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香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瘦素和胰岛素生长因子Ⅱ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和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的差异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根据FIGO(2009年)病理分期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n=40)、Ⅰ期组(n=15)、Ⅱ期组(n=10)、Ⅲ期组(n=8)和Ⅳ期组(n=7),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Leptin和IGFⅡ的表达(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血清Leptin和IGFⅡ的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ptin和IGFⅡ的表达随着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升高而明显上升。Leptin和IGFⅡ的表达显著上调可能是促进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Leptin和IGFⅡ及其参与的各种反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 刘婷婷张淑香高维萍
- 关键词:瘦素
- MIMECAN基因、细胞核因子κB和白细胞介素24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MIMECAN基因、细胞核因子(NF)-κB和白细胞介素(IL)-2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子宫内膜癌组(n=120),再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病理学分期标准将其进一步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Ⅰ期亚组(n=45)、Ⅱ期亚组(n=30)、Ⅲ期亚组(n=24例)和Ⅳ期亚组(n=21)。选择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40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n=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MIMECAN基因、NF-κB和IL-24水平。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妇产科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子宫内膜癌组各亚组患者血清MIMECAN基因、NF-κB和IL-2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MIMECAN基因、NF-κB和IL-24与子宫内膜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69,0.73,0.82;P<0.05)。3子宫内膜癌组MIMECAN基因和NF-κB呈正相关关系(r=0.76,P<0.05);NF-κB和IL-24也呈正相关关系(r=0.78,P<0.05)。结论 MIMECAN基因、NF-κB和IL-24相互作用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 刘婷婷高维萍刘琼娜徐辉张淑香周旭红
- 关键词:细胞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24子宫内膜癌
- 联合应用多生物标记物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24(interleukin-24,IL-24)、核因子kB(NF-kB)和抑癌基因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的差异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根据FIGO(2000年)病理分期分为4组,分别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VEGF、IL-8、IL-24、NF-kB和P5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相比较,FIGOⅣ期组的VEGF、IL-8、IL-24、NF-kB和P53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且随着子宫内膜癌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VEGF、IL-8、IL-24、NF-kB和P53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而IL-24和P53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一种新的方法。
- 刘婷婷刘琼娜孙美玲高维萍徐辉张淑香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白介素8白介素24核因子KB抑癌基因P53
-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VEGF、IL-8、IL-24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24(IL-24)的变化,并探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VEGF、IL-8及IL-24。结果观察组血清VEGF、IL-8及IL-24分别为(592.48±131.61)ng/L、(50.15±2.37)pg/mL、(0.75±0.15)ng/mL,对照组分别为(239.35±58.37)ng/L、(34.60±2.61)pg/L、(0.58±0.13)ng/mL,两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Ⅰ期者血清VEGF、IL-8及IL-24分别为(443.53±127.14)ng/L、(41.32±1.67)pg/mL、(0.68±0.11)ng/mL,Ⅱ期者分别为(581.62±121.56)ng/L、(48.31±2.17)pg/mL、(0.74±0.14)ng/mL,Ⅲ期者分别为(704.25±217.33)ng/mL、(57.41±1.83)pg/mL、(0.81±0.12)ng/mL,Ⅳ期者分别为(916.41±407.32)ng/L、(64.28±2.58)pg/mL、(0.90±0.10)ng/mL。血清VEGF、IL-8及IL-24随着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r分别为0.69,、0.72、0.65,P均<0.01)。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VEGF、IL-8、IL-24表达升高。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VEGF、IL-8、IL-24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
- 刘婷婷张淑香高维萍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