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晶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学位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山茶
  • 2篇山茶属
  • 2篇进化
  • 2篇肝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活化受...
  • 1篇蛋白酶活化受...
  • 1篇董事
  • 1篇董事会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独立董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清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徐晶
  • 1篇谢康云
  • 1篇金志军
  • 1篇陈漪
  • 1篇葛宁灵
  • 1篇张莺
  • 1篇冯莹
  • 1篇王耀辉
  • 1篇叶胜龙
  • 1篇夏景林

传媒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癌症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宫颈癌组织中蛋白酶活化受体-1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AR-1在宫颈鳞癌组织(35例)、腺癌组织(25例)及正常组织(20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AR-1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P<0.01),有淋巴转移的癌组织中PAR-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的癌组织(P<0.01)。结论:PAR-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金志军徐晶谢康云张莺
关键词:宫颈癌免疫组化
慢病毒介导的VEGF/NRP shRNA抑制原发性肝癌生长及转移的实验研究
背景和目的:肿瘤生长与转移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165,VEGF165)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多种肿瘤细胞及组织中都有高表达。最近研...
徐晶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CD34
茶18S-26S rDNA的多态性与进化
本论文研究了茶(C sinensis L.)及2个近缘种的18S-26S rRNA基因家族在基因组内的多态性和进化式样。克隆并测定了茶的18S-26S rRNA基因的间隔区(IGS)序列以及茶、防城茶(Camellia ...
徐晶
关键词:山茶属RDNA多态性进化IGS
文献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抑郁情绪的相关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抑郁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l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COPD患者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健康对照者及COPD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 COPD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OPD对照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较COPD伴抑郁情绪组明显偏低;不同抑郁程度的COPD患者,其血清IL-1β、IL-6和TNF-α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与COPD抑郁的严重程度显著正相关。结论 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抑郁情绪相关。
闫景霞徐晶李维浩冯莹曹惠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细胞因子抑郁情绪
茶18S-26rDNA的多态性与进化
本论文研究了茶(C.sinensis L.)及2个近缘种的18S-26S rRNA基因家族在基因组内的多态性和进化式样。克隆并测定了茶的18S-26S rRNA基因的间隔区(IGS)序列以及茶、防城茶(Camellia ...
徐晶
关键词:山茶属基因多态性种质鉴定
文献传递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董事会制度研究 ——以上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例
公司治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发展分支,随着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作为委托人的企业所有者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员,因为目标和利益的不一致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包括逆向选择、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等。这就需要通过建立特...
徐晶
关键词:公司治理董事会独立董事多元线性回归
文献传递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HBV DN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背景与目的:化疗可抑制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肿瘤患者出现HBV激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了解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 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含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7月期间,162例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HBV DNA的变化,并分析HBV DNA变化与AFP的关系。结果:治疗后HBV DNA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5.6%vs.71.6%,P<0.01]。治疗前HBV DNA≥1×108/L者更易出现HBV DNA水平的下降(OR=2.7,P<0.01);治疗后AFP的下降与HBV DNA下降有关联(OR=2.6,P<0.05)。结论:TACE能降低HBV相关的肝癌患者体内的HBV DNA水平,特别是治疗前HBV DNA≥1×108/L者及治疗后AFP降低者。
徐晶王耀辉夏景林葛宁灵陈漪叶胜龙
关键词:肝肿瘤肝动脉化疗栓塞HBVD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