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荣

作品数:60 被引量:223H指数:9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4篇疫霉
  • 14篇病原
  • 13篇火龙果
  • 11篇荔枝霜疫霉
  • 10篇生物学特性
  • 8篇生物学
  • 8篇病菌
  • 6篇香蕉
  • 6篇荔枝
  • 6篇枯萎
  • 6篇枯萎病
  • 6篇枯萎病菌
  • 6篇病原菌
  • 5篇杀菌剂
  • 5篇生物学特性研...
  • 5篇侵染
  • 5篇孢子
  • 5篇香蕉枯萎病
  • 5篇香蕉枯萎病菌
  • 5篇斑病

机构

  • 60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贵州省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惠州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龙岩市农业科...
  • 1篇佛山安亿纳米...
  • 1篇岭南现代农业...

作者

  • 60篇张荣
  • 18篇冯淑杰
  • 12篇刘爱媛
  • 10篇陈厚彬
  • 8篇姜子德
  • 6篇秦永华
  • 6篇刘成明
  • 5篇傅嘉欣
  • 5篇卢芳
  • 5篇潘丽梅
  • 4篇习平根
  • 4篇胡桂兵
  • 4篇苏钻贤
  • 4篇李敏慧
  • 4篇王雅婷
  • 4篇贾丽丽
  • 3篇刘海涛
  • 3篇张志珂
  • 3篇刘智成
  • 3篇白成艳

传媒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果树学报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南方果树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蔬菜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照明工程学报
  • 1篇广东建材
  • 1篇中国园艺文摘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6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荔枝霜疫霉病发生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荔枝(Litchii chinensis Sonn.)是我国著名的热带亚热带特产水果。由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t al.)引起的霜疫霉病是荔枝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地影...
徐丹丹张荣江立群李敏慧习平根姜子德
关键词:荔枝霜疫霉孢子囊游动孢子卵孢子
文献传递
辣椒采后病害发生情况被引量:10
2008年
从广东省广州、增城采收辣椒,在常温(25℃)贮藏条件下观察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测定采收时无病害症状的辣椒组织中病菌的潜伏侵染率。结果表明:辣椒采后在25℃下贮藏,发生的病害有果腐病(Fusarium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疫病(Phytophthor acapsici)、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且5d后开始表现病害症状。其中果腐病、炭疽病、软腐病是辣椒采后的主要病害。辣椒采后病害主要从果柄部位开始发生,向果蒂和果身部位扩展,最后引起整个辣椒果实腐烂。辣椒果柄、果蒂是带有潜伏侵染菌较多的部位,从果柄、果蒂组织中分离出的病菌有炭疽病、链格孢菌、镰刀菌、灰葡萄孢菌和欧氏杆菌,从果身组织中只分离出炭疽菌、链格孢菌和欧氏杆菌。伤口是辣椒采后病害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通道,伤口接种的处理发病率高,无伤口接种的处理不发病。剪除果柄可明显减轻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提高辣椒的贮藏效果。
肖晶陈维信刘爱媛冯淑杰张荣
关键词:辣椒潜伏侵染采后病害
荔枝霜疫霉侵染过程研究及农业措施控制作用初探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原产于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在我国南方水果产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国荔枝园多建于90年代初,种植密度大,目前树冠密集,秋冬修剪后枝叶常覆盖在树盘下,...
张荣
关键词:荔枝霜疫霉侵染过程形态生理气象因素农业措施
金边富贵竹黑腐病病原鉴定及防治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明确金边富贵竹黑腐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出对该病害有防治作用的杀菌剂。[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根据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物形态特征;分别测试2种不同浓度下的9种供试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引起金边富贵竹黑腐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曲霉属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N.Tiegh)。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恶霉灵、代森锰锌、维鲜、烯酰吗啉、福.福锌等对该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效浓度为500 mg/L时,抑菌率为100%。人工接种试验表明,有效浓度为1 000 mg/L的维鲜或烯酰吗啉溶液喷施叶片防治效果为100%。[结论]防治金边富贵竹黑腐病推荐选用50%维鲜乳油或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吴赟生张森泉高洋张荣
关键词:金边富贵竹黑腐病黑曲霉
促进火龙果种子萌发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火龙果种子萌发的方法,在火龙果种子萌发培养之前,将火龙果种子用浸种剂浸泡处理6‑24h,所述浸种剂中含有浓度为50‑250mg/L的赤霉素、浓度为5‑30mg/L的激动素以及浓度为5‑15mg/L的D...
傅嘉欣刘成明潘丽梅张荣胡轻雷贾丽丽王雅婷卢芳
文献传递
火龙果果实心腐病病原鉴定及初始侵染点研究
2024年
为了有效防控火龙果心腐病,以田间果实心腐病分离菌株为材料,采用ITS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室内、田间活体接种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确定初始侵染点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火龙果心腐病在田间导致部分幼果黄化脱落或幼果果皮提前转红,果实内部褐变腐烂。经分离、鉴定明确所获得的致病菌株为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病原菌的初始侵染点为雌花的柱头,孢囊孢子可直接或通过花粉带菌定殖在雌花柱头上,随着授粉授精、果实发育造成心腐。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5,光照不利于产孢。以上结果表明,桃吉尔霉可通过侵染柱头引起火龙果心腐病。建议在授粉后及时割除花瓣或进行药剂防治,减少初侵染源量从而减轻桃吉尔霉对火龙果果实的为害。
王信入黄玉晴范雪婷秦永华孙清明张荣
关键词:火龙果心腐病定殖
火龙果溃疡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果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热带亚热带果树.近年来,火龙果溃疡病在广东省火龙果种植区大面积暴发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严重威胁火龙果产业的发展.抗病品种的筛选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探索高效的抗性鉴定方法,以准确鉴定火龙果种质资源...
卢芳潘丽梅张荣傅嘉欣秦永华胡桂兵刘成明
关键词:火龙果溃疡病种质资源抗性鉴定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转化被引量:16
2009年
本文针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这一对我国香蕉生产构成了极大威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该生理小种的转化体系,确定了影响转化效率主要因子的最佳条件分别是:共培养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200μmol/L、共培养时间为48 h、培养温度为25℃、诱导培养基pH值为5.5。此条件下,转化效率达到21~24个转化子/104香蕉枯萎病菌孢子。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的T-DNA已经成功随机地整合到该病原菌基因组中,且多为单拷贝。应用该转化体系已获得近25 000个转化子,为研究该生理小种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李敏慧张荣姜大刚习平根庄楚雄姜子德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
一种碰碰香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碰碰香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该菌株名称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1,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296,该菌株于2020年11月19日保藏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
冯淑杰薛梅陈泽容梁嘉莉张荣
文献传递
荔枝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被引量:5
2010年
由于荔枝白粉病在广东省茂名地区首次发生,为了指导果农正确认识该病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采用常规植物病理学方法描述该病害在果实上的危害症状,鉴定该病害的病原菌并研究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湿度、温度、pH值,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不同杀菌剂对白粉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荔枝白粉病在果实上的危害症状表现为发病初期,白粉菌在果实的龟裂片缝隙间呈稀疏的短绒毛状,后病症逐渐发展呈白色粉层蔓延至龟裂片上,龟裂片同时变成褐色;荔枝白粉菌分生孢子椭圆形,单孢无色,单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分生孢子梗无色,由3个细胞组成;分生孢子在湿度为10%~100%的条件下均能萌发,当湿度为100%时萌发率最大,为73.74%;最适萌发温度和pH值分别为25~30℃,3~7。当妙丹和一喷净浓度为200mg·L-1时,对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好。研究为正确防治荔枝白粉病提供依据。
张荣陈厚彬何平苏钻贤姜子德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