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成
- 作品数:58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燃烧与爆炸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双药室装药实现能量补偿的技术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从理论上分析了双药室装药方式实现能量补偿、增大p-l曲线作功面积的可行性,并进行了相关实验。主装药室和附加药室的装药量分别为32和10g,控制主装药室和附加药室的点火时间差为1.5ms。结果表明,双药室装药p-l曲线的作功面积较普通装药明显增加,在150MPa附近出现了压力平台,炮口初速提高了56.3m/s。采用双药室、适时补充能量的装药方式能够增大p-l曲线的作功面积、实现压力平台、提高炮口初速。
- 张江波张玉成蒋树君余斌李强
- 关键词:应用化学发射药炮口初速
- 异形发射药结构设计与计算验证
- 2021年
- 针对内弹道性能模拟对发射药燃烧表面积计算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异形发射药药形计算与设计方法;设计了三角形柱状、梯形柱状和四边形柱状发射药,利用切分-独立计算-整体加和的计算原理,对其面积及体积随燃烧深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计算;根据几何燃烧定律,推导了燃气生成猛度与发射药已燃百分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讨论了内孔径对发射药燃烧渐增性的影响;对12孔梯形柱状发射药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异形发射药在内外弧厚保持一致、长宽比保持不变基础上,其理论燃烧过程呈增面燃烧的趋势,且随着孔径减小燃烧分裂点后移,但孔径变化对发射药燃烧过程影响有限。12孔梯形发射药的实际燃烧过程具有燃烧渐增性,但由于实际发射药尺寸以及点火一致性的偏差,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有一定误差。
- 高宇晨胡睿周敬张玉成杨伟涛
- 关键词:物理化学燃烧性能
- 一种同步多点点火中心传火管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多点点火中心传火管,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底部点火缺陷的问题。本发明由中心传火管、传火管转接头、若干根导爆管、若干点火药包、奔萘药管、底火及药筒组成。药筒底火输出端与导爆管一端连接,导爆管另一端与点火药包...
- 赵宝明赵宏立靳建伟刘来东张衡杨丽侠张邹邹王琼林魏学涛张玉成
- 文献传递
- 基于多点压力测试系统的发射药膛内燃速测试技术被引量:6
- 2019年
- 为了研究发射药在火炮膛内的燃烧性能,建立了基于多点压力同步测试技术的发射药膛内动态燃速测试系统,采用该系统在HPD-30火炮上对单樟-5/7发射药的动态燃烧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将该试验结果与基于微波干涉法测试的膛内燃速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膛内燃速方程参数拟合方式对膛内燃速曲线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100MPa的中低压范围内,基于多点压力测试法获得的单樟-5/7发射药的膛内燃速与微波干涉法获得的测试结果偏差最大值为12%,最小值为2%,最大偏差点处对应的膛内燃速差值为0.45cm/s;在100~320MPa的压力区间内,两种测试法获得的发射药膛内燃速偏差最大值为1.7%;平行试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多点压力测试的发射药膛内燃速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和稳定性;由于单樟-5/7发射药表面钝感形成内、外层的非均质性,其膛内燃速方程需要采用分段函数表述才能更准确地反映膛内燃烧规律。
- 赵煜华闫光虎张玉成梁磊刘毅严文荣肖霞
- 关键词:微波干涉仪
- 发射装药用可燃紧塞元件的力学强度及燃尽性试验
- 2017年
- 为减少某发射装药的燃烧残片,对可燃紧塞元件的强度及燃尽性开展了试验研究,对比测试了传统纸质紧塞元件及可燃紧塞元件的压缩力,通过火炮输弹上膛冲击试验及野战公路运输试验测试了采用可燃紧塞元件的发射装药的结构强度;通过密闭爆发器试验测试了可燃紧塞元件的表观燃速,并通过内弹道射击试验验证了可燃紧塞元件的结构强度及膛内燃尽性。结果表明,可燃支撑筒的压缩力约为纸质支撑筒的两倍;可燃紧塞盖的压缩力约为原纸质紧塞盖的40%,约为原纸质支撑筒的80%,可燃紧塞元件力学强度可保证该发射装药在运输过程及供输弹过程中的结构完整性;在50~150MPa下,可燃紧塞元件的线燃速为ADiGu发射药燃速的8倍以上,在同一燃烧环境下,可燃紧塞元件可先于发射药在膛内燃尽;射击后炮口无燃烧残片,在内弹道过程中燃烧完全,无二次火焰,炮口无残留。
- 严文荣王琼林张玉成李强
- 关键词:发射装药燃速
- 基于燃烧产物的硝胺类发射药的燃速预估模型被引量:1
- 2013年
- 针对探讨硝胺类发射药的燃速预估模型,在分析硝胺炸药在燃烧分解产物热分解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近年来提出的火药燃速预估方法,推导硝铵发射药的燃速公式及压力指数公式。编写硝铵发射药燃速计算软件。在0~400 MPa压力范围内,对硝胺类发射药的燃速进行理论预估,并对3种硝铵发射药的燃烧计算值与相应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模型是可行的,适合硝铵发射药的燃速预估。
- 周媛丽张江波张玉成李强刘毅
- 关键词:硝胺燃烧模型硝胺发射药
- 发射药膛内两种燃速测试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 2011年
- 为了研究发射药在火炮膛内的燃烧规律,以经典内弹道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常规测试和微波测试的可行性,并建立了相关的计算处理方法。常规测试方法和微波测试方法分别采用P—t曲线、炮口初速和v—t曲线作为基础数据,经相关计算得到发射药膛内燃速。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P—t曲线和试验P—t曲线能够较好地吻合,在80~250MPa压力范围内,常规测试和微波测试所测燃速范围分别为17~29cm·S-1。和8~23cm·S-1。发射药在膛内的燃速关系式偏离指数式较远,微波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常规测试方法。
- 张江波张玉成李强严文荣闫光虎赵晓梅
- 关键词:复合材料发射药燃速炮口初速
- 片状多层发射药的内弹道性能被引量:10
- 2009年
- 制备了片状多层发射药,内层选用燃速较高的高能发射药,外层为含有高分子阻燃材料的低燃速配方发射药。对不同阻燃剂含量和不同厚度比的片状多层发射药进行了密闭爆发器实验和30mm模拟弹道炮试验。结果表明,外层阻燃剂含量不同的MD1和MD2多层发射药均有较好的燃烧渐增性,外层阻燃剂含量较高的MD2多层发射药的燃烧渐增性要优于MD1多层发射药;在保证最大膛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外内层厚度比为1∶10的MD1发射药的初速较5/7单基药的初速提高77.4m/s,外内层厚度比为1∶5的MD2初速较5/7单基药的初速提高108.7m/s。因此得出,通过调节多层发射药外层阻燃剂含量和外内层的厚度比,可以实现增加装药量、提高炮口初速而保持最大膛压不变。
- 张江波张玉成王琼林蒋树君赵晓梅严文荣李强
- 关键词:内弹道性能燃烧性能阻燃剂
- ETPE发射药的热分解特性与燃烧机理被引量:5
- 2010年
- 通过DSC、PDSC分析了点火延迟时间长及难点火ETPE发射药燃烧过程中的热分解特性。用中止燃烧实验装置、SEM电镜观察研究了ETPE发射药燃烧表面的形貌变化及燃烧规律。结果表明,ETPE发射药热分解过程主要由其配方中含能添加剂RDX的热分解过程决定,RDX组分与含能黏结剂BAMO/AMMO聚合物体系之间的燃烧不同步性是造成ETPE发射药点火燃烧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根据ETPE发射药燃烧过程的特点,归纳出该类发射药的燃烧机理。
- 赵晓梅张玉成严文荣李强张江波
- 关键词:物理化学
- NG含量对改性单基发射药燃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以高氮量5/7单基发射药为基体药粒,通过先浸渍吸收NG、后吸收聚酯钝感剂NA的两步工艺制备出改性单基药,在制备过程中,NA含量恒定,浸渍NG的质量分数为5%、10%和15%,制备出3种NG含量的改性单基药样品RN-a、RN-b和RN-c。采用密闭爆发器试验和30mm弹道炮内弹道试验,研究了NG含量对改性单基药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3种改性单基药样品的燃烧渐增性均优于基体药;在保持最大膛压不增加的情况下,弹丸初速较5/7单基药装药分别提高36.9、91.7和57.4m/s。在制备工艺过程中,通过调节NG的含量,能够改善改性单基药的燃烧性能,实现大幅度提高炮口初速的目的。
- 李强闫光虎张玉成严文荣张江波赵晓梅刘强杜江媛
- 关键词:物理化学密闭爆发器炮口初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