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玲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电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气藏
  • 2篇页岩
  • 2篇油气管道
  • 2篇致密砂岩
  • 2篇砂岩
  • 2篇数据采集
  • 2篇数据采集系统
  • 2篇气藏开采
  • 2篇完整性管理
  • 2篇模型系统
  • 2篇回压
  • 2篇气管道
  • 1篇压降
  • 1篇压裂
  • 1篇压裂技术
  • 1篇油田
  • 1篇致密气藏
  • 1篇水平井
  • 1篇水平井产能
  • 1篇水淹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7篇张玲
  • 3篇杨柳
  • 3篇黄亮
  • 2篇王蕊
  • 2篇宁正福
  • 2篇石军太
  • 2篇孙政
  • 2篇于鹏亮
  • 2篇潘羽
  • 1篇徐孝轩
  • 1篇宫敬
  • 1篇康晓凤
  • 1篇尤园

传媒

  • 1篇油气储运
  • 1篇煤炭经济研究
  • 1篇第六届全国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管道完整性管理是国外油气管道工业中一个迅速发展的重要领域。管道完整性管理是指对所有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因素进行综合的、一体的管理。目前,我国正处在管道工业发展的高峰时期,多数新旧管道都尚未建立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给管道的安全运行管理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介绍了国外输油(液)管道和输气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的发展过程、规范内容及其区别,同时,针对我国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管道完整性管理的若干建议,旨在为我国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法规制定提供借鉴。
张玲宫敬徐孝轩
关键词: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
一种模拟复合多层气藏开采的实验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复合多层气藏开采的实验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注入系统(1)、煤层模型系统(2)、致密砂岩层模型系统(3)、页岩模型系统(4)、回压系统(5)、回收系统(6)和数据采集系统(7);注入系统(1)经第一...
黄亮石军太宁正福杨柳潘羽孙政于鹏亮王蕊张玲
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进展的研究
油气管道作为国家基础性设施,管道建设要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我国现役管道存在很多不安全隐患,各种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管道的安全运营。未来几年,我国管道工业将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如果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更会加速管道事故的...
张玲
关键词: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孤东油田水淹层
该文在总结孤东油田的地质特点和水淹层特征基础上,通过分析该油田的各项动、静态资料,研究出了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水淹层方法.利用趋势面法、邻井对比法和交会图法对声波、感 应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建立了适合油田地质特征和测井系列...
张玲
关键词:测井资料测井曲线孤东油田水淹层测井评价
一种模拟复合多层气藏开采的实验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复合多层气藏开采的实验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注入系统(1)、煤层模型系统(2)、致密砂岩层模型系统(3)、页岩模型系统(4)、回压系统(5)、回收系统(6)和数据采集系统(7);注入系统(1)经第一...
黄亮石军太宁正福杨柳潘羽孙政于鹏亮王蕊张玲
文献传递
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新方法
基于气体流动过程的压降分析,建立了一种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新模型.模型对气体流动中的地层段压降、裂缝段压降、孔眼段压降和井筒段压降进行了耦合,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增加了对裂缝应力敏感性、孔眼汇聚处高速非达西效应、井筒内气体...
黄亮石军大尤园康晓凤张玲杨柳
关键词:致密气藏产能预测气体流动
文献传递
化石能源行业就业变动的驱动因素:大势所趋或转型之果?
2024年
2013—2018年间,中国化石能源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吸纳就业量减少约1/3。供给侧改革和能源清洁转型被广泛认为是化石能源行业就业萎缩的主导因素,但实际驱动作用尚未得到定量评估。分析了2004—2018年中国化石能源行业就业量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2013年以前,化石能源行业就业需求增长主要是由经济发展驱动;而经济增速放缓带来就业增长量下跌,以至于其不能完全对冲技术进步驱动的就业量下降,是2013—2018年间化石能源行业就业量逆转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过程对化石能源行业就业量下降的贡献比例为52%,超过了产业结构转型所贡献的48%。并且单就从业者数量而言,化石能源行业由于产业转型而流出的劳动力能够通过行业间转移,被其他行业重新吸纳;而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增长量下跌是当前中国就业市场的整体趋势,该因素所致的就业压力消解难度可能更大。因此,化石能源行业的就业压力既是经济增速放缓和技术进步“大势所趋”,也是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之果”。建议在做好转型过程中就业安置保障工作的同时,针对经济增速放缓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冲击做出积极及时的响应。
张玲郑馨竺
关键词:技术进步就业岗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