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作品数:108 被引量:531 H指数:13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经济管理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的27例(动脉瘤28个)Hunt-HessⅣ、Ⅴ级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入院时Hunt-HessⅣ级23例,Ⅴ级4例。行动脉瘤夹闭27个,孤立和血管重建1个。术中行第三脑室造瘘或脑室外引流13例,去骨瓣减压14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①27例中,出院时死亡8例,死亡原因为术中出血导致术后脑梗死2例;术后严重的血管痉挛导致大面积脑梗死6例。出院时残留偏侧肢体肌力下降6例,定向障碍5例,意识不清4例。②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9例,电解质紊乱20例,心律失常6例。③平均随访47个月(15~96个月)。随访期死亡2例。总体疗效恢复良好率为51.9%(14/27),预后差为11.1%(3/27),病死率为37.0%(10/27)。⑤在年龄、Hunt-Hess分级、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手术距离出血的时间及是否合并急性脑积水的因素中,影响患者的预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论高级别aSAH患者预后与多因素有关。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高分级aSAH患者预后。 陈亮 顾宇翔 徐斌 朱巍 宋冬雷 毛颖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立体定向下恒河猴偏侧部分损伤性帕金森病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制作一种能保留内侧前脑束 (MFB)内的多巴胺 (DA)神经纤维的偏侧部分损伤性帕金森病(PD)猴模型。方法 以 6 羟多巴 (6 OHDA)溶液对 12只恒河猴右侧黑质致密部行多靶点毁损。术后进行行为学观察、MR、PET、SPECT检查及酪氨酸羟化酶 (TH)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猴术后符合帕金森病表现。MR示靶点准确位于黑质 ,PET示毁损侧黑质纹状体区代谢减低。TH染色示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毁损达 80 %以上 ,而中脑腹侧被盖区和MFB区的DA能神经纤维保留较好。结论 用立体定向注射 6 徐斌 江澄川 张力 李葆明 管一晖 刘兴党 张福林关键词:帕金森病 灵长类 羟多巴胺 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109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0年(1998—2007年)间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109例,描述其基础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并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念珠菌血症平均发病率为每天0.28/10000例患者。血流感染致病菌株中白念珠菌59例,占54.1%;其次为热带念珠菌20例,占18.3%;光滑念珠菌11例,占10.1%;近平滑念珠菌11例,占10.1%;其他念珠菌8例,占7.3%。常见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50例,占45.9%;实体恶性肿瘤32例,占29.4%;脑部外伤13例,占11.9%;脑卒中12例,占11.0%。出院时死亡或病情恶化37例,总病死率为34.0%,其中归因病死率22.0%(24/109)。预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患者出院病死率增高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未置换深静脉导管(OR:5.42,95%CI:1.68~17.41,P=0.005)、使用糖皮质激素(OR:3.69,95%CI:1.10~12.34,P=0.034)以及血培养阳性当天重型脓毒症(OR:2.94,95%CI:1.72~15.21,P=0.003),而接受合理抗真菌治疗者出院病死率较低(0R:0.27,95%CI:0.09~O.78,P=0.015)。结论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发病率近10年呈上升趋势,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吴吉芹 朱利平 区雪婷 徐斌 胡秀平 王璇 翁心华关键词:念珠菌病 菌血症 预后 糖皮质激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搭桥手术前后CT灌注的应用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搭桥治疗中CT灌注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组实施搭桥手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CT灌注检查,再对手术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2组患者绝大多数都存在着手术侧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降低,达峰时间(TTP)延长情况,符合搭桥手术指征。手术后2组患者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显著升高,显示了搭桥手术对这2组患者缺血区局脑血流灌注的改善效果显著;其中烟雾病组相对脑血容量(rCBV)较手术前升高,而非烟雾病搭桥组rCBV与术前变化不明显;烟雾病组相对达峰时间(rTTP)较手术前缩短,非烟雾病组rTTP改变不明显。结论 CT灌注对局部脑血流的评价结果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前的重要手术指证;CT灌注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很有价值。 李东波 宋冬雷 顾宇翔 徐斌 廖煜君关键词:CT灌注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搭桥 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猴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初步观察 2001年 目的:观察人类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偏侧帕金森病灵长类动物模型脑内后动物的行为学和纹状体多巴胺代谢的改变.方法:恒河猴3只,戊巴比妥钠全身麻醉,立体定向下以6-羟多巴溶液行右侧黑质致密部的多靶点毁损.以MRI、PET验证靶点部位.3个月后在右侧尾状核头部、壳核多点移植人类神经干细胞.行为学观察指标包括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次数、计步器测量的肢体活动次数、肌张力、震颤、趴伏动作、步态等.以SPECT和PET检验毁损侧纹状体内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含量在移植前后的变化.结果:SPECT、PET检验显示移植后毁损侧黑质、纹状体代谢减低有所恢复.行为学观察显示6-羟多巴损伤对侧肢体活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并有静止性震颤,步态异常,趴伏动作增多,移植后上述症状改善.结论:偏侧部分损伤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在进行尾状核头部、壳核的人类神经干细胞多点移植后,症状有改善,多巴胺代谢有恢复. 徐斌 江澄川 朱剑虹关键词:帕金森病 神经干细胞 DAT 120例颅内外脑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探讨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对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120例顷内外脑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病例的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组(6~44岁,48例)、中年组(45—59岁,41例)和老年组(≥60岁.31例)。结果全组病例共有狭窄或闭塞324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占47%,显著高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占35%和颅内外狭窄并存占18%。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比例为79%,显著高于中年组(29%,P〈0.01)和老年组(19%,P〈0.01);青年组单纯颅外血管狭窄比例为10%,显著低于中年组(46%,P〈0.01)和老年组(58%,P〈0.01);青年组前循环狭窄比例为97%,显著高于中年组(75%,P〈0.01)和老年组(56%,P〈0.01)。脑梗死患者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占3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占42%,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占2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占44%,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占39%,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占17%。82%的脑(室)出血发生于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共107例患者存在梗死灶,其中99例梗死灶与动脉狭窄部位存在相关性。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高龄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与狭窄分布模式有一定关系。结论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最多发部位是颈内动脉。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以青年人多见,随年龄的增长颅外动脉狭窄比例逐渐增高,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情况逐渐增多,前循环狭窄比例逐渐降低,而后循环狭窄比例逐渐升高。脑梗死、TIA和脑(室)出血患者动脉狭窄好发部位各不相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梗死灶与动脉狭窄部位密切相关。高血压对患者形成颅内外动脉狭窄影响最大,高龄和糖尿病对颅外动脉狭窄影响较大。 李东波 田彦龙 宋冬雷 冷冰 徐斌 顾宇翔 王启弘 陈功 陈亮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疾病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障碍 烟雾病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的血流动力学研究-仅仅是高灌注吗? 廖煜君 李京润 徐斌一种基于组合导频的高性能OFDM信道估计方法 本发明属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组合导频的高性能OFDM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先在几个特定频率点插入导频作为频域导频,并在OFDM时域信号上线性叠加周期性伪随机序列作为时域叠加导频。经过多径信道后,在时域对接收信号进行... 徐斌 张建秋 胡波文献传递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 被引量:33 2007年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烟雾病患者。采用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27例患者中6例为第3期,11例为第4期,7例为第5期,3例为第6期;以缺血首发21例,出血首发6例。27例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与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相结合的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同侧颞浅动脉2个分支吻合,1例行双侧手术。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术后采用CTA、DSA观察吻合血管通畅情况,并采用TCD、CT灌注评价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①吻合口通畅情况:27例患者吻合口全部通畅。7例DSA复查显示,与间接手术相关的脑膜动脉和颞中深动脉均与皮质动脉之间形成新生血管吻合。②脑血流改善情况:26例术后1周内复查CT灌注成像,显示吻合侧血流量、血容量及血流峰值时间明显优于对侧。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缺血患者术后TIA未再发作,原有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6例出血患者随访至今,未再有出血。④并发症:1例Ⅳ型患者术后第3天CT复查显示,距吻合口约3~4cm的前方左侧额叶出现新发小片梗死灶。全部患者未出现由于破坏原有自发血管吻合、颞肌占位效应及过度灌注等并发症。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直接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对脑烟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徐斌 宋冬雷 毛颖 徐宏 顾宇翔 陈功 田彦龙 廖煜君 杨晨 周良辅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术 雪旺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共移植治疗大鼠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雪旺细胞(SCs)和神经干细胞(NSCs)共移植治疗大鼠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18只PD模型的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对照组、NSCs组及共移植组。PBS、NSCs及SCs加NSCs分别植入PD大鼠右侧纹状体内。NSCs来源于孕14~16 d胎鼠中脑腹侧的脑组织,SCs来源于1~3 d SD新生鼠的坐骨神经。结果移植10周后NSCs组及共移植组中纹状体区都出现TH染色阳性的神经元,与NSCs组相比,共移植组中的神经元体积及细胞核均较大,细胞数量多(P<0.05)。与对照组相比,NSCs组及共移植组中大鼠的行为学均有明显的好转(P<0.01),但NSCs组和共移植组相比,行为学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Cs和NSCs共移植能有效治疗PD模型大鼠。 江澄川 夏鹰 汪洋 丁忠良 徐斌 冯林音关键词:雪旺细胞 神经干细胞 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