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正模

作品数:50 被引量:113H指数:8
供职机构:敦煌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敦煌研究院院级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历史地理
  • 9篇天文地球
  • 8篇建筑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洞窟
  • 6篇文物
  • 6篇壁画
  • 5篇微环境
  • 5篇降雨
  • 5篇感器
  • 5篇传感
  • 5篇传感器
  • 4篇遗址
  • 4篇现场测试
  • 3篇底座
  • 3篇地气
  • 3篇蒸发
  • 3篇竖直
  • 3篇土遗址
  • 3篇文物保护
  • 3篇滑轨
  • 3篇监测装置
  • 3篇关键层
  • 3篇干旱

机构

  • 48篇敦煌研究院
  • 15篇兰州大学
  • 8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麦积山石窟艺...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总参工程兵科...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机械工业仪器...
  • 1篇嘉峪关长城博...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0篇张正模
  • 16篇王旭东
  • 13篇薛平
  • 11篇张国彬
  • 11篇郭青林
  • 11篇刘洪丽
  • 8篇李红寿
  • 8篇王小伟
  • 8篇闫增峰
  • 7篇侯文芳
  • 5篇武发思
  • 5篇汪万福
  • 4篇尚瑞华
  • 4篇王江丽
  • 4篇高文强
  • 4篇孙胜利
  • 3篇邱飞
  • 2篇詹鸿涛
  • 2篇苏伯民
  • 2篇谢虹

传媒

  • 9篇敦煌研究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文物保护与考...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建筑与文化
  • 1篇城市建筑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遗产与保护研...
  • 1篇建筑节能(中...
  • 1篇石窟与土遗址...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1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1年阿克塞M5.5地震重定位及构造意义
2023年
2021年8月26日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发生M5.5地震,这次地震是发生在祁连山地震构造带西段的一次显著地震。利用区域台网记录的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通过CAP方法反演阿克塞M5.5主震及其M3.7余震的震源机制解,进一步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研究区2021年1月1日—11月29日间的地震事件进行重定位,以此分析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意义。结果表明阿克塞M5.5地震是一次以逆冲性质为主的地震事件;重定位后,地震事件呈明显的集中分布特征,阿克塞M5.5主震震源深度为14.1 km,余震序列震源深度大多分布于15~25 km。综合分析震源机制解、重定位结果以及区域构造背景,认为阿克塞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党河南山南缘断裂,未来应重点关注祁连山西段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薛善余谢虹袁道阳尹欣欣苏琦张正模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发震构造
基于本体的文化遗产地文物健康知识库构建——以敦煌莫高窟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应用该技术进行预防性保护,已成为文化遗产地在保证人身、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文物保护工作与开发旅游业间的矛盾,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思路。文章通过文化遗产地档案管理系统的档案信息与以物联网为核心的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相结合,构建文化遗产地文物本体健康数据知识库,从而为文物保护从干预性保护迈向预防性保护提供思路。
孙胜利王小伟王小伟
关键词:知识库
突发性强降雨对莫高窟洞窟微环境影响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为了降低莫高窟壁画由于赋存环境改变而引发病害深度恶化的风险,本文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的监测数据,分析在突发性强降雨条件下,崖体同层、大小与形制相似的开放洞窟和不开放洞窟微环境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研究表明,强降雨对窟内温度影响较小,但相对湿度出现了较大波动,具有时间滞后性。开放洞窟和不开放洞窟相比,相对湿度波动频率更明显,滞后时间均为10小时,要持续7小时才可达到另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洞窟管理者及调度人员合理安排洞窟排查时间及游客参观时间,并为决策者制订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张正模刘洪丽郭青林王旭东薛平
关键词:强降雨温度相对湿度旅游开放
一种应用于野外降雨试验的便携式试验槽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野外降雨试验的便携式试验槽;包括:若干挡板和一个端盖,挡板和端盖边缘均设有连接插头和固定孔结构,将不锈钢钎插入固定孔内,使得各挡板之间和挡板和端盖之间保持相对稳定,槽体底端设有出水口;其有益效果为...
刘洪丽张正模郭青林王旭东
文献传递
莫高窟PM_(10)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采用2018年敦煌莫高窟第16窟窟内与窟区PM_(10)浓度及气象数据,分析PM_(10)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两处监测点PM_(10)浓度主要分布在50μg·m^(-3)以下,受重污染天气影响较小;春、冬、秋、夏季依次降低,窟区PM_(10)浓度在春、冬季高于窟内,夏、秋季反之。(2)PM_(10)浓度3月最高,9月最低,5—9月窟内月均值高于窟区。PM_(10)污染日数窟内5月最多,而窟区3、5月较多。(3)PM_(10)浓度日变化曲线在春季和秋季呈“双峰”型,夏季和冬季呈“单峰”型。(4)在半封闭环境的洞窟内,沙尘暴发生前后,PM_(10)浓度达到极值及恢复至原来水平的时间均滞后于窟区。(5)在不同季节PM_(10)浓度与气温、风速和降水呈负相关。除秋季外,PM_(10)浓度与相对湿度、气压呈正相关。(6)窟区全年主风向为ESE,在冬春两季,此风向PM_(10)浓度最高,PM_(10)主要来自三危山前的戈壁滩、干涸的大泉河河道以及窟前裸露的地表积尘。
杨小菊赵学勇武发思张正模薛平陈章汪万福张国彬
关键词:PM气象要素文化遗产保护
三种断层位移测量工具对比分析
2023年
基于构造地貌对活动断层进行定量研究对理解断层活动习性及预测其将来的活动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对断层位错的获取主要采取软件测量的方式,因此对断层位错测量工具的可靠性及应用性的分析至关重要。文章首先对3种常用的测量工具LaDicaoz、3D_Fault_Offsets与MCSST进行介绍;然后,基于无人机摄影航测获得的党河水库断裂高精度DEM以及无人机机载LiDAR获取的西秦岭北缘断裂黄香沟段高精度DEM,使用MCSST对党河水库断裂进行详细的陡坎垂直位错测量,利用LaDicaoz和3D_Fault_Offsets对黄香沟断裂进行精细的水平位错测量,并通过交叉检验方法对这3种测量工具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最后,基于不同性质断裂位移的提取过程和结果,对这3款软件的自动化程度、使用难易程度及可重复性等特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总结3种工具的优势与不足。研究结果表明,LaDicaoz和3D_Fault_Offsets在水平位移提取方面具有较高精度和较好应用,MCSST在垂直位移提取及分析上应用较好,但3种工具的自动化程度皆存在不足,工具间的相互借鉴并将人工智能引入将成为进一步提高测量软件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发展方向。
王辽谢虹朱俊文薛善余张正模张波
关键词:LIDAR
石窟寺与土遗址本体监测数据趋势提取异常预警方法研究——以麦积山石窟与锁阳城遗址为例
2023年
监测数据趋势提取方法和异常预警方法是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通过对岩土质文物本体及赋存环境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实施周期性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文物安全的潜在问题,实现对文物最早和最低限度的干预。本文针对以麦积山石窟与锁阳城遗址为例的长期监测数据开展数据分析与监测对象本体变化趋势提取研究,提出一种可以提取去除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后的本体变化趋势,并据此设置预警阈值从而进行预警的方法。为文物保护工作者科学地发现文物本体趋势性变化,指导文物预防性保护以及遗产地开放管理等工作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
叶智豪刘世杰董亚波张正模
关键词:土遗址
一种壁画光照度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壁画光照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光照度检测机构、测距传感器、升降机构和水平移动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底座上端面固定连接的竖直滑轨,竖直滑轨连接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与底座之间连接设有支架,竖直滑轨滑动连...
张正模毛滋春蔺旺兵李冲高文强郑路杭
应用氢氧稳定同位素对极端干旱区蒸发水分来源的确定被引量:1
2016年
长期监测发现敦煌莫高窟窟顶戈壁存在稳定的蒸发水分。为了进一步厘清蒸发水分的来源,利用拱棚-凝结法定期收集蒸发水分,应用水同位素示踪原理监测凝结水分、莫高窟降水和潜水的δD和δ^(18)O值,以揭示戈壁蒸发水分的来源。结果表明,蒸发水分的δD、δ^(18)O平均值分别为-33.06‰和-5.33‰,莫高窟降水为-66.44‰和-8.57‰,潜水为-72.19‰和-9.75‰,说明当地潜水并非来自于莫高窟降水;通过经纬度和海拔,应用在线降水同位素计算的当地降水δD和δ^(18)O值(-60.00‰,-8.50‰)和降水加权平均值(-5.30‰,-0.75‰)同样表明,当地降水不是地下潜水的合理来源,而党河源区(野马山)的降水(-86.00‰,-12.00‰)才是地下潜水的真正来源。土壤水分蒸发实验与土壤垂直剖面水分检测表明,戈壁深厚包气带土壤在潜水水汽向上运移过程中选择了δ值相对较高的潜水水分,因此,戈壁蒸发水分来自地下潜水,存在清晰的来源通道。极干旱区蒸发水分来源的再确定为蒸发潜水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对极干旱区生态恢复有重要意义,并为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的利用提供了新视角,为莫高窟洞窟水分来源研究亦提供了重要参考。
李红寿汪万福詹鸿涛邱飞张正模武发思
关键词:同位素蒸发降水
湿度调控器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湿度调控器。;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作调控空气湿度。;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
侯文芳巩倩雯孙胜利薛平张正模张国彬陈海玲柴鹏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