp/-Leu/-His/-Ade)和铺有X-α-gal的4缺培养基上进行筛选,提取蓝色酵母菌落质粒,电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后再提取质粒测序.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成功构建人胰腺cDNA文库以及pGB-KT7-HCVE2重组质粒,筛选出8种与HCVE2蛋白相结合的蛋白基因,分别为:胰凝乳蛋白酶原B1前体、胰蛋白酶原、胆盐刺激酯酶、CDK5、羧肽酶B1、人类v-Ki-ras2、鼠Kirsten肉瘤、弹性蛋白酶3A及辅脂肪酶.结论:筛选出的与HCVE2蛋白结合的人胰腺细胞蛋白基因中,部分与2型糖尿病、肝脏脂肪变性密切相关.
张婷任娜田梅梅李贲张锦前成军
关键词:胰腺丙型肝炎病毒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再代偿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再代偿的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纳入以腹水为首发表现的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120周,每24周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包括临床终点事件、血液学及影像学指标等),根据Baveno VII标准计算再代偿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在入组的320例患者中,283例完成了120周的随访,其中92.2%(261/283)的患者实现了病毒学应答。(HBV DNA<20 IU/ml),治疗后患者的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明显改善[(8.33±1.90)分与(5.77±1.37)分,t=12.70,P<0.001;(13.37±4.44)分与(10.45±4.58)分,t=5.963,P<0.001]。在120周随访期间,14例患者死亡,2例接受肝移植,19例发展为肝细胞癌,11例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4例发生肝性脑病;60.4%(171/283)的患者在120周内实现了临床再代偿(持续12个月未发生失代偿事件),56.2%(159/283)的患者实现了再代偿(持续12个月未发生失代偿事件且肝功能好转);基线MELD评分>15的患者积极抗病毒治疗后实现再代偿的概率高于基线MELD评分≤15的患者[67.6%(50/74)与52.2%(109/209),χ^(2)=5.275,P=0.029]。结论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大部分患者(56.2%)可以实现再代偿,基线病情较重的患者实现再代偿的概率并不低于其他患者。
张婷邓优康海燕向慧玲南月敏胡瑾华孟庆华房继莲胥婕王晓明赵红Calvin Q.Pan贾继东徐小元谢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
选择一线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为什么特别重要?
2018年
到目前为止,我国临床应用的核苷(酸)类药物有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五种。在治疗中,哪些药物应作为首选呢?
张婷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
血清补体在脂肪肝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了解脂肪肝(Fatty liver disease,FLD)患者血清补体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500例FLD患者(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0例(对照组),检测血脂水平及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C4、C5和BF含量。结果观察组TC、TG、LDL-C和HDL-C均值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或P<0.05)。观察组血清C3、C5和BF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C4含量稍有升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C3、C5和BF增高病例分别有27例(5.4%)和375例(75.0%)、53例(10.6%)和326例(65.2%)、22例(44.0%)和273例(54.6%),两组间比较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的C3、C5和BF分别在TC、TG、LDL-C和HDL-C值异常方面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FLD患者血清补体C3、C5和BF含量明显增高,对FLD患者的病情诊断评估和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王艳斌谢雯张婷闫杰王京京赵红范颖程澄
关键词:脂肪肝补体脂质代谢紊乱
疑诊为药源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多发性肌炎一例
男性患者,主因'四肢肌肉酸痛、无力1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周'入院。患者2003年体检发现HBsAg(+),2012年2月6日出现腹胀,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当地医院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2012年3月2日患...
赵红张俊霞张婷王京京谢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策略被引量:7
2020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导致终末期肝脏病变合并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的最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NAFLD可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NAFLD的治疗包括肝脏疾病及相关的代谢合并症,如肥胖、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2],同时,NAFLD的存在及严重程度也被证明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
张婷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药物
尿β2-微球蛋白作为替诺福韦酯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端肾小管功能损伤早期预测指标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TDF)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proximal tubular renal dysfunction,PRTD)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尿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作为预测CHB患者TDF相关近端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接受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联合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30例接受TDF治疗,疗程均为96周。出现PRTD即认为出现终点事件,患者需停止用药。比较两组患者PRTD的发生率以及PRTD患者和无PRTD患者尿β2-MG升高的发生率。结果 ADV+ETV组中12例(37.5%)出现PRTD,TDF组中3例(10.0%)出现PR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0.007)。PRTD患者中尿β2-MG升高的比例显著高于无PRTD患者(93.3%vs 6.4%;χ~2=43.198,P<0.001)。尿β2-MG预测TDF相关肾小管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结论与ADV相比,TDF具有更高的肾脏安全性,尿β2-MG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DF相关早期近端肾小管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任娜张婷程澄王京京闫杰
关键词:替诺福韦酯尿Β2-微球蛋白
异甘草酸镁对乙肝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水钠储留的影响
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是否会加重水钠储留,探讨异甘草酸镁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9月~201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首次出现腹水...
皇甫竞坤谢雯闫杰赵红张婷程澄王京京范颖王艳斌范晓玲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低磷性骨软化症8例
张婷成军王艳斌王京京赵红皇甫竞坤范颖程澄闫杰谢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