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梅

作品数:57 被引量:24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7篇学成
  • 27篇化学成分
  • 16篇药物
  • 16篇活性
  • 15篇化学成分研究
  • 11篇血糖
  • 11篇降血糖
  • 11篇降血糖药
  • 11篇降血糖药物
  • 10篇三萜
  • 9篇食品
  • 9篇功能食品
  • 8篇葡萄糖
  • 8篇细胞
  • 8篇化合物
  • 7篇提取物
  • 6篇皂苷
  • 6篇三萜皂苷
  • 6篇类化
  • 6篇类化合物

机构

  • 57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 2篇云南省环境科...
  • 2篇普洱学院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遵义医药高等...

作者

  • 57篇张玉梅
  • 25篇谭宁华
  • 10篇宋启示
  • 8篇嵇长久
  • 7篇曾广智
  • 5篇范青飞
  • 4篇熊江
  • 4篇褚洪标
  • 4篇贾锐锐
  • 4篇龚庆芳
  • 4篇卢志远
  • 3篇潘蓄林
  • 3篇冯峰
  • 3篇熊文勇
  • 3篇黄火强
  • 3篇贺文军
  • 3篇陈作红
  • 3篇徐俊驹
  • 3篇胡敬
  • 2篇杨佳倩

传媒

  • 11篇天然产物研究...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云南植物研究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中草药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黔南民族医专...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第八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调节脂代谢和肥胖的化合物PAQG在制药中的应用
提供一种提取于黄棉木的降齐墩果酸化合物Pyrocincholic Acid 3β‑O‑β‑D‑quinov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ide(PAQG)在3T3‑L1细胞中调控脂代谢的...
熊文勇张玉梅彭莉胡敬
青脆枝小枝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对生长于云南省勐腊县的青脆枝小枝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硅胶、MCI和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纯化,从青脆枝小枝的9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香树精(1)、7-酮基-β-谷甾醇(2)、豆甾醇(3)、谷甾-5-烯-3β,7β-二醇(4)、丙氧基香树精(5)、鹅掌楸碱(6)、松柏苷(7)、丁香酸葡萄糖苷(8)、丁香苷(9)、咖啡酸(10)、6,7-二羟基香豆素(11)、(3R)-3,6,7三甲基十九碳酸甲酯(12)、喜树碱(13)、9-甲氧基喜树碱(14)、10-羟基喜树碱(15)、麦黄酮(16)、豆甾-5-烯-3β,7α-二醇(17)、胡萝卜苷(18)、谷甾醇(19)。其中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胡祖艳范青飞张玉梅冯峰杨俊林宋启示
关键词:小枝化学成分喜树碱
马兰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马兰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工业甲醇提取,硅胶柱、反向C-18柱及凝胶柱等柱层析方法从马兰全草中分离化学成分,并通过MS和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ascleposide E(1)、pimar-15(16)-β-ene-8β,11α,20-triol-7-O-β-D-glucopyranoside(2)、4'-O-芦acetylsinapylangelate(3)和(3β,5α,22E,24S)-campesta-7,22-dien-3-O-芦β-D-glucopyranoside(4)。结论此4个化合物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且它们在体外人肿瘤细胞株A549、BGC-823和Hela上均不显示细胞毒活性。
张玉梅宋启示冯峰
关键词:马兰化学成分细胞毒活性
傣药木棉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傣药木棉树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85%丙酮水提取,硅胶柱、反向C-18柱及凝胶柱等柱层析方法从木棉树皮中分离化学成分,并通过MS和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eriodictyol(1)、(2S,3R,4E,8Z)-3-hydroxy-2-((2R)-2-hydroxyoctadecanoylamino)-l-β-D-glucopyranosyloxy-4,8-octadiene(2)、β-sitosterol laminaribioside(3)、2,6-dimethoxybenzoquinone(4)和p-hydroxybenzoic acid(5)。结论此5个化合物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木棉树皮85%丙酮水提取物在体外人肿瘤细胞株Hela上具有一定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21.30μg/ml。
冯峰宋启示杨剑坤胡祖艳范青飞李蓉涛张玉梅
关键词:木棉化学成分
一种momordin Ib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omordin Ib的制备方法,通过首先将含有式(I)结构单元的三萜皂苷衍生物的植物或含有式(I)结构单元的三萜皂苷衍生物的植物提取物与酸混合反应,得到提取液,然后将步骤1)的提取液用碱调pH至6.5~...
张玉梅李佳李静雅臧奕孙一立
文献传递
促葡萄糖摄取细胞模型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植物是发现先导药物的天然宝库,目前抗糖尿病药物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植物。从植物中发现抗糖尿病药物的关键在于抗糖尿病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为获得一个更稳定、筛选结果更可靠的抗糖尿病药物筛选模型,本文对基于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药物筛选模型进行优化。文献报道的该类模型,只将胰岛素作为阳性对照,而本文同时将胰岛素和罗格列酮作为阳性对照,使模型更加稳定、筛选结果更加可靠。此外,本文还以胰岛素信号通路抑制剂Akt1/2抑制剂作为另一阳性对照,使之还可应用于胰岛素信号通路抑制剂的筛选,扩展了该模型的用途。最后,对16个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在该模型进行筛选,其结果稳定,并发现3个活性化合物。进一步对活性化合物X15、X16进行浓度梯度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的活性都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X15和X16的细胞增敏活性的研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分子作用机理奠定基础,并为后期可能的药物开发提供分子候选。
胡海军田维锋逯艳婷刘海洋胡敬贡潘偏抽王芳张玉梅熊文勇孔清华
关键词:3T3-L1脂肪细胞细胞模型葡萄糖摄取
组织蛋白酶天然抑制剂研究
组织蛋白酶(Cathepsin)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的主要成员,它是一类主要存在于溶酶体中的胞内蛋白酶,到目前为止从组织蛋白酶A到组织蛋白酶Z都已有报道。除组织蛋白酶C的分子量为200KDa 外,大多数组织蛋白酶的分子量...
谭宁华曾广智潘蓄林贾锐锐张玉梅熊江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活性筛选
文献传递
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其在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龙血竭红素A的新用途,包括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还包括用于制备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的应用。本发现创造性地发现,龙血竭红素A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并且其抑制活性远远强于临床药物阿卡波糖。本发明还提供...
张玉梅杨周颖
文献传递
光叶子花中三萜皂苷,以其为活性成分的降血糖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光叶子花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指骨架含有一个齐墩果酸,齐墩果酸3位与一个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的1’位通过氧原子相连接的三萜皂苷和其他两个同骨架结构的衍生物,优选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中,R<Sub>1</Sub...
张玉梅宋启示范青飞
龙柏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对龙柏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硅胶柱、Sephadex LH-20、RP-C18反相硅胶以及MCI等色谱柱分离纯化,从龙柏枝叶的工业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运用MS和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为:穗花杉双黄酮(1),罗汉松双黄酮A(2),7-O-β-D-吡喃葡萄糖基-4'-甲基芹菜素(3)、hypolaetin-7-O-β-D-吡喃木糖苷(4)、金合欢素(5)、槲皮苷(6)、junipediol B 8-O-β-D-吡喃葡萄糖苷(7)、茵芋苷(8)、大豆脑苷I(9)、胡萝卜苷(10)和β-谷甾醇(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卢志远蔡旭刘加祥宋启示张玉梅
关键词:化学成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