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岩

作品数:19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废水
  • 8篇钻井废水
  • 6篇生化性
  • 6篇可生化性
  • 5篇絮凝
  • 5篇絮凝性
  • 5篇絮凝性能
  • 4篇絮凝剂
  • 4篇好氧
  • 3篇生化处理
  • 3篇生物处理
  • 3篇水处理
  • 3篇脱碳
  • 3篇接枝
  • 3篇接枝共聚
  • 3篇共聚
  • 3篇好氧生化
  • 3篇好氧生化处理
  • 2篇脱氮
  • 2篇微生物

机构

  • 19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19篇张红岩
  • 17篇吕荣湖
  • 4篇郭绍辉
  • 4篇王伟财
  • 3篇郭振英
  • 2篇孙惠东
  • 2篇史权
  • 2篇高峰
  • 2篇张志勇
  • 2篇张伟
  • 2篇于建宁
  • 1篇张立峰
  • 1篇贾威
  • 1篇姜林林
  • 1篇付强
  • 1篇孙涛
  • 1篇刘丽丽
  • 1篇陈素珍
  • 1篇穆波
  • 1篇张瑶

传媒

  • 2篇工业水处理
  • 2篇化工进展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钻井液与完井...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第九届全国化...
  • 1篇第九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离子交换法去除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COD的探索被引量:3
2008年
分别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用筛选出的大孔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D301R进行了去除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COD的探索研究。静态试验表明,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钻井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到90%,出水COD<100mg/L;盐碱混合液(NaCl/NaOH)对树脂的再生效果较好。柱动态吸附和动态洗脱再生试验的结果表明,COD达标(<100mg/L)处理量接近100床层体积,树脂的再生率可以达到81%。
穆波张红岩吕荣湖刘丽丽张瑶郭绍辉
关键词:钻井废水废水处理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新型药剂及新工艺研究
吕荣湖张志勇史权张伟张红岩高峰张立峰孙涛姜林林王忠杰
阳离子型淀粉接枝共聚物絮凝剂是在淀粉分子链上与丙烯酰胺等聚合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然后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备而成或在淀粉分子链上与丙烯酰胺和阳离子单体进行多元接枝共聚制备而成。阳离子型淀粉接枝共聚物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成本阳离子...
关键词: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对含硫稠油废水絮凝性能的考察
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分别与阳离子型有机絮凝剂ZHYC - 70和CPAM复合,得到2种复合絮凝剂,用于含硫稠油废水的絮凝处理。考察了阳离子度和配比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具有优良的絮凝脱油脱硫效果,出水...
张红岩吕荣湖
关键词:复合絮凝剂絮凝
文献传递
一种同时脱氮脱碳的好氧生化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脱氮脱碳的好氧生化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本发明制备的活化生物颗粒的颗粒强度较高,制备过程中对微生物活性影响小;应用本发明的处理装置能够提高工艺流程的处理效率和脱氮脱碳效果,有效的降低能耗和处理成本,有效的...
吕荣湖张红岩
文献传递
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钻井作业作为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其施工生产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钻井废水。钻井废水的特性主要与泥浆添加剂组成有关,在钻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泥浆添加剂组成配方,相应产生的钻井废水的特性不同。到目前为止,...
张红岩
关键词:钻井废水
生物法处理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的可行性初探被引量:11
2009年
针对采用混凝法处理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难以达标排放,采用其它物化法处理成本太高的问题,预期采用UV/Fenton氧化-好氧生物法处理。对经UV/Fenton氧化后的磺化泥浆体系的钻井废水用水质评价法、生化呼吸曲线法和摇床模拟实验3种方法进行了可生化性评价,然后通过间歇式生物处理小试考察了好氧生物法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并测定处理钻井废水后污泥的脱氢酶活性(DHA)。结果表明,经UV/Fenton氧化后的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好,但对其处理时仍需要先进行菌种驯化;污泥经摇床驯化后,在间歇式生物处理小试中,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LSS)为3000mg/L左右,水力停留时间为4h时,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最大可达60.7%,生化需氧量(BOD)去除率最大可达94.2%,而且此时污泥活性较高。初步证明了用UV/Fenton氧化-好氧生物法处理钻井废水是可行的。
郭振英吕荣湖张红岩张志勇孙惠东
关键词:好氧生物法钻井废水可生化性
UV/Fenton处理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 UV/Fenton 氧化处理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考察了 H_2O_2和 Fe^(2+)物质的量比、H_2O_2投加量和 pH 值等对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UV/Fenton 氧化不仅能有效去除钻井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还可提高钻井废水的可生化性。随着 H_2O_2投加量的增加,有机污染物去除率也相应的提高.当 H_2O_2投加量为理论值的1.5倍(1.5 Qth)时,反应180 min,化学需氧量(COD)可从586 mg/L 降到90 mg/L,去除率达到84.6%,出水 COD 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当 H_2O_2投加量为0.6 Qth 时,反应30min.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比值(BOD/COD)可从0.03提高到0.45.增大 Fe^(2+)投加量可提高有机污染物降解速率,但不能增加 COD 的去除率.反应适宜的 pH 值为3~5。建立了有机污染物降解动力学模型,模型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张红岩王伟财吕荣湖郭绍辉
关键词:钻井废水可生化性动力学模型
稠油污水有机物去除研究
吕荣湖张红岩史权张伟贾威高峰付强
该课题是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水安全保障技术”的子课题“稠油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工程”的一个专题。随着原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助剂日益复杂化,采油废水的溶解性COD值很高不能达到排放标准,COD的脱...
关键词:
关键词:采油废水处理生物降解工艺
混凝-臭氧氧化法处理三磺泥浆体系钻井废水被引量:27
2007年
三磺泥浆体系钻井废水经混凝处理后的出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值稳定在350~600mg/L,水中残留的COD物质可絮凝性很差.对水中残留COD物质的主要来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采用混凝-臭氧氧化法处理三磺泥浆体系钻井废水,在6000mg/L石灰和2000mg/L硫酸亚铁(FeSO4)的混凝作用下,COD的脱除率为77.2%;对混凝出水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随初始pH值的升高,臭氧氧化效果增强,随COD值降低,臭氧指数(Ozone Index,OI)显著增大;在pH值为12.5下氧化5min,COD的氧化去除率达81.2%;混凝-臭氧氧化法两步反应的COD总去除率为95.7%,出水无色,COD<100mg/L,达到了排放标准.
张红岩吕荣湖郭绍辉
关键词:钻井废水混凝臭氧氧化
UV/O_3氧化处理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被引量:4
2009年
用紫外光催化—臭氧(UV/O3)氧化处理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考察了pH、初始COD、臭氧投加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钻井废水中含有羟基自由基可清除碳酸氢根离子,所以钻井废水UV/O3氧化在pH为3.0时的效果好于中性和碱性条件;初始浓度的降低和臭氧投加量的增多均可提高UV/O3氧化去除钻井废水COD的速率,但是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多,相应的臭氧指数(OI)显著增大。当臭氧投加量为810mg/h时,氧化60minCOD可从647mg/L降至96mg/L,但臭氧指数高达4.52,显得并不经济。由于UV/O3氧化可大大提高钻井废水的可生化性,所以可以先用UV/O3预氧化钻井废水,然后再用生物法处理,这样可大幅降低处理费用。
张红岩吕荣湖王伟财
关键词:UV/O3钻井废水可生化性羟基自由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