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血液动力学和PGI<,2>、TXA<,2>的影响
- 本文研究康复运动对冠心病血液动力学和PGI<,2>TXA<,2>的影响.提示康复运动可以提高心肌缺血阈和功能贮量,对冠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张文姚任爱华于澎朱利月金宏义
- 关键词:冠心病血液动力学康复运动
- 文献传递
- 运动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体液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运动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体液因子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组为 2~ 3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3 4例 (药物控制 ) ,正常老年对照组 3 1例 ,作自感劳累分级法 (RPE) 11~13级疲劳程度的症状限制性运动平板试验 (改良的Bruce方案 ) ,试验前 3min、后 3min抽静脉血检测 ,观察运动过程的心率、血压、运动当量、运动时间及运动前、后的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房肽 (ANF)。结果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 ,平板运动前、运动峰时、恢复期 3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总的运动时间、峰时的运动当量 ,均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运动后高血压组NO上升 48.7% ,对照组上升 5 2 .0 % ,均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高血压组ANF运动前比对照组高 2 2 .0 % ,P =0 .0 0 6;2组运动前、后差值比较 ,NO、ET1、AngⅡ、ANF均P >0 .0 5。运动前收缩压与运动峰时、运动后收缩压正相关 (r =0 .64 8,0 .63 0 ,P <0 .0 0 1) ;运动前舒张压与运动峰时、运动后舒张压呈正相关 (r =0 .3 5 9,0 .5 2 0 ,P <0 .0 0 1) ;年龄与平板运动当量呈负相关 (r =0 .65 5 ,P <0 .0 0 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控制下参加轻度疲劳程度的运动(相当于 8运动当量 )过程中 ,其心?
- 张文姚任爱华于小妹朱利月金宏义
-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血流动力学运动疗法
- 康复运动对冠心病人PTCA支架术后功能贮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研究康复运动对PTCA支架术后病人功能贮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PTCA支架术后病人67例,随机分为A组(康复组,36例),B组(对照组,31例).A组进行5~6个月的个体化运动程序训练,比较运动前、后两组病人的最大运动负荷(METmax和RPP)。结果:经康复运动训练A组METmax和RPP提高28.1%、4.6%,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PTCA支架术后病人经过康复运动可以提高其功能贮量。
- 吴红敏张文姚朱利月
- 关键词:冠心病康复运动PTCA支架术
- 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3年
-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10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疾病有关的教育,运动的指导和运动依从性观察(教育组),并与105例对照者进行比较对照,进行依从性评估。结果:随访1年,教育组康复运动依从性达 6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5%(P<0.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老年冠心病人康复运动的依从性,且实用可行。
- 吴燕王美钗朱利月张文姚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健康教育康复运动依从性
- 两种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比较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比较两种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甲组60例,服庆余救心丸每次0.7g,每日2次;乙组40例,服麝香保心丸,每次1粒,每113次.疗程14天。比较两者对心绞痛、心电图的疗效及症状改善、硝酸甘汕停减率。结果:两药心绞痛缓解率分别为9O.00%及87.5O%,心电图有效率为43.33%及4O.OO%,硝酸甘油停减率达85.11%及82.61%,无显著差异,P>O.05。庆余救心丸起效较快、结论:两药均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良好用药。
- 符蓉江缨张文姚
- 关键词:心绞痛庆余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冠心病疗效
- 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不同类型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 2000年
- 张文姚沈法荣黄抒伟
- 关键词:高脂血症药物疗法微粒化非诺贝特
- 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前列环素、血栓素A_2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研究康复运动对冠心病血流动力学和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康复组(A组,n=31),接受一两年的个体运动负荷程序训练,为对照组(B组,n=34),进行每日少于半小时的散步,(1.5km),然后作平板运动试验(TET),比较TET前后两组患者的次极量平板运动当量(METsmax)、缺血阈(MET1),运动中最高收缩压与最高心率乘积(RPP)、运动峰值收缩压(TSBP);PGI2,TXA2的代谢产物6-Keto-PGF1a、TXB2及其比值P/T。结果:A组较B组TSBP,MET1,METmax分别为11.4%、48.6%、34.9%,P<0.001;RPP升高0.09%。B组TET后较前TXB2升高25.39%,P=0.008;两组TET前比较,A组P/T高32.81%,P=0.011;两组TET后比较,A组TXB2低44.04%,P=0.02,且P/T高32.20%,P=0.032。结论:康复运动可以提高心肌缺血阈和功能贮量;冠心病患者通过循序渐进的有氧康复运动,可改善基础和次极量运动的PGI2-TXA2比例。
- 张文姚任爱华于澎朱利月金宏义
- 关键词:康复运动冠心病血流动力学前列环素血栓素A2
- 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肾的保护作用
- 1998年
- 运用超声心动图和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测定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拉西地平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参数和血β_2-微球蛋白(血β_2-MG)、尿β_2-微球蛋白(尿β_2-MG)、尿白蛋白(尿ALB)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减轻(P<0.01),左室舒张功能部分参数,E峰加速时间(E_(AT))、E峰减速时间(E_(DT))改善(P<0.05),血β_2-MG,尿β_2-MG浓度降低(P<0.01),尿ALB排出减少(P<0.05)。表明,拉西地平能减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重量、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对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
- 黄抒伟沈法荣张文姚沈亚平金宏义叶萌于澎
- 关键词:拉西地平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功能肾功能
- 右室流出道起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永久心脏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心电生理学和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 为 3例行双房右室或双室起搏的患者植入主动螺旋电极于右室流出道 ,结合右室心尖部临时起搏 ,应用Swan -Ganz导管和心电图分别测定RVOT及RVA起搏的心电生理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RVOT主动螺旋电极顺利植入 ,起搏感知良好 ,RVOT起搏的QRS波向量较RVA起搏更接近自身节律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 ,RVOT起搏时的CO及PWCP与RVA起搏时相近。结论 运用主动螺旋电极行右室流出道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
- 黄抒伟沈法荣沈亚平凌峰张文姚陈建明金宏义吴中玉
- 关键词:人工心脏起搏右室流出道电生理学血流动力学
- 双心室起搏的初步临床经验被引量:1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行永久性双心室起搏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5例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和左束支阻滞患者常规植入右心室起搏导线的同时植入冠状静脉窦导线于心大静脉或心中静脉 ,分别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及双心室起搏 ,应用 Swan- Ganz导管或超声心动图测定不同起搏部位对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阻滞患者植入冠状静脉窦导线至心大静脉或心中静脉行双心室起搏 ,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较有更好的急、慢性血流动力学效应 ,双心室起搏引起窄 QRS波 ,同时使二尖瓣返流减少 ,射血分数提高 ,心功能改善。 结论 双心室起搏对难治性心力衰竭可能有辅助治疗作用。
- 沈法荣黄抒伟沈亚平张文姚凌峰吴中玉陈建明金宏义
- 关键词:双心室起搏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